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高淳老街的初二说明文游高淳老街 年初一我们约了舅舅家和二姨家初二一起去高淳老街玩。可是早上起来一看外面下起了绵绵细雨,真是天公不作美啊!可是又不好改变计划只好出发去高淳了。 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子,高淳老街终于到了。一进去就看见门牌上写着高淳老街几个大字,背面写着金陵第一古街。本以为下雨天没什么人,结果人还蛮多的。大家都打着雨伞,把老街挤的满满的,远远望去就像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真美啊!没想到下雨了别有一帆味道。街两边的建筑都是古色古韵的。 街两边都是各有特色的小店,有卖玩具的`有卖各式各样虎头鞋的`还有卖各种干货的`有毛豆腐臭豆腐棉花糖各种各样的小吃都有。我们看到了一家店门口全是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卖毛豆腐的,听爸爸说毛豆腐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呢!我们赶紧买了两盒尝尝。果然名不虚传真好吃,我三两口就吃完了,我让妈妈又买了两盒。我们一边吃一边往前走,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老爷爷,我和何天奕一人买了一个泥人。我的是一只小兔子,他的是一个孙悟空。我的小兔子有一双红色的眼睛和一身雪白的毛,它还在吃胡萝卜呢看起来真可爱!它的两边还有几朵小花呢!真是栩栩如生啊!我拿着它开心的跑来跑去。我和何天奕还一人买了一个棉花糖,那棉花糖可甜了,我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何天奕把一个全吃完了,吃的满脸都是的,脸上全是糖粘糊糊的。 又逛了一会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原路返回。一路上我还沉醉在老街的古色古韵和美味之中。 2.高淳老街的导游词两百字左右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又称淳溪老街,是高淳的商业中心,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有“金陵第一古街”之称。 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老街东西全长800多米,宽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称一字街。 两旁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风貌,又有鲜明的地方传统风格。 高淳老街分布着成片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建筑傍水而列,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配上精美的砖木石雕和传统的书法牌匾,古朴典雅,被中外学者和游客誉为“东方文明之缩影”“古建筑的艺术宝库”。2012年,高淳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新金陵四十八景”。 2013年2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批准高淳老街历史文化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模仿莫高窟写高淳老街的作文有种籽,没有插枝,门前那块硬梆梆的土里,竟长出一株幼小的葡萄苗。开始我没理会它,一ニ年时间它经春、经夏,经秋,经冬,抗严寒,耐干旱,自生自长,竞出脱成一株惹人注目的葡萄树了。 初春,细细的藤条,弯弯蜓蜓,从冬色里显出淡淡绿意,洋溢著春的活力。虽然没有人呵护,但它同样追求春天的灿烂,幢憬秋天的丰硕。 我想,它是被随意的抛弃抑或是被风刮来的,才落难到这么差的环境里,孤零零地从贪瘠的土里生长出来,又不屈不挠地顽强地生存下来。我怜爱起了这株葡萄,清晨给浇点水,晚上给施些肥,并给它搭上架。它很知情,长得更带劲了。几个月时间,就青枝纵横,东扯西伸,勾勾连连,翠绿的华盖,更加蓬勃葱茏。热天,葡萄架就是一把蓬开的大伞,烈日下,它遮起了一片荫凉,下班回来,望著满架的翠绿,心中生出些许凉意;坐在葡萄架下稍息,顿觉心清体爽,累意全无。葡萄架下,人们乘凉,聊天,下棋,给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同时,葡萄架还引起我的童年的遐想,听奶奶说,正月二十五日夜里在葡萄架下,能听到老鼠吹吹打打娶亲;七月七[七夕]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在与葡萄朝夕相处的日子中,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出它的性格。别看它长得畸形,生得丑陋,但它长得平易近人,只求一缕阳光,一点雨水,就能生活得很好,展示出生命的不朽活力。在夏季,虽遭雷雨的袭击,但它并不娇嫩,即便撕裂衣襟,也不凋零,更显得新鲜翠绿,在阳光下,绿油油闪光,显示绿是生命的原色。 冬季来临,万物萧条,但葡萄架虽没有了绿叶,但大枝小枝,有筋有骨,交错盘绕,其形其势,犹如龙争龙腾,无畏无惧。待到雪压枝头时,它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种风景…… 经过冰天雪地的磨难,来春,它又冒出了新绿,长得比往年更茂盛,更粗壮了。 慢慢对它产生了感情,上班时,下班后,我都要看看它;生活中遇到挫折、委屈和心烦的事,更要看看它,注入心中一片安恬和一丝绿意,激励我生活的勇气。 这株葡萄长了几年,光长枝叶,从未结过葡萄。 朋友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的葡萄不结果子,有甚意思?” “陶冶情操。“在我的意识深处,它是一架绿藤,是一团蓬勃昂扬的生命,从未要求它结葡萄。这样,不因得失而苦脑。 非寡欲无以致远。我将在葡萄架下,咀嚼人生,收获人生…… 4.高淳老街的作文(空间顺序)春节期间,我们一家去了高淳旅游。 那是正逢大年初三,我们一大早就去了。在路上我就想:高淳有什么好的?一个小城镇,难道还有南京好不成?唉,与其去高淳玩,还不如在家睡大觉呢!“哇!”随着我的一声惊叹,我们来到了高淳,碧蓝的天空,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眼帘。 再闻一闻,清香的空气充斥我的鼻腔。我们旅游的目标是高淳老街,那里面有许多高淳的古代遗产。 我们一下了车就往老街赶,因为听姑姑说,老街的人特别多,去晚了好玩,好吃的就少了。我很奇怪,就问姑姑:“那儿真的那么有人气吗?”姑姑没有具体的回答我,而是让我自己去看。 到了老街,我满眼都是古代的瓦房,这些瓦房各不相同,我不禁看得入了迷,可正当我陶醉时,老妈突然让我看一个摊子,“哇,炸螃蟹!”我惊叹道,因为我从来没有吃过炸螃蟹,所以我立马冲了上去,我在排队时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刚刚买到,我就迫不及待的吃上了几口,“真香!”我喊道。 小吃吃过了,接下来是正餐了,你们一定想问我为什么都在吃吧?呵呵,告诉你,整条街上都是吃的,有糯米团,酒酿,臭豆腐,炸螃蟹……所以我永远在吃。我们到了饭店,我便好奇了起来:“妈妈,这是什么菜啊?”“这是鸭肠裹鸭掌!”“妈妈,这又是什么呀?”“这是昂刺鱼!”……看来高淳有许多东西我都不知道啊!高淳老街几百年如一日,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看来真是不虚此行啊。 5.记高淳老街作文100字高淳老街,因其街道直如“一”字,无任何扭曲,遂又称“高淳一字街”,其内建筑物皆为明清时期所建,于太平天国时期免于战火,被良好保存下来,故称一“老”字耳。 步入老街,见到的是一栋栋陈迹斑斑的木雕建筑物,迎面吹来是“牛衣古柳卖黄瓜”的依稀古风,闻到的是高淳特产的老白干和辣椒末。街宽只有2米多宽,只容得两三人并列走进去。 街的两旁皆是商铺,有卖凉席的,扇子的,古玩的,字画的,更有甚者开起了“客栈”,或许是到的较晚,许多店铺业已关门,只剩下几户人家开着门,在店门口乘凉,好象顺带再卖点东西。有几个穿着汗衫短裤的老头蹲着围在一个木桌前,专心致志的下着象棋,时不时冒出两句“将军”之声;也有几位身着花布格衫的中年妇女抱着各自的小孩,哄逗得小孩咯咯直笑;也有书者在门前支起一张小桌,铺上宣纸,旁若无人的用狼毫挥洒起来……这一切与外面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流如水马如龙的世俗街道相比,岂能同日而语?不知不觉的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若他老人家在此,岂能不赞道这是一个现代的“桃花源”?无意间,我在两家店铺之间发现了一条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处,极目望去,竟望不到底。 不由的,让我想起晏九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绵绵细雨中,伊人空撑一把油纸小伞于这江南小道上摇曳身姿,雨滴在油伞面上分外明朗,从远处望去却是茫茫的一片。细雨渐欲迷人眼。 雨也渐淅,路也迷迷。“XX!”妈妈的一声呼唤让我淡出了黯然神伤,匆匆忙忙之际,赶紧将这江南美景收之于相机。 漫步于这用大块青石板铺成的路上,脚步不觉的沉重起来。走近细看两旁的古建筑,用手感受着陈旧木板上的斑斑皱纹,细细品味着前人卓尔不群的血汗,我轻轻拉动着木门上的狮头拉环,青涩的铜锈发出轻脆的声响,与远处传来的敲钟声仿佛交织成一首琵琶古曲,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岁月的沧桑始终褪不尽老街的容貌,却褪尽了老街的荣华。能想到,百年前的老街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处处皆是买卖之声;而如今,时代的进步,岁月的流逝,跟不上时代朝流的老街,终将被淘汰,终将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结果只是木楼古雕影空照游人。 但若仅老街当作历史遗迹,却有几分朴素雍容之感。它既不像故宫那样的雕栏玉彻,也不像周庄那样的浮华繁盛。 老街就是老街,永远保持着原汁原味,永远守着它那份独有的特色,决不与它物雷同,让一昧要求复古的那些所谓的建筑师为之抱愧,为之郝颜。不由为老街得意的我竟被子那颇为光亮的青石板铺成的路迷住。 坑坑洼洼的路面,不知留下了多少前人的足迹。佛说,前生多少次的回眸,才赢得今生的这一次邂逅?这路竟与我心灵相通。 断送了一生的憔悴,恐怕也只消得这一个黄昏。不知在青苔密布的石板上,阅览了那么多勿勿而又倦怠的脚步,哪一双才是真谛?才是这老街的灵魂?闲云楼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定格在绵长的老街里。时间如白马过隙,叫人过犹不及。 回首向来潇洒处,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老街,我期待着与你的下一次邂逅。 6.赞美高淳的作文100字高淳老街,因其街道直如“一”字,无任何扭曲,遂又称“高淳一字街”,其内建筑物皆为明清时期所建,于太平天国时期免于战火,被良好保存下来,故称一“老”字耳。 步入老街,见到的是一栋栋陈迹斑斑的木雕建筑物,迎面吹来是“牛衣古柳卖黄瓜”的依稀古风,闻到的是高淳特产的老白干和辣椒末。街宽只有2米多宽,只容得两三人并列走进去。街的两旁皆是商铺,有卖凉席的,扇子的,古玩的,字画的,更有甚者开起了“客栈”,或许是到的较晚,许多店铺业已关门,只剩下几户人家开着门,在店门口乘凉,好象顺带再卖点东西。有几个穿着汗衫短裤的老头蹲着围在一个木桌前,专心致志的下着象棋,时不时冒出两句“将军”之声;也有几位身着花布格衫的中年妇女抱着各自的小孩,哄逗得小孩咯咯直笑;也有书者在门前支起一张小桌,铺上宣纸,旁若无人的用狼毫挥洒起来……这一切与外面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人流如水马如龙的世俗街道相比,岂能同日而语?不知 不觉的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若他老人家在此,岂能不赞道这是一个现代的“桃花源”? 无意间,我在两家店铺之间发现了一条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处,极目望去,竟望不到底。不由的,让我想起晏九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绵绵细雨中,伊人空撑一把油纸小伞于这江南小道上摇曳身姿,雨滴在油伞面上分外明朗,从远处望去却是茫茫的一片。细雨渐欲迷人眼。雨也渐淅,路也迷迷。“XX!”妈妈的一声呼唤让我淡出了黯然神伤,匆匆忙忙之际,赶紧将这江南美景收之于相机。 漫步于这用大块青石板铺成的路上,脚步不觉的沉重起来。走近细看两旁的古建筑,用手感受着陈旧木板上的斑斑皱纹,细细品味着前人卓尔不群的血汗,我轻轻拉动着木门上的狮头拉环,青涩的铜锈发出轻脆的声响,与远处传来的敲钟声仿佛交织成一首琵琶古曲,传递着历史的信息。岁月的沧桑始终褪不尽老街的容貌,却褪尽了老街的荣华。能想到,百年前的老街充斥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处处皆是买卖之声;而如今,时代的进步,岁月的流逝,跟不上时代朝流的老街,终将被淘汰,终将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结果只是木楼古雕影空照游人。 但若仅老街当作历史遗迹,却有几分朴素雍容之感。它既不像故宫那样的雕栏玉彻,也不像周庄那样的浮华繁盛。老街就是老街,永远保持着原汁原味,永远守着它那份独有的特色,决不与它物雷同,让一昧要求复古的那些所谓的建筑师为之抱愧,为之郝颜。 不由为老街得意的我竟被子那颇为光亮的青石板铺成的路迷住。坑坑洼洼的路面,不知留下了多少前人的足迹。佛说,前生多少次的回眸,才赢得今生的这一次邂逅?这路竟与我心灵相通。断送了一生的憔悴,恐怕也只消得这一个黄昏。不知在青苔密布的石板上,阅览了那么多勿勿而又倦怠的脚步,哪一双才是真谛?才是这老街的灵魂?闲云楼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定格在绵长的老街里。 时间如白马过隙,叫人过犹不及。回首向来潇洒处,却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老街,我期待着与你的下一次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