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运用练习题】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运用练习题1、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3、一般用( 形影不离 )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4、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6、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8、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10、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11、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粉身碎骨全不怕.”)来表达自己的决心.13、同学们,当你们的朋友在学习浪费时间,有所松懈时,我们可以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名句来劝告他.14、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15、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16、《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7、《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8、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19、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0、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这正如孔子《论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23、《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4、读了《匆匆》,我想借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25、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你会用这样一句名言告诫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小学的古诗词题练习试卷加答案一、写“月”的诗句有: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这是诗人从自然引起的遐想,对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而产生无限感慨。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从海上升起的时候,远隔天涯的双方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了。 3、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 李白《峨嵋山月歌》) 这是作者早年写故乡夜景的有名诗句。 高山秋月,月影江流,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清江山月图。 暗点秋夜行船,空灵入妙。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 李白《把酒问月》) 以月亮为见证,说古人今人来去如流水,人生有限而时间无限。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子成龙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静夜思》)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白:诗作于白露节夜晚。前句写见露白而叹自然时序的变迁,后句见月明而思故乡之月更明。 通过心理幻觉,表现对故乡的怀念。在战乱中见露见月,更增其忆舍弟之念。 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来。(唐。 刘禹锡《石头城》) 淮水:秦淮河。妇墙:城上的矮墙。 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抚今思昔,怎不伤感! 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无赖:无奈。 写扬州独占二分明月,是因望见月亮而思念意中人。 9、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 谙:熟悉,懂得。 离别苦:一作“离恨苦”。到晓:因为思忆离人一夜无眠。 朱户:红色的门窗。借月抒情,寄托离别的愁思。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但:只。人长久:年寿的长久。 婵娟:美女。传说中住着嫦娥,这里借婵娟指月亮。 这是一句传诵千古的良好祝愿,宽慰离别的双方。 二、写“荷”的句子有: 1、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荷:水生草本植物。 夏季开花,大而艳丽、清香;花谢后生莲蓬、结莲子。荷里活又称芙蓉、芙蕖、菡萏、莲。 用拟人的手法写风荷(荷叶受风),恨芳时不再、美人迟暮,怀着壮志未酬之痛。 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 李商隐《赠荷花》) 相伦:相比。尘:比喻渺小。 菡萏:莲花。针对人们重花不重叶的偏见,以荷花为例,说明“红花也须绿叶扶持“的道理。 3、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宋。 周敦颐《爱莲说》) 作者给予菊花、牡丹、莲花这三种花不同的美称,以此比喻三种不同品格的人。但以菊和牡丹衬莲,重点在莲。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 周敦颐《爱莲说》) 描写莲花正直、清香、洁净和高雅,称颂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以物拟人,寓意深远。 5、小花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才:刚刚。尖尖角:露出水面的荷叶尖。 写泉池风光。这两句比喻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发现后的惊奇和喜爱。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歌写出六月天的西湖秀色。运用碧绿的荷叶衬托鲜红的荷花,相映成趣。 7、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碧伞:比喻荷叶。 描写酷热的夜晚,观察荷花怕热的动态,体物甚微。 三、美文荐读 故乡的月色 常在月影碎于浮华喧嚣之时忆起故乡的月色。 故乡多山。 分散的乡村错落于小盆地的四周和山间,小村之间绿树掩映,古老的民居似与竹与木共生,展示出一种自然、和谐、宁静的景象。 每逢望日之夜,群星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羞涩地躲闪着;远近山峦在月色朦胧中呈现出一派墨绿;隐约可见的邻村偶尔传来几句人声犬吠,使人在静谧和清冷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如水的月光,洒在池面,洒在庭前,洒在衣裳,洒满空间。 人在其间,仿佛溶入了月光之中。 因了那静,生命充满了自由之美;因了那光,生活的压力与尘世的烦恼被消解,被稀释。 那诗意般的感受即便是一瞬,却因了不能忘怀而变得永恒。 尝在春夜,在小镇看完露天电影,踏着缓慢的步子回家。 淡淡的月光洒在地上,伴和着清新的空气,给人以一种特别舒适和谐的感觉。 故乡的山本来是多而不奇,高而不险。 可是,春夜的薄雾在月色中给群山拉上一块乳白色的帷幕,使山峰有如汪洋大海中的岛屿,觉着比原有的印象高得多,远得多。展现在眼前的,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这夜,这月色,浸透着难以言表的美!回家的路,我觉得太近了。为了春夜的留恋和欣赏,我的脚步放得不能再慢。 在要敲门之前,仍久久地伫立在门前的石阶上,享受春夜月色之美 尝在夏日的月夜,三两同窗从邻村来,置小几竹椅于池塘边,纳凉,赏月,沏茶,聊天。池塘种满了莲藕,茂盛的藕叶争先恐后地展示其巨大的叶盖,严严实实地遮住水面。 我们虽因此不能领略“静影沉璧。 3.小学古诗练习,要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学而》。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龟虽寿 》。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曹植《七步诗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李商隐《无题》。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陆游《游山西村》。 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绝句》(又题《夏日绝句》)。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乙亥杂诗》。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王之涣 《登鹳雀楼》。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贺知章《咏柳》。 1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勿故人)。出自吕处权《送蔡伸道》。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李绅《悯农》。 2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出自宋之问《渡汉江》。 2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2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朱熹《春日》。 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 《观书有感》。 2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游园不值》。 2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释志南《绝句》。 2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于谦《石灰吟》。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李白《静夜思》:。 31、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苏轼《赠刘景文》。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杨万里 《小池》。 3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效《游子吟》。 3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李商隐《乐游原》。 3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春夜喜雨》。 3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 晴)。 出自刘禹锡 《竹枝词》。 3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王维《山居秋暝》,。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物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小学3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一、古诗应用题: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12、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 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1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14、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和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表达了离别之情。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二、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只填序号)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 (2)曹丕 (3)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阴山 (2)边关 (3)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1)因为 (2)坐下 (3)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1)春色 (2)梨花 (3)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1)红色 (2)花 (3)树叶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 (2)天下 (3)天涯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 )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总是春。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5.小学古诗词总复习答案、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竹引 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 宋?刘鍂《鹧鸪天》 3、西塞山前白鹭飞, 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4、驿寄 ,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 5、光风吹香洗游尘, 隐芳莸笑人。元?王冕《幽兰咏》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 7、兴尽晚回舟,误入 深处。 宋?李清照《如梦令 》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唐?杜牧《清明》 9、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僧志南 《绝句》 10、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秋瑟瑟。 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五月 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宋?朱熹《题榴花》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 向日晴。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15、试问卷帘人,却道 依旧。宋?李清照《如梦令》 16、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17、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 愁杀人。唐?李益《汴河曲》 18、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 。 宋?杨万里《初夏睡起》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21、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22、有情 含春泪,无力 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23、簌簌衣巾落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宋?苏轼《浣溪沙》 24、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5、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 落。清?纳兰性德《点绛唇》 26、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 花。 明?杨慎《滇海曲》 27、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 白。唐?李贺《江楼曲》 28、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 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夜》 29、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 花。唐?李贺《美人梳头歌》 30、花开仙子容,满城歌馆延秋风。 元?王冕《芙蓉山雉图》1、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杏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桂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6、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咏 兰 诗 选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韩 愈《幽兰操》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咏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李商隐《菊花》问菊曹雪芹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2咏菊(一)已卷西风半吐香,不关冷月不关霜。阑珊梦醒迟迟日,寂寞心仪淡淡妆。 野水篱边秋饮露,宝瓶窗下砚承芳。芙蓉相与盟前誓,肯守寒枝莫自伤。 2咏菊(二)偏到西风始放香,为谁憔悴冒风霜。月傅淡彩痕尤瘦,露浥清姿影带妆。 本以高情难入世,何曾着意为清芳。不独菡萏参差梦,碧水凉风各自伤。 2南腔北调 寒菊宋 郑所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2晚 香 轩明 高 启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2题 菊 花唐 黄 巣飒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卖 花 声清 龚自珍近世菊花粉红骇绿,无有东篱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 折归灯下拌凄迷。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2菊秋 瑾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扬其香。不采而佩。 6.【小学毕业班语文:古诗运用练习题答案①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4第一个是友情,第二个是思乡,第三个是爱国 ②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梅花: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③修辞手法:1.夸张 2.比喻 3.夸张 4拟人 5.互文,夸张 ④1,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夏: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3,秋: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4,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⑤1:二月春风似剪刀 2: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万紫千红总是春 4:春风不度玉门关 5:愿君多采撷 6:谁言寸草心 7:晴川历历汉阳树 8:孤帆远影碧空尽 ⑥略(自己在网上查啊,我懒得查啦)⑦1,秋 2,春 3,夏 4,冬 5,夏 6,冬 7,秋 8,春 ⑧1,孔融 2,李清照 3,李白 4,屈原 5,高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