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送刘昱英文唐诗翻译

1.送韦城李少府的翻译和赏析

1.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 翻译:送客人到南昌尉,站在亭西等待着来年的春天,路边的野花都看了一次又一次,丛林中的鸟儿的叫声让我觉得像第一次听一样,我们送别在青门路的酒家酒别,回到了白马津。彼此相互了解的人是不分远近的,即使相隔万里也可成为邻居(即彼此相知之人)

3. 彼此相互了解的人是不分远近的,即使相隔万里也可成为邻居(即彼此相知之人)

4. 唐代诗人大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因而送友人“之任”就成为常见题材。

5. 这首五律首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这一题材,为传统送别诗开拓了新领域。此后,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送人赴任、送人从军、送人出使。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首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寂寥萧瑟的八月江边秋景图。在瑟瑟秋风中,江中白色的浪花涌向岸边洁白的苇花,素净萧疏洁白一片。(2分)作用: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以景衬情,借助景物的萧瑟惨淡衬托离情依依;同时渲染了朋友间离别时的哀愁气氛。(3分)

小题2:手法:运用了虚写(联想想象)的手法(2分)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委婉的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担忧、对友人的不舍以及深深眷恋之情。(2分)作者目送离去的友人,心中推想她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是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失群大雁的叫声。(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要回答诗句描绘的画面,其实只要能把诗句内容翻译出来即可,诗的首联可以翻译成: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联系颔联,不难作出答案;分析此联作用,无非就是从这联交代的时、地、景等来分析,一般要涉及到渲染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可联系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虚写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末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据此可作答。

3.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翻译

唐代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的翻译:

做为实习官员去嵩阳,春天的山路上流淌着春天的芬芳。

穿着簇新的官服,身上还带着云草的香味。

离开家乡的时候高大的乔木开始绿了,去程还有很远。

到了任官的地方一定要实行善政,到以后可以慰籍家里的父母。

原文: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是作者送朋友黎六郎赴阳翟少府做官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

赏析:

本诗首联中首句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和赴任时的季节,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颔联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颈联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代表作有《韦江州集》、《韦苏州诗集》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