1.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是朱敦儒的《西江月》 朱敦儒( 1081—1159 )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少室山人等等。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国1),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享年七十九岁。他出生在西都洛阳,中年以前基本生活于此。由于家庭富裕,所以经常狎妓冶游、诗酒唱酬,在洛阳的山川名胜作登山临水的游赏。靖康元年,因其“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宋钦宗特意将他召至汴京,欲授以学官之职。朱敦儒固辞道:“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终于辞官不就,回归洛阳过他的隐居生活去也。靖康之变使其人生道路发生了剧变。他被迫离开故乡,南下逃难,途经江苏的淮阴、金陵、苏州等地,折入江西南昌,再流亡至广东、广西,最终于五十五岁时定居秀州(今浙江嘉兴)。其间,朝廷曾下诏授他以官职,朱敦儒却仍不肯受命。后来,其友人规劝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他这才“幡然而起”,出山做官。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晚年依附秦桧,落了个“晚节不终”的下场!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已佚。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 2.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1)词中的动物有:鹊、蝉、蛙.鹊具有鸟类的特征,属于鸟类;蝉具有昆虫的特征,属于昆虫;蛙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属于两栖动物. (2)昆虫的卵孵化成幼虫后,体表有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而长大,当外骨骼阻碍了身体的生长时,就会有蜕皮现象.蜕皮5次后成为成虫. (3)蝉、青蛙、喜鹊都是有性生殖,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且幼体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别,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鸟类;昆虫;两栖动物;(2)成虫;(3)受精卵;蝌蚪;变态发育. 3.西江月 朱敦儒 的诗歌鉴赏西江月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计较”,算计之意。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