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谁的文学成就更高不能比较。 形式不同,内容差异也大。而且,“文学成就”这种本来标准就模糊的指标不适合跨年代来评判高下。即使同是唐诗,初唐、盛唐、晚唐的作品也不适合比较谁的“成就”更高。 其实想知道某个命题是否合理,尝试一下条件不变但是把问题极端化就知道了,比如你的问题和“诗经还是四大名著(如红楼梦)的文学成就高?”是同质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是各个时代文学的标杆) 如果你觉得后一个问题荒谬,那么你的问题也一样。 2.唐诗和宋诗谁的成就大些首先明确一点,论诗而言,唐诗当然比宋诗成就更大,意义更深,历史地位也更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唐诗中成就较大的:当推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唐诗比较好分类; 在宋诗中,北宋当推王安石,苏轼,南宋当推范成大和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流传下的作品很少,成就也不高;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都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思想、艺术各有特色,不愧为南宋杰出的诗人 而陆游当是宋朝诗人中之代表人物,一是传世颇丰,二是格调意义不凡 至于宋词,就比较为人知了,楼上所说其实都是词类有较高造诣的人,有李后主代表的南唐体,再往后有柳永体有东坡体,东坡之后有少游体,有周邦彦代表的清真体,周邦彦之后有李清照的易安体,易安体之后有辛弃疾的稼轩体,稼轩之后有姜夔姜白石的白石体,姜夔之后又有吴文英的梦窗体,这些都是宋词比较厉害的人,前赴后继,将宋词发扬光大 3.古代诗歌中成就很高的有唐诗宋词元曲1、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2、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 3、元曲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4.宋词和唐诗哪个造诣高成就更高仁者见仁,各有千秋,中规中矩之人大概更爱唐诗,随性浪漫之人或许更爱宋词。我比较喜欢唐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盛行文体,汉有赋,南北朝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体的出现与发展都是时代与文明进化的产物。诗词文体不尽相同。词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府诗,随着商业文化的繁荣,社会娱乐增多,词更接地气,所以受欢迎程度水涨船高,一举占领街头巷尾妓院牌坊(当然诗的表现是吟诵,词的标准是唱)。两者是承上启下的,都是两个高峰。这种问题就有点像歌舞剧和音乐剧哪个艺术成就高一样(这个比喻有点拙劣- -反正- -理解就好)。 5.宋词中最有成就的人物是谁“苏辛”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 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因此,宋室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当然是辛弃疾。 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 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 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凄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 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 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辛弃疾)。” 张炎《词源》谓其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不过,我认为比起苏轼,辛弃疾是宋词中成就最高的真正的集大成者。可能是他所处的乱世的原因吧!其作品更能彰显其英雄本色,豪放至极。 可谓“色笑如花,肝肠如火”。他的词中深入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而苏轼呢。 正如李敖对苏轼的评价,但他的思想水准只是超级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又掺入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 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