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第二字是宫

1.第二个字是宫的成语

1. 北宫婴儿】北宫:古代王后所居之宫;婴儿:指齐国孝女婴儿子。用作孝女的代称。

2. 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3. 故宫禾黍】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4.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5. 移宫换羽】宫、羽:古代乐曲中的两种曲调名。原指乐曲换调。后也比喻事情的内容有所变更。

6. 珠宫贝阙】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7. 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8. 含宫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9. 含宫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10.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11. 以宫笑角】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2.宫体诗是什么

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

《梁书·徐摛传》云:“属文好为新交,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

徐摛长期跟随萧纲,中大通三年(531)五月,萧纲立为皇太子,徐摛随之入京,他的诗体便开始在春坊即太子的东宫流行起来了。萧纲以太子和皇帝的身份写作并倡导这种诗体,从而影响了一代诗风。

如《梁书·简文帝本纪》载:“帝(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宫体。”

不过通行的文学史往往将“然伤于轻艳,当时号宫体”也当成简文帝的自序之语,并据此认为宫体诗的称呼便是由此而来的,这显然就与同书徐摛传的记载有了矛盾。其实,这句话原是史家的评语。

那么,什么是宫体诗呢?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

唐初魏征的《隋书·经籍志》集部叙便是从这两方面来说明什么是宫体诗的:“梁简文帝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而梁代徐陵应诏而编的《玉台新咏》也正是根据类似的标准来收录梁代诗歌的。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载,筒文帝晚年“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

徐陵是徐摛之子,而玉台又是宫廷的别称,所以后人所说的玉合体实际上就是宫体。那么,《玉台新咏》是如何“大其体”的呢?其序云:“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曾无忝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

由此可知,所谓宫体,在当时的宫廷文人自己看来,也就是“艳歌”。硬把古代的作品也拉进这些“艳歌”之列,并冠于卷首,原不过是为着证明宫体诗源于古诗、合乎风雅而已,即所谓的“以大其体”。

因此,《玉台新咏》仍以收录梁代的宫体诗为主。而所录的宫体诗中又以简文帝的为最多,也最有代表性。

如他的《咏内人昼眠》、《咏舞》、《春日》、《独处怨》诸诗,或描写宫女的睡态、舞姿,或假托女子的口吻作伤春之辞、杜撰思妇对塞上征人的相思,凡此种种,莫不着一“艳”字。至于其它一些写景诗和咏物诗,如《咏风》、《秋夜》、《晚景出行》之类;则基本不出宫廷的范围,并且其中也往往有宫女的影子。

如《晚景出行》开头云:“细树含残影,春闺散晚香。轻花鬓边堕,微汗粉中光。”

虽题作晚景,但第二句就写到了“春闺”。其风格也同样是轻靡艳丽的。

这类诗歌便是流行于梁代宫廷之中的所谓官体诗。 宫体诗虽然出现在梁代,但却源于晋宋以后广泛流行的吴歌西曲。

吴歌西曲基本上产生于城市并在市井间流行,是典型的市民文学。其中颇多艳情之作;而由于播于管弦、流 在人口,乃成为一时的流行歌曲。

当时的下层文人乃至上层贵族,耳濡目染、浸淫日久,于是竞相模拟,竟蔚为风气。及至梁武帝之时,连宫中也有了专门演唱吴歌西曲的女伎。

这种轻艳的市井歌曲与浮华放浪的宫廷生活相契合,于是便产生了宫体诗。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曾简要而准确地描述了宫体诗产生于市民文学的过程:“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源自昔。

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歌》、《白紵歌》、《白铜鞮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其以此体施用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前有惠体,特重于梁代,其体尤昌。”

宫体诗既然成为一体,其影响便超出了梁代。这正象官体在梁代也不仅限于皇太子的东宫一样。

由于皇帝本人的提倡和大批宫廷文人的响应,宫体诗在陈后主和隋炀帝的宫廷中也先后得到广泛流行,余波至初唐始绝。因此,宫体诗在历史上共延续了近一百年之久。

由于梁、陈、隋三代的文人多聚于宫廷,而宫廷文人也几乎就是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人,所以宫体诗就成了这一百年间诗歌发展的主流。 宫体诗流行于三个短命的王朝,而陈后主和隋炀帝又是所谓亡国之君,因此宫体诗也常常被说成是亡国之音。

其实,国并非因为诗的浮艳而亡,而诗恰恰是因为国将亡面变得如此浮艳。时代已无可逆转地走向没落,宫体诗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没落时代的宫廷生活和宫廷贵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

但是伴随着宫体诗的畸型的繁荣,却是诗歌理论上的一次解放。比如萧纲力主言情说,反对诗歌创作以经典为范本,并且认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诫当阳公大心书》)这对于传统的诗教无疑是大胆的背叛。但是言情说体现在创作上却只是写出了艳情诗,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不幸。

从艺术上说,宫体诗也有其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宫体诗注重模状物色,提高了语言的描写能力,丰富了词汇的色彩。

这对唐诗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固然可以说,唐诗的发展是从消极地否定官体诗开始的,但是,唐诗的繁荣却与积极地借鉴了宫体诗的语言、词汇和描写技巧分不开。

就诗歌形式而言,官体诗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也为唐代律诗的出现做了准备。在宫体诗中,五言八句和四句的形式逐渐获得确认,并且对仗日趋工稳,声韵也更加和谐,有些作品除了偶尔失粘以外。

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宫词唐

“美人”不受宠幸,孤独寂寞,没有人身自由,对宫中森严制度恐怖气氛感到恐惧。答题时必须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反衬。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 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解析】1。 试题分析:此诗表达宫女幽禁深宫的苦愁思绪,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的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4.古诗中首句第二字为因的是哪一首

古诗中首句第二字为“因”的是:

《杂诗》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山中寡妇》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本首诗的“诗眼”是“望”。(1分)(首联直接点出宫妃“望”幸之意,下面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动作的描摹和对人物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的精神生活。)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冷”、“长”二字一衬凄冷的心情,一摩孤寂无聊的心境。(2分)

13.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及其生活的环境(1分)。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像盼望神仙降临一样翘首期望着君王的宠幸(1分);首联直接表现了全诗的主旨(1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