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祭灶节的诗句

1.关于过小年的诗词有吗

古体诗词 小年四首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径向镜中辞旧我,一弹衣袖不徘徊. 有梦飘摇东海东,年年照见小梅红.忆来相报能何事,君自无心我自穷. 自寻白酒佐清茶,却道人生有路斜.我有诗思三百万,倩谁遗我一枝花? 今有佳时不可殆,满城灯火花如海,纵然人世有苍桑,于阑珊处得自在. 腊月二十三,传统小年,单位男女一行到乡下吃杀猪菜. 七律 过小年簿雾轻笼林如黛,一路笑声落老庄;家犬撒欢只吠客,乡亲屠宰不谋商;开桌小菜邀山鬼,摆酒大杯会灶王; 古代写的找不到,不过古体诗倒有,希望有帮助哦。

2.关于小年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小年的诗句] 使东川·汉江上笛(元稹) 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关于小年的诗句 。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元和五(元稹) 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晓露凝芳气。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欲啼红脸泪。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藤开九华观,草结三条隧。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还旬休,豪家得春赐。提携好音乐,翦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顾予烦寝兴,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蹇驴行跛痹。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吟短章,书空忆难字。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闲门,依然复幽閟。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拾遗天子前,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朝陪香案班,暮作风尘尉。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上堂烦避讳。分司在东洛,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常山攻小寇,淮右择良帅。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醉歌行(杜甫)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薄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观项信水墨(方干) 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度涂山(寇泚) 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

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冬夜读书(陆游) 茂陵病后非平昔,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旅舍偶题(陆游) 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颜几岁已辞镜,胎发今朝还入梳。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

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雨夜南堂独坐(陆游) 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

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北风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湿。

凤皇览德乃下集,可怜飞萤常熠熠!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刘禹锡) 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征故事数前贤。用才同践钧衡地,禀气终分大小年。

威凤本池思泛泳,仙查旧路望回旋,资料共享平台 《关于小年的诗句》()。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祇。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百堵创里闾,千家恤茕嫠。

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

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

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自遣(杜牧)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贺新郎(刘克庄) 妾出於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鹊桥仙(刘辰翁)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水调歌头(刘辰翁)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见说东厢。

3.描写冬至节的诗句有哪些

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俗话说,“冬至如年”。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据考,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在冬至这一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多首冬至诗,其中一首《小至》影响很广,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当时冬至的天气、物候和风俗,诗人身在异乡,其冬至事物却与故里差别不大,虽有乡愁却不浓重。

尤其是第三个联句,已成为后世过冬至时常贴的一副对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而杜甫的另一首《冬至》七律诗,心境则与前一首完全不同。时处“安史之乱”,诗人在外飘零,思念故都长安,逢节更加感时伤物,诗中充满悲情: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诗,也是诗人在远行途中逢节有感而作,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宋代诗人陆游的五绝《辛酉冬至》诗中,反映了诗人在冬至节时对自己年老家贫的叹息,但从诗中也可看出,古人对待冬至有如过年的重视程度。

诗曰: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4.关于风俗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实这方面的诗挺多的,好好看看。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没办法,字数太多,无法显示,只能这样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

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

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

5.关于小年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小年的诗句]使东川·汉江上笛(元稹)小年为写游梁赋,最说汉江闻笛愁,关于小年的诗句。

今夜听时在何处,月明西县驿南楼。元和五(元稹)小年闲爱春,认得春风意。

未有花草时,先醲晓窗睡。霞朝澹云色,霁景牵诗思。

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长安车马客,倾心奉权贵。

昼夜尘土中,那言早春至。此时我独游,我游有伦次。

闲行曲江岸,便宿慈恩寺。扣林引寒龟,疏丛出幽翠。

凌晨过杏园,晓露凝芳气。初阳好明净,嫩树怜低庳。

排房似缀珠,欲啼红脸泪。新莺语娇小,浅水光流利。

冷饮空腹杯,因成日高醉。酒醒闻饭钟,随僧受遗施。

餐罢还复游,过从上文记。行逢二月半,始足游春骑。

是时春已老,我游亦云既。藤开九华观,草结三条隧。

新笋踊犀株,落梅翻蝶翅。名倡绣毂车,公子青丝辔。

朝士还旬休,豪家得春赐。提携好音乐,翦铲空田地。

同占杏花园,喧阗各丛萃。顾予烦寝兴,复往散憔悴。

倦仆色肌羸,蹇驴行跛痹。春衫未成就,冬服渐尘腻。

倾盖吟短章,书空忆难字。遥闻公主笑,近被王孙戏。

邀我上华筵,横头坐宾位。那知我年少,深解酒中事。

能唱犯声歌,偏精变筹义。含词待残拍,促舞递繁吹。

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逡巡光景晏,散乱东西异。

古观闭闲门,依然复幽閟。无端矫情性,漫学求科试。

薄艺何足云,虚名偶频遂。拾遗天子前,密奏升平议。

召见不须臾,憸庸已猜忌。朝陪香案班,暮作风尘尉。

去岁又登朝,登为柏台吏。台官相束缚,不许放情志。

寓直劳送迎,上堂烦避讳。分司在东洛,所职尤不易。

罚俸得西归,心知受朝庇。常山攻小寇,淮右择良帅。

国难身不行,劳生欲何为。醉歌行(杜甫)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薄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观项信水墨(方干)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

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

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度涂山(寇泚)小年弄文墨,不识戎旅难。

一朝事鞞鼓,策马度涂山。涂山横地轴,万里留荒服。

悠悠正旆远,騑骖一何速。流月挥金戈,惊风折寒木。

行闻汉飞将,还向皋兰宿。冬夜读书(陆游)茂陵病后非平昔,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旅舍偶题(陆游)野店山桥策蹇驴,浩然聊喜遂吾初。

童颜几岁已辞镜,胎发今朝还入梳。小瓮漫营秋社酒,断编闲理小年书。

白云可笑犹多事,常向人间耐卷舒。雨夜南堂独坐(陆游)老夫眼暗牙齿疏,七十未满六十余。

故人欲尽谁与娱?独坐默诵小年书。北风日夜吹雨急,空村泥深屋茆湿。

凤皇览德乃下集,可怜飞萤常熠熠!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刘禹锡)坐镇清朝独殷然,闲征故事数前贤。用才同践钧衡地,禀气终分大小年。

威凤本池思泛泳,仙查旧路望回旋,资料共享平台《关于小年的诗句》()。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祇。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百堵创里闾,千家恤茕嫠。

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

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

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自遣(杜牧)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贺新郎(刘克庄)妾出於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鹊桥仙(刘辰翁)轻风澹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水调歌头(刘辰翁)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见说东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