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温州风景的诗句

1.描写温州景色的有关诗句

登池上楼诗》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羣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注释]

1.狥: (xùn)

2.疴: (kē)

3.褰: (qiān)

4.嵚: (qīn)

5.豳: (bīn)

6.羣: (qún)

7.虬: (qiú)

[评析]

开头六句,托物起兴,写出自己官场失意和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情。“徇禄”二句,把自己迫不得已到永嘉上任及卧病之初的情况,作了交待,在诗的结构上起桥梁过渡作用。既给人以明确的时、地观念,又把自己的心境和外界的景物联系起来。“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初春景色:久病初起,趁兴登楼,掀开窗帘,细听海涛隐隐入耳,远眺山峦叠翠,历历在目,满园春色,风和日丽,寒冬余气,荡然无存。池塘春草,杨柳婆娑,大地着上绿色新装,莺歌燕舞也显得更加欢快。“祁祁”以下,感时思归,又借《诗经》、《楚辞》的意境起兴,思如泉涌,典丽精工,由景生情,因情入理。最后,表示要向古代隐居之士学习,聊以排遣自己的苦闷。

2.赞美温州名胜古迹的诗句

咏江心屿历代诗篇佳句如: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南北朝•谢灵运)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唐•李白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唐•杜甫)

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唐•孟浩然)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宋•张扩)

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宋•永嘉四灵之徐照)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宋•林景熙)

半天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宋•吴马日)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宋•文天祥)

衣沾炉气出,船载磬声还。(明•高启)

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明•朱谏)

半角残碑埋曲径,一泓秋水拍长堤。(清•曾燮)

欲回天地波涛上,只剩河山涕泪中。(清•端木国瑚)

故国山河无半壁,新亭涕泪此中川。(清•陆耀 )

归鸦洒墨高盘塔,征雁传书远入云。怜才红袖嫌何少,交友黄金愧不多。(清•谷培宸)

偏安烽火日,何处有清辉?(当代•鞠国栋)

屿为船矣塔为樯,千古江心未启航。(当代•崔宝珏)

3.描写温州景色的有关诗句

登池上楼诗》 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羣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注释] 1.狥: (xùn) 2.疴: (kē) 3.褰: (qiān) 4.嵚: (qīn) 5.豳: (bīn) 6.羣: (qún) 7.虬: (qiú) [评析] 开头六句,托物起兴,写出自己官场失意和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情。“徇禄”二句,把自己迫不得已到永嘉上任及卧病之初的情况,作了交待,在诗的结构上起桥梁过渡作用。

既给人以明确的时、地观念,又把自己的心境和外界的景物联系起来。“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初春景色:久病初起,趁兴登楼,掀开窗帘,细听海涛隐隐入耳,远眺山峦叠翠,历历在目,满园春色,风和日丽,寒冬余气,荡然无存。

池塘春草,杨柳婆娑,大地着上绿色新装,莺歌燕舞也显得更加欢快。“祁祁”以下,感时思归,又借《诗经》、《楚辞》的意境起兴,思如泉涌,典丽精工,由景生情,因情入理。

最后,表示要向古代隐居之士学习,聊以排遣自己的苦闷。

4.温州有哪些著名的山水诗句

著名骈文高手丘迟形容温州“控山带海,利兼水路,实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

“漳泉大贾飞樯集,粤海奇珍巨槛来。”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宋“永嘉四灵”诗人之一的徐照在《游江心寺》诗中写道,“两寺合为一,僧多外国人。”

“东瓯三先生”之一的宋恕在其《孤屿怀古》七绝写道,“凭吊江潮夷犬吠,大英领事孟楼眠。”

明朝王叔本《江心避暑》诗云,“追凉来古寺,露顶坐蒲团。云散诸天净,江空六月寒。丛林开雪窦,曲槛落风湍。一入清凉界,顿令心地宽。”

张可元在《江心寺避暑》中写道,“水晶宫殿傍江漘,天竺携来第五轮。暑气不教侵净土,冷官且喜得仙身。松篁密阴三千界,城市遥却十丈尘。坐看潮廻孤屿白,清凉我亦定中人。”

清正世源的《澄鲜阁避暑》则是这样的描述,“避暑虚无境,冰壶几洞天。凉煈时暂至,声出树头蝉。云拥千山画,城浮万井烟。莫嫌归棹晚,月色满中川。”

林占春《中川避暑歌》:君不见,吴王避暑高宫府,绛纱红映寒溪渚------

江心十景之一的《塔院筠风》诗云:结夏绿筠阴,南薰披袂快。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瓯江月色》云,“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晚风。江长飘素练,天净拭青铜。人在琉璃界,秋深薜荔宫。此时诸品静,银汉转当中。”

清朝林元桂在《江心玩月赋》中写道,“鹿城之北,蜃江之中,岛屿双峙,浮屠两雄,楼台宛转,树木葱茏。望之若蓬瀛之市,陟之俨方壶之宫,千山环列,九斗争崇------宜雨宜晴,宜风宜雪,今古游人,品题不绝,仰挹光华,最宜秋月,近远皆浮,变幻百出,映水兮澄空,照人兮皎洁。兹逢辰岁,适际中秋。乘良朋之逸兴,携旨酒以寻游。出永清之城郭,驾江浒之扁舟。与焉鼓棹,放乎中流,与波上下,泛若轻瓯。同登兮彼岸,散步兮焉求。斯时夕阳截江,廻澜生紫。四面山容,苍翠如绮,江半飞帆,因风归野。霞灿海门,月升水底,玉露未零,银河似洗,覩波浪之初翻,恍铄金于万里------停杯问月,云净明河。忘俗情于世外,共潇洒于烟波------”

北宋温州知州杨蟠《海月堂》诗:“杳杳壁沉水,亭亭珠在渊。落潮流不去,还向定中圆。”清康熙时诸生王咏《孤屿对月》:“孤屿双林郁,中川一水潺。溯流杨桂枻,乘月扣松关。目断烟云外,身疑霄汉间。波光浮玉魄,塔影倒银湾。淡远江边树,微茫海上山。昔贤留咏处,吾辈复跻攀。”薛英《中秋集孤屿觞月用王梅溪先生九日 饮酒韵》中有“临江纵酒呼明月,酒落杯中月落手。河汉声流萃堵高,直欲振衣上牛斗。”

陈之上《江心寺对月》:法鼓声声动,银蟾滟滟流。孤城长绕水,高阁易成秋。夜色僧房闭,空江塔影浮。此时人籁寂,沙鸟自啁啾。”朱彝尊《孤屿亭对月》:皎月空江满,寒云万里收。纤毫瞻顾兔,怳忽动潜虯。望远高楼笛,行歌半夜舟。南征有红雁,相傍宿沙头。

嘉庆举人曹应枢《江心秋月》诗:峭壁澹斜晖,送风吹客衣。江鸿随叶下,月魄带云飞。秋老愁心剧,途穷壮志非。越琴弹一曲,临水不知归。

5.温州古迹的古诗比较短的诗

江心屿上最著名的是江心寺,也叫中川寺。

殿宇规模宏伟,建筑面积有3000平方米。初建于唐咸通年间,宋高宗南奔时常来此游玩。

宋、元、明历代屡废屡修,现存的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的,寺周古木参天,樟榕相抱云水环绕,景色雅致。寺门前有一副对联,左联是:云早潮,早早潮,早潮早散;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目睹那瓯江上的云涌潮涨,倍觉别有一番情趣。江心屿的闻名于世,据说自东晋谢灵运游山玩水时,唱出了“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后人这纪念他,在岛上建有“谢公亭”和“澄鲜阁”。

6.描写温州的诗人及诗句

晋朝的谢灵运的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唐朝的张又新写了一首《白里坊》诗,“时清游骑南徂暑,正直荷花百里开”。

宋叶适《西山闲居》诗,写的就是今天的水心、吴桥一带的迷人景色:“面对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桔树,无花不荷花。”

原来,我们的温州,自古就是令人心醉的荷花之乡。请读一读南宋时期杨蟠描写温州的诗句:《泳温州》诗日: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赴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温州城西的九山湖,又名西湖)诗中的“水如棋局分街陌”便是极好的水城街巷白描。“山似屏帏”指连接温州城的四座小山。

“绕画楼”指当时民间建筑物的富丽奢华。最后两句“西湖赏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是描写龙舟竞赛,大家闺秀都倾城而出,争看竞赛的热闹景象。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温州商业之繁华和江南水城的优美风光。

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未久,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

其后,外国僧侣也慕名来参禅膜拜,至明清两代,仍络绎不绝。 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李宗昉撰 温州江心寺楼联正是在这雄浑而自然中,孤屿砥柱中流,东西塔院遥相矗立。如果说青山横郭,白水绕城是匆匆晃过的虚远景,那么,孤屿大江双塔院,就是笔力凝重的实特写。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人是多么爱好自然。从一千六百年前南朝诗人--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

”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我可以负责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江是很美的。”

古往今来,永嘉山水激发了多少文人学士的情思,泼洒下多少骚人迁客的笔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孟浩然、宋文学家苏东坡等历代文士,无不慕名挥毫,吟咏不辍“水是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楠溪江,其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那迷人的山川,迷人的溪流,迷人的村落,迷人的风情,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赏。

楠溪江风景之美,自古就已闻名。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就有傅隐遥、梅福等一些求仙问道的人来此隐居。

刘宋时期,谢灵运在此写出了中国第一批山水诗。稍晚一点,萧梁时期的陶宏景,曾在楠溪江的大若岩等地修炼,他在《答谢中书书》里描写此地的风光“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历代诗人对楠溪江山水吟咏不辍,苏东坡赞叹道:“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李清照南下温州,到楠溪江,写下了著名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陈香岩他身兼丽水市和青田县诗词学会会长,在进行山水诗的创作中,陈香岩诗友为宣传青田,促进开发旅游事业,并提高侨乡知名度,不仅发动和组织学会会员,以“浙江绿谷,青田山水”为主题,多次举办观场采风活动,而且以身带头,描绘家乡风貌。

例如《鲁迅峰》:“居然大器自天成,栩栩如生举世惊。傲骨铮铮形态美,威风凛凛采神清。

千夫常指横眉客,万户当存孺子情。一代文豪从莅此,石门放彩久驰名。”

该诗不仅写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而且意境优美,措辞恰当,对偶工整,可称精品。又如《游温州江心屿》:“约友江心共揽幽,劈波横渡似飞鸥。

两榕含抱迎宾赋,双塔争雄接客游。烈士宏碑垂万占,状元妙对历千秋。

水天一色惊奇绝,华夏风光堪一流”。诗中,“两榕合抱,”“双塔争雄”、“垂万古”、“历千秋”,非但对偶工整,而且气势浩然。

再如《咏青田瓯江大桥》:“长桥飞架碧波中,疑是凌霄落彩虹。南北车驰河伯醒,东西舟渡广寒通。

山浮绿浪春潮暖,水映朝阳花影红,天堑千年通一旦,凯歌万古赞丰功。”此诗非但琅琅上口,两联对句尤工,而且形象鲜明生动,呼之欲出。

香岩诗友的词创作,也具恢宏变化,独特风格,一如关西大汉,铜琶铁板,唱大江东去。兹举《鹧鸪天??咏金温铁路破土动工》一词,以见一斑:“一线纵穿山色葱,子孙世代梦飞龙,古来僻地求开发,欲展宏图常落空。

千百载,想成功,银锄终究奋苍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