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屏门有关的诗句

1.关于“屏”的诗句

作者 李峤

洞彻琉璃蔽

威纡屈膝回

锦中云母列

霞上织成开

山上含春动

神仙倒景来

修身兼竭节

谁识作铭才

咏屏风

作者 袁恕己

绮阁云霞满

芳林草树新

鸟惊疑欲曙

花笑不关春

山对弹琴客

溪留垂钓人

请看车马客

行处有风尘

屏风曲

作者 李贺

蝶栖石竹银交关

水凝绿鸭瑠璃钱

团回六曲抱膏兰

将鬟镜上掷金蝉

沈香火暖茱萸烟

酒觥绾带新承懽

月风吹露屏外寒

城上乌啼楚女眠

咏破屏风

作者 姚合

时人嫌古画

倚壁不曾收

露滴胶山断

风吹绢海秋

残云飞屋里

片水落牀头

尚胜凡花鸟

君能补缀不

屏风绝句

作者 杜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

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髪女

拂尘犹自妬娇娆

屏风

作者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帷

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

雨落月明俱不知

草书屏风

作者 韩偓

何处一屏风

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

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

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

字字恐成龙

浣溪沙

作者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秋夕 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液液心

韦庄《荷叶杯》

绝代佳人难得,

倾国,

花下见无期。

一双愁黛远山眉,

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

残梦,

罗幕画堂空。

碧天无路信难通,

惆怅旧房栊。

2.关于屏的诗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李商隐

秋夕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液液心

如梦令(范成大)

罨画屏中客住。

水色山光无数。

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

休去。

休去。

惊散一洲鸥鹭。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长恨歌(白居易)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3.有关屏的诗句

《屏风》——唐·李商隐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两不知。《屏风曲》——唐·李贺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

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沈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唐·李白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屏》——唐·李峤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

山水含春动,神仙倒景来。修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咏屏风》——唐·袁恕己绮阁云霞满,芳林草树新。鸟惊疑欲曙,花笑不关春。

山对弹琴客,溪留垂钓人。请看车马客,行处有风尘。

《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唐·李颀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握中枕宿穹庐室,马上割飞翳螉塞。

执之魍魉谁能前,气凛清风沙漠边。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

主人屏风写奇状,铁鞘金镮俨相向。回头瞪目时一看,使予心在江湖上。

《三谣·素屏谣》——唐·白居易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

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

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吾草堂欲何之?《题金州西园九首·芭蕉屏》——唐·姚合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影。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

稍稍闻见稀,耳目得安静。《咏破屏风》——唐·姚合时人嫌古画,倚壁不曾收。

露滴胶山断,风吹绢海秋。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

尚胜凡花鸟,君能补缀不。《草书屏风》——唐·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云母屏风隔坐》——唐·无名氏彩障成云母,丹墀隔上公。

才彰二纪盛,荣播一朝同。近玉初齐白,临花乍散红。

凝姿分缥缈,转佩辨玲珑。意惬恩偏厚,名新宠更崇。

谁知历千古,犹自仰清风。《寒林石屏》——唐·无闷草堂无物伴身闲,惟有屏风枕簟间。

本向他山求得石,却于石上看他山。《题木刻屏风》——唐·乾隆谁氏园林择胜开,山环抱复水潆洄。

川横桥喜路不断,岸转船如峰自回。意入敞亭趣有永,目游高阁望无埃。

分明层叠浅深处,欲问丹青能是哉?《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宋·苏轼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蒙。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狄咏石屏》——宋·苏轼霏霏点轻素,渺渺开重阴。风花乱紫翠,雪外有烟林。

雪近势方壮,林远意殊深。会有无事人,支颐识此心。

《和吴冲卿鸦鸣树石屏》——宋·王安石寒林昏鸦相与还,下有跂石苍孱颜。曾於古图见彷佛,已怪刀笔非人间。

君家石屏谁为写,古图所传无似者。鸦飞历乱止且鸣,林叶惨惨风烟生。

高斋日午坐中见,意以落日空上行。君诗雄盛付君手,云此非人乃天巧。

嗟哉浑沌死,乾坤至,造作万物丑妍巨细各有理。问此谁主何其精,恢奇谲诡多可喜。

人於其间乃复雕鑱刻画出智力,欲与造代追相倾。拙者婆烫尚欲奋,工者固已穷夸矜。

吾观鬼神独人意异,虽有至巧无所争。所以虢山间,埋没此宝千万岁,不为见者惊。

吾又以此知妙伟之入在百世后,造始乃与元气并。画工粉墨非不好,岁久剥烂空留名。

能从太古到今日,独此不朽由天成。世人尚奇轻货力,山珍海怪采掇今欲索。

此屏后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吾知金帛不足论,当与君诗两相直。

4.有关屏的诗句

古代的屏风(汪莱茵)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

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

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

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正确地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

紫禁城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正中的宝座上,设有雕龙髹金大椅,椅后摆着雕龙髹金屏风。这样陈设,不仅可以御风,又能增加御座的庄重肃穆气氛。

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

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做柱基。

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帝王贵族们使用的屏风,用材尤其珍贵,做工精细,画面丰富多彩,瑰丽夺目。

据史书记载,在西汉皇室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璀璨斑斓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和杂玉龟甲屏风等。《太平广记·奢侈·赵飞燕》称,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向以挥霍无度闻名于世,有一次臣下向她进献三十五种贡品,其中就包括云母屏风和琉璃屏风。

后世还出现有珐琅屏风、象牙屏风等等。这些屏风价值连城,多为统治阶级专用的奢侈品。

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在我国,屏风的使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留存的实物甚少。

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屏风,可说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屏风实物。这是一具彩绘漆插屏,木胎,长方形,通高62厘米。

屏板长72厘米,宽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两个承托的足座。

屏面髹漆,一面红漆地上满绘浅绿色油彩,中心绘一谷纹圆璧,周围绘几何形方连纹,边缘髹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

但见一条游龙飞舞于长空之中,昂首张口,腾云遣雾,体态轻盈矫健,形象神奇生动,富有想像力和艺术魅力。绿色龙身,丹赤鳞和爪,边缘菱形图案呈朱红色,色调醒目鲜艳,画工技巧高超,落笔潇洒利落,刚柔结合,奔放有力。

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了许多简册,其中第217简记载:“木五菜(彩)画并(屏)风一,长五尺,高三尺。”简文所记的尺寸,可能是当时一般实用屏风的尺寸。

汉代5尺约合现在公制1.2米左右。但出土的这架彩画漆屏风与该简文所述的尺寸不符,面积要小一些。

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出土了184件绚丽缤纷的漆器。就其胎骨质地来说,不外木、竹胎和夹胎两类。

这具屏风的胎骨经鉴定为斫木,制作比较粗糙,可能是一件模拟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实物的明器,专为陪葬而准备的。经专家鉴定,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年代,在汉文帝前元五年(前175)之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

死者可能是第二、三代(dài)侯的妻子,也可能是第一代侯的妻子。因此这架彩绘漆屏风,距今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了。

它的首次完整出土,为我国研究屏风史提供了稀有的实物资料。是否有比西汉更早的屏风实物出土呢?现在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错金银犀牛铜器座及错金银水牛铜器座,可能就是一架屏风的柱础。

器座上都有銎,虎噬鹿器座为双銎,犀牛和水牛器座各为一銎。三个器座共有四个銎,銎上还残留有木榫,可惜出土时已看不到屏面的形状及其大小了,它可能就是一件围屏的柱础。

当然,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比起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屏风迟得多的模拟明器,则有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屏风架,以及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小型陶质屏风。

说起古代实用屏风,则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的一架漆画屏风。这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经朽毁了,所余五块屏板还比较完整。

板高约八十厘米,还有四件浅灰色细砂石精雕的小柱础,每个高十六点五厘米。如果复原起来,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风,其形状不同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设置在床头的围屏。

紫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上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如“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屏风”“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围屏”“雕龙髹金屏风”等都是清代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屏面上的纹饰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有浮雕的云龙纹,有镶嵌和刺绣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

它们是我国古代屏风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手工艺的高度水平。

5.和屏有关的诗句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浣溪沙(陈与义)

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

七月十二日晚卧小阁,已而月上,独酌数杯

送了栖鸦复暮钟。

栏干生影曲屏东。

卧着孤鹤驾天风。

起舞一等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

滴仙已去与准同。

如梦令(范成大)

罨画屏中客住。

水色山光无数。

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

休去。

休去。

惊散一洲鸥鹭。

6.关于屏和帘的诗句

关于屏的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李商隐 【柳枝五首】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薛涛 【罚赴边上武相公二首】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关于帘的

李白 【相和歌辞·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商隐 【夜意】 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

白居易 【燕子楼三首】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无名氏 【粉笺题诗】 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游人休惜夜秉烛,杨柳阴浓春欲归。

李清照有句出名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样的诗词句太多了,楼主想要的是什么,要是具体点,更能快速地帮助你。

7.【关于屏的诗句】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陈与义)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七月十二日晚卧小阁,已而月上,独酌数杯送了栖鸦复暮钟.栏干生影曲屏东.卧着孤鹤驾天风.起舞一等明月下,秋空如水酒如空.滴仙已去与准同.如梦令(范成大)罨画屏中客住.水色山光无数.斜日满江声,何处撑来小渡.休去.休去.惊散一洲鸥鹭.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长恨歌(白居易)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有关屏的诗句

古代的屏风(汪莱茵)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fǔ)”“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世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

除了挡风之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断隔,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后汉李尤的《屏风铭》有这样一段:“舍则潜避,用则设张。

立必端直,处必廉方。雍阏风邪,雾露是抗。

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正确地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

紫禁城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正中的宝座上,设有雕龙髹金大椅,椅后摆着雕龙髹金屏风。这样陈设,不仅可以御风,又能增加御座的庄重肃穆气氛。

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

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做柱基。

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帝王贵族们使用的屏风,用材尤其珍贵,做工精细,画面丰富多彩,瑰丽夺目。

据史书记载,在西汉皇室的宫廷里,曾使用过璀璨斑斓的云母屏风、琉璃屏风和杂玉龟甲屏风等。《太平广记·奢侈·赵飞燕》称,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向以挥霍无度闻名于世,有一次臣下向她进献三十五种贡品,其中就包括云母屏风和琉璃屏风。

后世还出现有珐琅屏风、象牙屏风等等。这些屏风价值连城,多为统治阶级专用的奢侈品。

所以《盐铁论·散不足》说,“一杯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在我国,屏风的使用虽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留存的实物甚少。

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屏风,可说是现在见到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屏风实物。这是一具彩绘漆插屏,木胎,长方形,通高62厘米。

屏板长72厘米,宽58厘米,厚2.5厘米。屏板下安有两个承托的足座。

屏面髹漆,一面红漆地上满绘浅绿色油彩,中心绘一谷纹圆璧,周围绘几何形方连纹,边缘髹黑漆地,朱绘菱形图案。另一面髹黑漆地,以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

但见一条游龙飞舞于长空之中,昂首张口,腾云遣雾,体态轻盈矫健,形象神奇生动,富有想像力和艺术魅力。绿色龙身,丹赤鳞和爪,边缘菱形图案呈朱红色,色调醒目鲜艳,画工技巧高超,落笔潇洒利落,刚柔结合,奔放有力。

马王堆一号汉墓还出土了许多简册,其中第217简记载:“木五菜(彩)画并(屏)风一,长五尺,高三尺。”简文所记的尺寸,可能是当时一般实用屏风的尺寸。

汉代5尺约合现在公制1.2米左右。但出土的这架彩画漆屏风与该简文所述的尺寸不符,面积要小一些。

马王堆一号汉墓共出土了184件绚丽缤纷的漆器。就其胎骨质地来说,不外木、竹胎和夹胎两类。

这具屏风的胎骨经鉴定为斫木,制作比较粗糙,可能是一件模拟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实物的明器,专为陪葬而准备的。经专家鉴定,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年代,在汉文帝前元五年(前175)之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之前。

死者可能是第二、三代(dài)侯的妻子,也可能是第一代侯的妻子。因此这架彩绘漆屏风,距今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了。

它的首次完整出土,为我国研究屏风史提供了稀有的实物资料。是否有比西汉更早的屏风实物出土呢?现在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错金银犀牛铜器座及错金银水牛铜器座,可能就是一架屏风的柱础。

器座上都有銎,虎噬鹿器座为双銎,犀牛和水牛器座各为一銎。三个器座共有四个銎,銎上还残留有木榫,可惜出土时已看不到屏面的形状及其大小了,它可能就是一件围屏的柱础。

当然,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比起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屏风迟得多的模拟明器,则有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屏风架,以及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小型陶质屏风。

说起古代实用屏风,则要推1966年出土的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的一架漆画屏风。这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八年(484)以前的作品,大部分已经朽毁了,所余五块屏板还比较完整。

板高约八十厘米,还有四件浅灰色细砂石精雕的小柱础,每个高十六点五厘米。如果复原起来,可能是一具四尺屏风,其形状不同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插屏,而是可供一人使用的设置在床头的围屏。

紫禁城宫殿里每个殿堂上的宝座后面,几乎都设有屏风,如“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屏风”“乾隆牙雕山水人物染色围屏”“雕龙髹金屏风”等都是清代极为珍贵的工艺品。屏面上的纹饰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有浮雕的云龙纹,有镶嵌和刺绣的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

它们是我国古代屏风的精品,集中反映了我国手工艺的高度水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