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间刘十九

1.问刘十九,古诗背诵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赏析

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唐诗,问刘十九的隶字

1、隶书如图:

2、原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3.古诗问刘十九配画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注释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4.问刘十九古诗详解

问刘十九

诗人:白居易 朝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古诗赏析

【注释】

①绿蚁:形容酒面上的浮渣、泡沫。

②醅:没有过滤的酒。

③无:同“否”。

【译文】

新酿的绿蚁酒醇香无比,在小巧的红泥小火炉上煨着。晚上眼看着就要下雪,能否来同饮一杯?

【赏析】

诗人邀请友人饮酒,已经摆好了新酿的酒,炉火也旺旺的,这真挚的情意比酒还淳厚。这首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醇郁富有诱惑力。

5.赏析白居易《问刘十九》

题解

这是一首邀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年四十六,正在江州司马任上。刘十九大概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名字不详。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考证,非也。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云:“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刘十九为河南登封县人。“十九”,是指排行。

句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晚来”,就是晚上。“来”,是语助词。“雪”,即下雪,此处用作动词。“无”,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否”、“么”。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价说:“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千载下,如闻声口也。”

评解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唐诗三百首》评价说:“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6.【古诗赏析【问刘十九】白居易【山居秋暝】王维【登金陵凤凰台】李

《问刘十九》.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山居秋暝》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登金陵凤凰台》: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 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蝶恋花》: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凄凉.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青玉案》:1.宝贵的名马,华丽的雕车,载着美丽的人儿驶过,香气弥漫了整条街.萧声如歌,明月皎洁,时光悄悄流转,整晚上花灯(鱼灯、龙灯)都在绽放光华,美不胜收.美人如花,仕女如云,她们一路上娇笑俏语,带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渐渐远去.可是,她们都不是我心底的那人.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从军行七首(其四)》:本诗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