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春江花月意向的诗句

1.以春.江.花.月.夜为首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春风不度玉门关;春色满园关不住;春风何不到天涯;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潮带雨晚来急;春风吹又生;春城无处不飞花;春风又绿江南岸;

江山代有才人出;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流婉转绕芳甸;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潭落月复西斜;江山依旧枕寒流;江入大荒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间一壶酒;花落知多少;花腿残红青杏小;花寒懒发鸟慵啼;花开堪折直须折;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上新归伴病翁;月光如水照锱衣;月窟宾诸夏;月出惊山鸟;月上柳梢头;

夜来风雨声;夜吟应觉月光寒;夜来马嘶晓无迹;

2.与江,花,月有关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

朝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沈 通:沉)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春江花月夜》中哪几个意象是关键

春、江、花、月、夜。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4.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诗句

添加义项

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14个义项): 展开

唐代张若虚诗作

隋代隋炀帝诗

中国古典民乐曲

民族管弦乐

古筝曲

钢琴曲

微画雕艺术作品

图书

九江大型音舞诗画剧

歌曲作品

1933年中国电影

1963年中国台湾电影

小说

扬州园林实景演出

春江花月夜 - 唐代张若虚诗作 编辑词条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诗词

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基本信息

作者

张若虚

作品名称

《春江花月夜》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目录

1正文

2注释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折叠编辑本段正文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xún)落月复西斜(xiá)。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其它版本

春江潮水连波平,海上冰轮潋滟生。

潋滟清波千万里,何妨江月漾春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可飞,汀沙白雾看不见。

江天一色少纤尘,皎月空中孤一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清初月照新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相似碎。

不问江天待月人,但愁江月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浦江天不胜愁。

谁可相思云水子?何曾今夜向舟楼?

可知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竟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月逐华曾照君。

鸿雁长飞光怎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月不还家。

江流月碎春流尽,江畔冰轮犹自斜。

斜月沉沉迷海雾,潇湘石上寻无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带“花、春、月”的诗句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 贾至 《别裴九弟》 2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 24. 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 刘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 韩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 《忆扬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 张先 《菩萨蛮》 31.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 张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34.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35.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 苏轼 《中秋月》 36.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杂诗》 38.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 濮淙 《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花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

6.春江花月夜前十句描写的意象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7.春江花月夜的意象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

宗白华也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所表现的情趣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如何与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而形成诗的意境,造成读者的审美感受呢?我用下面这个结构式表示《春》诗意境的结构: 自然美 哲理美 人情美 月之色 月之问 月之情 }月之魂(意) (象) (理) (情) 《春江花月夜》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诗人极力渲染的意象。

在《春》诗中,月的意象美好纯净,月光所极之处,万物无不染上那一份纯净、清幽,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春》诗中的月色极开阔,也极清丽,“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轮明月从春江上冉冉升起,这个意象是如此的阔朗和美丽,让人有面对神奇造化时的屏息之感。

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秘朦胧。 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色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有了一种灵性的交流。

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闻一多先生曾强调诗中所体现的宇宙意识,认为“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赎》)。

《春》诗中间感叹问月的八句,一方面体现出了宇宙自然的宁静、深邃、博大、浩渺,但在诗人心中,江月虽然恒存,却永远如一、单调,没有变化,没有生命,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罢了;人生虽然短暂,但作为群体的人类是代代绵延、繁衍不尽的;作为个体而言,人生的悲喜丰富而生动。正如沈从文所说,“对于一切自然景物,到我单独默会它们本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微妙关系时,也无一不感觉到生命的庄严”(《水云》)。

在感受到永恒与短暂,无限与有限的冲突和矛盾后,诗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可恋慕的人生,而这人生的精华就是“情”。 诗人紧扣“春江明月”,由江月生发出种种诗情意理。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可以感受到游子对思妇的怜爱和不能陪伴的歉疚,而“卷不去”、“拂还来”、“愿逐月华流照君”又细腻地刻划出思妇的痴与怨。月色可恼,却又痴想着能像月光一样跨越时空与游子常伴,这种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执着!相比之下,宇宙自然的永恒与无限是虚无的、冷漠的,而充满喜悦与烦恼的人生才是丰富的和美丽的。

情爱和烦恼织成了多彩的人生,虽然渺小,却是真实可感的,这就是人们对生存价值的肯定,是乐观、向上的生命意志的体现。 最后八句,令人低徊。

时光将去,岁月将老,而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残月又西斜,斜月将隐入海中,在明月之下,有几人可以回到温暖的家呢?家,这也是诗人用来与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所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肯定的是短暂、渺小却美好、丰富的人生,这令我在回味中有深深的感动。很多诗人在写景时,往往喟叹自然永存、繁华短促,往往在人生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照中选择归依后者,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繁华,强调对人生的放弃,而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羡慕着在月夜里回家的游子,想象中出现的却是温暖实在的家园。

大时代中漂泊在外的游子不是无根的浮萍,而面对人生不能常聚的无奈,面对永恒与短暂、有限与无限的困惑,需要一种归属感来与之抗衡,这就是“家”的意象的意义所在。 诗人从对春江上月景的描摹到对宇宙发出理性的探寻,然后又抒写对人生的眷慕,都是以月为观照物。

随着月升月落,自然在流动,时空在变化,诗情由宇宙到内心,由理性追问到情感抒发,造成神与月游的心理感受,达到情趣与意象的完美契合。正如歌德听说:“艺术家一旦把握住一个自然对象,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了,而且还可以说艺术家在把握住对象的那一顷刻中就是在创造出那个对象,因为他从对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蕴、显出特征,引人入胜的东西,使那对象具有更高的价值。”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而对明月意象的成功把握正是来自于诗人张若虚对生命的热爱,来自诗人矛盾困惑的内心、自我反省以及对人类精神的深刻追求。 我国传统美学中,对情的强调是一贯的。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对于诗歌而言,情感是诗歌的本质。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深情无限,可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这也是《春》诗的魅力之所在。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

8.描写春天江边的诗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一首白居易的词,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词.每每想起词中所描绘的江南美景,心中总会泛起一丝丝甜意,为身在这江南小城而心醉.可凭心而论,我们生在这水墨画般的江南,有没有真正懂得江南的好?又好在哪里?在画里,在文人的篇章里,在音乐里,我们可以看到或体会到江南的韵味,那是别人对江南的美景由欣赏到心醉,直到情感满溢而出时所挥洒而就的成果.

说到江南的好,我认为好就好在江南的水.江南的水,滋润着江南的景物.在江南的水雾中,那些山,微蓝;那些树,嫩绿;她的空气,充满着水的灵气,她的一汪汪湖水,水纹细小而柔美,涟漪渐生而渐散,这些湖中,回旋着的似乎不是水,而是清澈、纯净、柔美等等这样一些词汇.在这样的环境里,沿岸而建的民居,就显得尤其的别致和精巧.倒影在那水中,影影措措,似幻还真.九曲回廊,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水雾中,依稀传唱出柔媚的江南小调.远处画桥如虹,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在述说着这湖上船舫里的悲欢离合.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秦淮河上的桃花渡,莫愁湖畔的莫愁女,瓜洲古渡的杜十娘,西冷桥畔的苏小小……在这灵动纯净的水的哺育下,就是再粗犷、再暴躁的灵魂,也会被修饰得温柔与体贴.而那些江南女子,全都那么清新脱俗,真真的像水,她们的脸上会挂着淡淡的微笑,像水,不张扬不造作,望着那笑容,会让你感受到一种缠缠的柔情蜜意.就连她们的悲伤,表现出来也是淡淡的,只是微微地躇着眉尖,惹人心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只有江南这温婉的水才能养育出这样温婉的灵魂.

轻烟淡水的江南,细雨霏霏的堤岸,春日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春透帘栊.夏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采莲荷田,淡笑浅吟,娇花照水.秋日丝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悠然东篱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树珍珠.伊人似雪,翩然娇纯.

这就是江南,醉人的江南.只有亲身经历了江南的春秋冬夏,才能真正感受到她如真如幻,如诗如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