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张昌宗全唐诗

1.张昌宗是何许人也

张昌宗

武则天宠臣。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六。美姿容,人称六郎美如莲花。神功元年,以太平公主荐,与其兄易之同入侍宫中,为武则天男宠。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右(一作左)散骑常侍。圣历二年,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俄改春官侍郎。与兄易之专权乱政,时人侧目。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崔玄暐、张柬之等人率羽林兵以谋叛罪诛之。昌宗粗能属文,其应诏和诗,多为宋之问、阎朝隐所代作。武则天以其丑声外闻,欲以美事掩其迹,诏撰《三教珠英》,令昌宗主之。昌宗乃引文学之士李峤、张说、宋之问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两《唐书》均著录其领衔之《三教珠英》并《目》一三一三卷,为唐代规模最大之类书,今已佚。《全唐诗》卷八○录存其诗三首。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七八、《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附。

2.武则天的面首叫什么名字

张易之 张昌宗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唐朝 武则天宠臣。

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行六。美姿容,人称六郎美如莲花。

神功元年,以太平公主荐,与其兄张易之同入侍宫中,为武则天男宠。拜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旋进右(一作左)散骑常侍。

圣历二年,为控鹤监内供奉。历司仆卿,俄改春官侍郎。

与兄易之专权乱政,时人侧目。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崔玄暐、张柬之等人率羽林兵以谋叛罪诛之。

昌宗粗能属文,其应诏和诗,多为宋之问、阎朝隐所代作。武则天以其丑声外闻,欲以美事掩其迹,诏撰《三教珠英》,令昌宗主之。

昌宗乃引文学之士李峤、张说、宋之问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成一千三百卷,两《唐书》均著录其领衔之《三教珠英》并《目》一三一三卷,为唐代规模最大之类书,今已佚。《全唐诗》卷八○录存其诗三首。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七八、《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附。 传说发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695年以后。

本年二月,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失宠被杀,太平公主将自己的男宠张昌宗送给母亲解闷。从此,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就成为武则天最心爱的侍寝男宠,每天都跟随在女皇的身边,自然也就与女皇的秘书上官婉儿天天见面。

张昌宗是个男宠,但并不是绣花枕头。他出身名门精通音律,容貌俊美也工于心计。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张六郎昌宗远远不如他的五哥张易之出名。但是在则天一朝的宫廷中,张昌宗才是最出色的美男。

武则天和所有的帝王一样都追求长生登仙之术,她很羡慕传说中的周灵王太子姬晋(即王子乔),这位王子乔传说擅吹笙作凤鸣,后随浮丘公登仙而去,成仙后还乘白鹤现于缑山,人称“升仙太子”。武则天曾经为这位升仙太子题写过碑文。

于是马屁应运而生。武三思想讨姑妈的欢心,便将她最羡慕和最心爱的人扯到一起,说:“我以为六郎之美,已非凡世所能有,他一定是王子乔转世。”

武则天很欢迎这个比喻,下令造鹤麾并制木鹤,将张昌宗打扮成她心目中的王子乔模样,果然仿若神仙中人。后来宫中游宴赏莲,马屁又诵道:“六郎似莲花。”

谁知高手还在后面,宰相杨再思的发言更胜一筹:“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虽是马屁,但也足以证明张昌宗的美色非同凡响,始能先动太平公主,再动武则天,又在传说中被选为打动上官婉儿的人物,绝非张易之可比。

却不知为何如今的影视作品中张易之反倒成了美男代表。但是再怎样的美男,再怎样的才女,对于武则天来说,实质不过是玩物奴婢而已。

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下,同病相怜的张昌宗和上官婉儿之间产生了爱情。这时的上官婉儿至少也该有三十二岁了,张昌宗则可能在二十岁上下。

私情很快就被武则天发现,她不舍得处置张昌宗,于是上官婉儿就成为发泄的目标,虽然逃过一死,仍然被处以黥刑:在面上刺青。 在传说中,婉儿请求行刑人以朱色刺纹,从此她的额上有了一朵朱红的梅花,反而平添几分风姿。

实际上,婉儿和行刑人既不可能、也不敢在武则天的面前做这样偷天换日的勾当。刺青应该还是被不折不扣地施行了的。

不过梅花妆也确实是她的发明——这是以金银箔制成梅花贴面额的妆法,倒很有可能是她成为唐中宗嫔妃后为遮掩刺青的发明。另一项与黥刑有关的发明则是发型。

为了遮挡疤痕,上官婉儿创造了一种卷曲的发髻,号“上官髻”。——事实上,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上官婉儿被施黥刑的真正原因。

野史中除了张昌宗之外,另一种说法则与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薛怀义有关。据说薛怀义失宠后前去求见武则天,上官婉儿知其失宠而不予通报。

怒火中烧的薛怀义便一把火烧掉了奢华的明堂。武则天追究根由,便给了上官婉儿黥面之罚。

若照此算来,婉儿受刑时的年龄当在三十岁之前。婉儿被处黥刑的同时,武周王朝的内部就继承人的问题也风起云涌。

最后,在各方势力的角逐、国内外现实的逼迫、以及重臣狄仁杰的劝说下,武则天做出决定:接回废帝李显,重新立为皇储。他的诗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云车遥裔三珠树,帐殿交阴八桂丛。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

即此陪欢游阆苑,无劳辛苦向崆峒。少年行 少年不识事,落魄游韩魏。

珠轩流水车,玉勒浮云骑。纵横意不一,然诺心无二。

白璧赠穰苴,黄金奉毛遂。妙舞飘龙管,清歌吟凤吹。

三春小苑游,千日中山醉。直言身可沉,谁论名与利。

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淮南有小山,嬴女隐其间。

折桂芙蓉浦,吹箫明月湾。扇掩将雏曲,钗承堕马鬟。

欢情本无限,莫掩洛城关。 有一天,张昌宗来看望哥哥,说起马肠好吃,张易之随即从马厩牵过一匹马来,用快刀在马肚上切开口子,伸手入马肚掏出马肠割下煎炒而食,那马疼得大嚎,过了好长时间才死,哥俩却直说马肠果然好吃。

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属世家子弟,称为面如莲花的张昌宗是太平公主推荐给武则天的,张昌宗又引进其兄张易之人们都知道二张是以容貌俊美、精通音律入宫,并因此得到则天皇帝的宠爱,美——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至于究竟有多美,并没有具体刻画。对张昌宗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来自宋之问的一首诗: 王子乔,爱神仙,七。

3.男宠张易之到底有多美

张易之白皙美貌,并且通音律诗歌,《全唐诗》收了张易之四首诗,总体来看,有一定水平,在武则天的几个男宠中,他是文化水平最高的。所以《全唐诗·诗人小传》说“易之、昌宗皆粗能属文,如应诏和诗,则宋之问、阎朝隐为之代作”,张易之刚开始只是掌管御用车马的一个小官,经他的弟弟、先一步得宠于武则天的张昌宗的极力推荐,才成为武则天的男宠。

《朝野佥载》中记载张易之曾发明过一种“美食”,弄一个大铁笼,将几只鹅鸭放在里面,正中放一盆炭火,炭火旁置放铜盆,铜盆里盛五味汁,鹅鸭受不了炭火的热烤,在铁笼里乱跑,渴了就喝渐渐滚烫的五味汁。这样外面火烤,里面汁烫,不用多长时间,整只鹅鸭就被烤熟,羽毛脱尽,肉呈红色。

不可否认张易之的“聪明”。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也不甘落后,受到启发,将活驴关在小屋内,里面也放置炭火和装五味汁的铜盆,驴受火烤口渴之后也去饮五味汁,像鹅鸭一样被烤烫得内外皆熟。

张易之在武则天的骄纵下,贪赃枉法,为非作歹,就连武则天的孙子、孙女也敢下手。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公主、妹夫武延基因为一次争吵,将张易之和祖母武则天的床帏之事泄露出来,这事被张易之知道了,添油加醋地向武则天汇报,说“恐有不利”,武则天恼羞成怒,令这三个年轻人自杀。

而对于张易之兄弟的嚣张气焰,死了儿子、女儿、女婿的李显还要违心地主动示好,就在这三人死后的第二年,李显、太平公主等人联名向武则天上表,请求册封张氏兄弟为王爵,可见对张易之兄弟的忌惮。

只有御史中丞宋璟不怕这两兄弟,曾弹劾张易之贪赃四百万,要处斩二人,但武则天不许。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张柬之等发动羽林兵迎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都被杀死在“迎仙院”。史书上记载二人的肉被老百姓割下,肥白如羊脂,煎炙而食。为何食二人之肉?一说是二人坏事做得太多,百姓痛恨;一说二人挖空心思吃鹅鸭驴马等动物,得到极好的营养,养得一身肥白鲜美的肉。或者兼而有之吧。

4.武则天真的是男宠如云的淫荡女人吗

武则天的生活作风被描写为“**”,面首男宠“成群结队”,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武则天者,淫荡女人也。

武则天果真是这个样子吗?是否有人们肆意夸大渲染,故意诋毁的因素呢? 笔者认为,当年武则天当政(在唐高宗李治时,就已经掌握大权),朝野上下,一定是纷纷看不惯。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她是女人!在男权社会稳固了几千年后,出了这么一个另类女人,这还了得!“兔子驾辕马拉套,老娘儿们当家瞎胡闹”!儒家的观点是,女人嘛,就要“三从四德”,遵守坤道,在家生儿育女教子相夫。而武则天这个敢作敢为的女子,竟然走到台前,干起了“老爷们儿”的活。人们除了愤怒,还是愤怒!这一下就愤怒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武则天生活作风上议论纷纷。

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就用了一个激怒武则天的词,“秽乱春宫”。武则天看了这篇嘲弄讽刺自己的檄文后,并没有愤怒,而是赞赏这篇檄文写的好,批评朝廷没把这样的人才搜罗上来。

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也是有意思。唐玄宗李隆基霸占儿媳妇杨玉环,竟然歌颂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丽爱情。武则天和李治有了爱情,就被说成“秽乱春宫”,真是岂有此理!

男人们做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宾妃,后宫佳丽三千。就是那些大臣们也是妻妾成群。武则天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名正言顺的大周皇帝,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那么几个男宠,值得大惊小怪吗?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评价武则天私生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也”。

大唐王朝的基业,实际上是由三个人创立的,这三个人就是: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中间过渡的几个皇帝,李治,李显,李旦,都是有其名无其实,实际掌权者,是武则天。

武则天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现代人参加高考,考卷上把考生的名字用浆糊粘盖保密,就是武则天发明的。《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5.武则天爱好是什么

除了众所周知的喜欢男宠,晚年有张昌宗 张易之兄弟皆为他的男宠以外武则天还有很多爱好!! 武则天喜欢造字: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想方设法树立自己的权威,为了显示她博学多才,竟别出心裁地造出许多新字。

武则天本名为「照」,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给天下百姓送来光明、带来温暖,便将「照」字改为「曌」字。她认为这才是宇宙运行的正道,造化中应有的真谛。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

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

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

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武则天喜欢酒,更喜欢家乡的竹叶青酒,因为竹叶青酒出身名门,以汾酒为基酒酿制,更有养生保健之功效,全唐诗5卷42首有记载了武则天盛赞竹叶青酒的一首诗作。 近日整理资料时不经意看到一篇古文,细看下来,觉得匪夷所思的同时亦感惊讶,没想到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如此前卫的女人;有些怀疑是后人伪托,不过从行文上一时还看不出个端倪来。

先不才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原文在后面附上。 太后宠幸薛怀义历有数年。

薛怀义骄横恣意而不法,在南衙驰马纵行,以至被宰相苏良嗣掌嘴,太后知道后口衔伤处。一天,她在上阳宫置下酒水,从容地告谓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八女)道:“汝可知道朕身边左右无人可用么?现下因此屈抑郁闷,又有什么办法?”公主顿首说:“臣想上奏天皇已久。

天皇不道,臣哪里敢先行进言?今日陛下既然知道了小宝(薛怀义的本名)的罪过,臣窃以为,天皇是何等样的神圣佛光,托身在人间,广选男妃(乖乖天,男妃?这个说法放在现在也是没有过的啊!)。自当应选择公卿大家子弟中姿色领受秾粹的佳者,置于床第之间,如此足以游养圣上情怀,捐除烦虑。

又何必要去宠幸一个市井无赖之人,一如过往嫪毐、昙献(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胡太后的姘头,是个壮硕的和尚)那般事体,被千秋万世比作秦、胡两位太后吗?” 太后说:“正如汝所言,朕也是知道的。近日宰相掌批怀义面颊,正是欺辱他是一个市井小人。

如果能得到公卿子弟,兼且通晓文墨之人,南衙哪里敢行羞辱之举?”说完叹息不已。公主道:“陛下不要叹气。

陛下委身太宗皇帝之时,可知道凤阁侍郎张九成么?他的养子张昌宗现下年近弱冠,生得玉貌雪肤,眉目如画,其风采与刺王妃十分相似(李世民胞弟巢刺王李元吉王妃杨氏)”太后默然,低头没有应答。 公主借势跪上前去,起身附近耳语说:“陛下勿需多虑,儿(论辈分似乎不是啊)对昌宗的**也知道一些。

儿曾在凝碧池设下庄园,春花盛开时,驸马便宴请诸位宾客,宴会结束之后,赏赐众人沐浴。在洗浴的时候,儿在琉璃屏风后窥看,群臣当中没有好过昌宗的。

昌宗通体雪艳,没有半点微痕瑕疵,身体瘦却不露锐骨,丰润却不垂脂。他的**头部丰满而根部削挺,没有勃起时,看上去低垂不是很长,仿佛浑然脱胎于鹅卵。

前端有龟棱突起五六分高,色泽鲜红柔润。”进言未毕,太和面色有些缓和下来,轻慢地问:“难道你曾试过?”公主道:“不是儿不垂涎于他,只为太后之故所以不敢。

然而始终不能自以为信,因此让身边侍女前去逼试。”回头看顾侍女道:“据实向天皇禀告,勿需羞惭。”

侍女跪上,效仿公主的样子起身附耳,上奏说:“奴家初次与昌宗相接时,感觉便如南海鲜荔枝,入口光嫩异常,龟棱突张如伞。历经三四提后,奴家花蕊尽开,神魂已不知飞向何处。

昌宗行举速迟,不以自己的快意为主张,婉转依随奴家心意。事体完毕之后,红玉颓然,奴家与之相触,身体还是止不住地颤抖。”

太后大喜。

6.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故事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

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

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

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

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

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正值情窦初开,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

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

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后的手中。

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

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

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后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

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之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羽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

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

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

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

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

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

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

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

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

7.武则天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来何人戴,下联堪称

古人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为当时并没有像现在成熟的文字印刷技术,流传的书籍都是手写的。只有大户人家才能买得起藏书,供自家子弟学习。对于女子来说,能够读书真是天大的造化了,因为古人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轻易不会让女子读书。武则天出一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来何人戴,下联堪称经典!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一位女皇帝,她在位的时候,女子地位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像古代皇帝一样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在武则天当皇帝后,收了大量男宠,在武则天时代,又不少女子都在朝为官。武则天除了对权力的追求外,还热爱作诗,《全唐诗》中收录她的诗作46首,对对子一样很喜欢。在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往宣化府有一对姐妹,大的十三岁,小的只有九岁,年龄都不大,但是远近闻名的女童。

武则天一看这两小精灵,心中顿时很欢喜,为了不让她们感到害怕,连忙撤去殿仪,从宝座上走了下来,拉着两个小女孩的手,走向了殿旁边的长廊,一边走一边交谈。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佛祖殿御河岸边,恰巧见到一个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武则天想着考一下这两小神童,就以实景为题吟出了一上联,叫13岁的姐姐对下联,随后便说出上联: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下联同样是四个谐音字与上联对的恰当好处,武则天听后也很是高兴,接着又出一上联要妹妹来对: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那妹妹虽然只有九岁,但才识比姐姐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见她眨了眨眼睛便说道:龙卧隆中,隆兴龙,龙腾隆中升。武则天听完更是龙颜大悦,她抱起小女孩说道:“自古都说女子不如男,古今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男子,我看你们姐妹俩不必那些男孩差,若是精心培养,以后一定是巾帼英雄、治世能臣。”

8.上官婉儿跟武则天是什么关系,她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曾经在武则天做皇后的时候得罪过武则天,结果上官仪死,上官一家满门获罪,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一起没入掖庭,长大之后的上官婉儿才华横溢,因为作品被武则天所发现而受到启用,成了武则天的女官。

不过后来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在政治斗争中死,她联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自己也因此立了功,被中宗收入后宫,封为昭容。但只是名义上,实际她并不是中宗的妾,甚至不住在皇宫里。

中宗旨是为了对她表示嘉赏、提高她的地位才封她为昭容的(昭容是正二品)。后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上官婉儿死于这场政变。

9.有没有人知道这首诗

唐 刘希夷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