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代表诗人的代表句(各列5句)1、初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盛唐。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中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晚唐。李商隐《无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初唐: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十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4、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盛唐 1、出塞 隋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渭川田家 隋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李白《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庐山谣》《行路难》《梁甫吟》等等,最能天线盛唐气象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其余如张若虚、孟浩然、高适等 中唐 1、逢雪宿芙蓉山 隋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滁州西涧 隋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湘灵鼓瑟 隋唐·钱起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隋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其余如大历十才子、韩柳、元白、张王、李贺 晚唐 1、安定城楼 隋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2、蝉 隋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3、嫦娥 隋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商山早行 隋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其余如杜牧、司空图、聂夷中、杜荀鹤等 2.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著名诗人有哪些初唐: 1.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2.陈子昂 3.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盛唐: 1.李杜(李白,杜甫) 2.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3.王昌龄,岑参,高适,李颀(边塞诗) 4.崔颢,王之涣,刘长卿, 中唐: 1.白派(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 2.韩派(韩愈,李贺,孟郊,贾岛,卢仝等) 3.刘禹锡,柳宗元 4.大历十才子(卢纶,李端,司空曙,钱起等) 5.李益,韦应物 晚唐: 1.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温庭筠 3.许浑,雍陶,章碣 4.韦庄,韩偓,郑谷,吴融,司空图 5.罗隐,杜荀鹤,于氵贲,聂夷中 5.皮日休,陆龟蒙 3.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著名诗人有哪些1、初唐:杨炯、王勃、卢照邻等。 代表作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2、盛唐: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中唐:温庭筠、刘禹锡等。 温庭钧的《菩萨蛮》。 4、晚唐:杜牧、李商隐、张祜、许浑、李群玉、韩偓、韦庄等。 杜牧的《感怀诗》《杜秋娘诗》;李商隐的《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等。 扩展资料: 1、初唐诗人的诗歌创作: 初唐诗坛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2、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唐 百度百科-盛唐 百度百科-晚唐 百度百科-中唐 4.有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各一名,并附其具有代初唐: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品评】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 “ 逆党 ” 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 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 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 “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 —— 不见 —— 古人,后 —— 不见 —— 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 —— 天地 —— 之 —— 悠悠,独 —— 怆然 —— 而 —— 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 “ 之 ” 和 “ 而 ” ),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盛唐: 王之涣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品评】 此诗经 “ 孤城 ” 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首句 “ 黄河直上 ” ,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 “ 黄河 ” 为 “ 黄沙 ” 。然而 “ 黄沙直上 ” ,天昏地暗,那能看见 “ 白云 ” ?其实, “ 黄河直上 ” 并不难理解。 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 在水天相接处突起 “ 万仞山 ” , 山天相连, 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 一片孤城 ” ,隐约可见。 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 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 “ 一片孤城 ” ,已有萧索感、荒凉感。 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 “ 孤城 ” 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 这 “ 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 久住 “ 孤城 ” ,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 “ 愁杀行客见 ” 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 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 “ 怨杨柳 ” 。 “ 怨 ” 甚么呢?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 李白《塞下曲》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有助于加深对这个 “ 怨 ” 字的理解。 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 “ 孤城 ” 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 “ 不须 ” 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 “ 不须 ” 的原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 ” 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 “ 王龙标 ‘ 更吹羌笛关山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