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如怜取眼前人出自谁的诗词晏殊的一首小词《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我从一个博客转载来的解读: 这是晏殊的一首离愁别绪的的词作。本词笔力厚重,格调遒劲。虽是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但词意并不凄厉哀伤,因而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也显得豁达、明快。 词的上片直抒胸臆,慨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句, 横空劈世,扑面而来。“一向”即一晌,一会儿之意,时光是多么的短暂啊,人的生命将要在有限的时光中结束,确实令人哀惋、叹惜,但是这是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一直延续,生生不息呢?在晏殊的词作中,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是他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他能直接地大声呼喊出来,因而使作品达到了撼人心魄的效果。“等闲离别易销魂”,紧承上句而来,句意更进一折,愁意又添一层。词中所写的离别,既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但“等闲”二字,决不等闲。“销魂”即“痛心疾首”之意,与“等闲”配搭,相得益彰。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并且每一次离别,都会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又怎能不叫人痛惜?词人只能自宽**:“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徒劳无益的,还不如趁这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尽情开怀畅饮。词的上片虽词句短小,但各主其意,又层层相因,环环相扣。 下片紧承上片之意,结构上也与上片一脉相承。“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词人的设想之辞,因思念远方之人,于是词人想象若是登高远眺,极目远望,终会因相隔千山万水,也只是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更何况眼前又遇风雨摧残繁花的凄凉景象,自然心中不免生出无限伤悲。既如此,“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就是词人解决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矛盾的最好方法,与“酒筵歌席莫辞频”相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空目念远已是无益,与其追忆那已远去的,不可挽回的旧日恋歌,不如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接受身边拥有的幸福。纵观下片,词人于无可奈何中,以一种旷达明快的襟怀来面对眼前的现实,使上下两片融合无间,词意境界更加高远。 总之,全词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于无限的感伤之中,又有一种旷达之怀;于难以名状的惆怅之中,又有一种豁达胸襟,使整首词理致深蕴,含有丰富的意蕴。 2.不如怜取眼前人全诗与作者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光阴短若片刻,人生短暂有限.寻常的一次次离别,虚掷了年光,实非等闲之事,怎能不黯然销魂呢.既然离别已令人无奈,酒筵歌席就不须推辞,莫厌其频繁,正好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看到风雨落花,更添伤春之思.说明念远之无济于事..此首为伤别之作.起句,叹浮生有限;次句,伤别离可哀;第三句,说出借酒 自遣,及时行乐之意.换头,承别离说,嘹亮入云.意亦从李峤“山川满目 泪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说明怀念之深.末句,用唐诗 意,忽作转语,亦极沈痛.。 3."只应怜取眼前人"是谁的诗句,整首诗是什么不好意思,我知道的就是怜取眼前人和不如怜取眼前人。。 前面的应该是出自唐代传奇--《莺莺传》,崔氏(莺莺)写给张生(莺莺)的诗: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后面的出自晏殊的一首小词《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解说是(简略):韶光短暂,生命短暂。而在这短暂的生命里,等闲就有数不尽的痛苦哀伤。有多少时日可以饮酒?有多少时日可以听歌?在你今天有酒饮、有歌听的时候,好好的把握吧。你怀念的人在春山之外,天涯尽头,但难道因为你念远,远人就归来了吗?落花风雨,春光不久,这两句道出了人世间双重的悲哀。“空”念远,“更”伤春,“更”加强了两重悲哀的感慨,而“空”则是在两重悲哀加强时的反省和觉悟。这就是晏殊,虽然亦有哀伤惆怅,但理性的观照始终贯穿。 4.“不如怜取眼前人”是哪位诗人的哪首诗里的语句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简析】/shici/songci/yanshu/wanxisha1.htm 光阴短若片刻,人生短暂有限。 寻常的一次次离别,虚掷了年光,实非等闲之事,怎能不黯然销魂呢。既然离别已令人无奈,酒筵歌席就不须推辞,莫厌其频繁,正好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看到风雨落花,更添伤春之思。说明念远之无济于事。 5.惜取眼前人,全诗是什么应该是“怜取眼前人”。 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6.古诗何不怜取眼前人的上句是晏殊的一首小词《浣溪纱》: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解说是(简略):韶光短暂,生命短暂。 而在这短暂的生命里,等闲就有数不尽的痛苦哀伤。有多少时日可以饮酒?有多少时日可以听歌?在你今天有酒饮、有歌听的时候,好好的把握吧。 你怀念的人在春山之外,天涯尽头,难道因为你念远,远人就归来了吗?落花风雨,春光不久,这两句道出了人世间双重的悲哀。“空”念远,“更”伤春,“更”加强了两重悲哀的感慨,而“空”则是在两重悲哀加强时的反省和觉悟。 这就是晏殊,虽然亦有哀伤惆怅,但理性的观照始终贯穿。山河和河山在现代词典里意思一样,都是山+河,代表国家的意思河山在古诗词使用频率更高,这曲词是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