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玄奘相关的诗词《游龙湖庵》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一路野花开,春阴满树苔。 旧时僧已去,前度客重来。 沮世年年变,尘心事事灰。 跏趺清书永,玄奘壁间回。 《和苏平仲见寄》 年代: 明 作者: 全室宗泐 西去诸峰千万层,帐房牛粪夜然灯。 马河只许皮船渡,戎地全凭驿骑乘。 青盖赤幡迎汉使,茜衣红帽杂番僧。 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遗墨消磨顾陆余,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居人不惜游人爱,风雨侵陵色欲无。 2.西游记关于唐僧的30句描写,急第24回: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第27回: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第27回: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第40回: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甚么人叫?”……长老道:“徒弟,这个叫声,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声,无有回声.你听他叫一声,又叫一声,想必是个有难之人,我们可去救他一救.”……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搊着脚,捽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 第65回:只听得山门里有人叫道:“唐僧,你自东土来拜见我佛,怎么还这等怠慢?”三藏闻言即便下拜……原来是三藏声音,哭道:“悟空啊!我—— 自恨当时不听伊,致令今日受灾危.金铙之内伤了你,麻绳捆我有谁知.四人遭逢缘命苦,三千功行尽倾颓.何由解得哈屮难,坦荡西方去复归! …… 分析: 唐僧,千个人对于他就有千种看法.有人认为他有胆识,认为他有才华,认为他很勇敢,认为他很虔诚;也有人认为他很胆小,很怯弱,很愚蠢.但是现在,我要说的只是我心目中的唐朝圣僧唐三藏. 他固然有着他的优点:他懂礼仪,有才华,存慈心,明目标……可是,他也有着不能掩饰的缺陷:不识人才、愚昧无知、固执耳软…… 在第24回中明月清风为他献上了观内异宝人参果,但固执的唐僧不论明月和清风如何解释,坚持认为树上是接不出“人”的,这个是不满三天的小儿,出于出家人的“不杀生”和“慈悲”,他坚持不去食用.他又是不识珍宝又是愚昧可笑. 第27回,他肉眼凡胎,不辨妖怪.明显是孙悟空救了他,他却愚蠢的认为行者是滥杀无辜.看见那妖怪的假尸首,他又被吓的战战兢兢.好容易相信了悟空的话,却被八戒的蠢话唬的耳软,念起了紧箍咒.最后,他还固执的说什么我要死就一定会死,你要救也救不得.明明从话中已经听出来他知道悟空救了他,还顽固的这么说.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俗话说过一过二不过三,你说唐僧被白骨精唬了三次了,看见那尸体吓了三次,他该相信孙悟空了吧?可不!第三次,他看见了那堆白骨,被行者一说总算是确信那是妖怪,又经不得八戒的一派胡言,再顽固地念起了紧箍咒.他还给自己的愚昧无知愚蠢的加上了“帽子”,说悟空是无心向善.最后,他索性舍弃了悟空.后来,在介绍自己的徒弟是悟能成了大徒弟,悟净成了二徒弟.而悟空呢?一直保护三藏的行者被固执的唐僧愚蠢的舍弃了. 再后来,他遇红孩儿,遇后来的等等想要吃了他的变换过的妖怪时,那次不是愚蠢的善心大发,好心的悟空去除妖还被他固执的想法所训斥.这,难道不能令人看出他的愚昧和固执么? 还有,在阅读西游记的许多时候,我们都发现唐僧对于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人是奈何不了的.特别是孙悟空,唐僧除了使用紧箍咒以外很难使他听从自己的话.或者说惩罚行者唐僧除了用紧箍咒之外救没有别的办法了.虽然悟空的确是不服管教,但是这也看出了唐僧的无能:他除了依靠外力完全没有办法使得他的徒弟服从.况且在遭遇灾难的时候他除了怪罪他的徒弟就是在那里哭诉,完全没有想过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不也说明了他的无能吗? 然而,我们并不能就这样给唐三藏定义为愚昧固执无能.毕竟,所有人都不是一面的.纵观全书,关于他的种种优点也是不可磨灭的.他对佛家。 3.关于"玄奘"的古诗有哪些1、跏趺清书永,玄奘壁间回。 解释:跏趺的书籍一直在,玄奘却离开了 作者:丘葵 出自:《游龙湖庵》 2、旧时僧已去,前度客重来。 解释:就时候的和尚已经离开了,以前的客人又回来了 作者:丘葵 出自:《游龙湖庵》 3、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解释:就像玄奘带着新装回归洛阳,想要再学习经书一个人却办不到 作者:全室宗泐 出自:《和苏平仲见寄》 4、青盖赤幡迎汉使,茜衣红帽杂番僧。 解释:穿着青衣摇着红旗迎接汉中来的使者,素衣红帽的是和尚 作者:全室宗泐 出自:《和苏平仲见寄》 5、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解释:在本朝代中只有宗元与我亲近,国土长流的楷模就是他 作者:苏辙 出自:《题郾城彼岸寺二首其二武宗元比部画文殊玄奘》。 4.形容“唐僧”的诗句有哪些1、《送水云归吴》 年代: 宋 作者: 郑惠真 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2、《拍板谣》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麻姑亲采扶桑木,镂脆排焦其数六。 双成捧立王母前,曾按瑶池白云曲。 几时流落来人间,梨园部中齐管弦。 管弦才动我能应,知音审乐功何全。 吴宫女儿手如笋,执向玳筵为乐准。 数声慢,仙人履齿下云栈, 老狐腊月渡黄河,缓步轻轻踏冰片。 数声急,空江雹打渔翁笠, 鲛人泣对水精盘,满把珠玑连泻入。 划然一声送曲彻,由基射透七重札。 金罍冷落阒无闻,陇头冻把泉声绝。 律吕与我数自齐,丝竹望我为宗师。 总驱节奏在术内,歌舞之人无我欺。 所以唐相牛僧孺,为文命之为乐句。 3、《和徐国录韵》 年代: 宋 作者: 释善珍 当今称文宗,斗南一和仲。 掣鲸力倒海,兰苕不同梦。 百年日苦短,千载事谁共。 赋诗推义山,论旧数季重。 客持邀我读,欢喜蹋破瓮。 疾抄畏纸尽,饥诵忘浆冻。 欲传换骨方,伎工恐无用。 涂窗谩成鸦,过门任题凤。 唐僧句月炼,一步不敢纵。 高参鬼仙吟,下比古佛颂。 湖江大国楚,宫阙天府雍。 小大材则殊,未易求折衷。 公文如珠玉,盛世盍包贡。 一鹗剡交腾,万牛挽难动。 造物或困之,郁怒使快痛。 晋康名远郡,侯印亦久弄。 蜃嘘横跨海,龙潜中兴宋。 年丰秔多,守醉宾客从。 时时写乌丝,虹光穿屋栋。 祖帐在何时,行色当倥偬。 相期远公社,后会邈鸿洞。 拟办酒椀招,更出虎溪送。 4、《送吴僧庆闲上人》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唐僧穷岛可,应是笔能追。 投卷初来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会合,情淡惯分离。 许读红楼集,昌黎亦赠诗。 5、《苏幕遮 示李梁张三人》 年代: 元 作者: 王处一 李张梁,听少告。休恁踌躇,纵得心颠倒。每恨玉阳无答报。似此修行,何日归蓬岛。大唐僧,九度老。万种难辛,一志终须到。东进佛经弘释教。相契如来,证果真常道。 5.【描写日月潭的诗句有哪些】日月潭 明珠璀璨日月潭,碧绿湖水源玉山. ��岛东湖面如圆日,西南湖似弯月潭. ��天然淡水波滔碧,跃水鱼虾泛波澜. ��阿里玉山绕湖泊,峦峰叠嶂青龙山. ��平均水深三十米,水面九百多公顷. ��珠子屿改光华岛,潭似翡翠如水晶. ��潭宽四面山翠绿,景色湖光彩霞天. ��繁茂植物动物盛,百鸟衍生孔雀园. ��开屏孔雀迎游客,胜景环绕潭湖边. ��文武庙与玄光寺,涵碧楼及塔慈恩. ��崇文庙里祀孔子,重武庙中祭关公. ��山麓古迹玄光寺,玄奘高僧闪金光. ��清静雅致涵碧楼,西式洋楼半山岗. ��高楼览景凭栏望,尽观日月潭阔宽. 一千三百级石阶,登上玄奘寺庙观. ��民族法师金匾额,玄奘佛骨塑金身. ��青年活动乐中心,日月谭连德化村. ��青山翠竹大自然,水秀山清黛山岚. ��天空蔚蓝飘白云,烂漫山花春盎然. ��奇花异草香百蕊,燕翔湖上山莺声. ��湖上游艇破碧浪,潭阔任舟远帆征. ��诗情画意潭日月,雅士骚客诗词吟. 八大景观冠宝岛,日月潭显别致新. 悠闲旅游其妙处,吸收日月精华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