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起源在哪

1.宋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

(一)唐、五代、北宋初年——宋词的诞生期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也是词体形成的萌芽。

(二)北宋中叶到南宋——宋词的发展期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南宋前期——宋词的繁荣期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四)南宋后期——宋词的衰微期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加上新的时代,开始出现大量新的乐种、曲种、剧种等,这导致以前繁荣的宋词词曲失去了音乐文艺的中心地位,因此,它的发展趋势只能是走向没落。

扩展资料

一、“宋词”的经历:

1、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

2、“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出现较完整。

3、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正是由苏轼将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将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所以,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突破。

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所以“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词

2.词牌是什么意思

词牌是填词的格式。

词的创作特点是先曲后词,即先有一个固定的乐曲,然后按这个乐曲的需要来创作歌词,所以人们常把词的这种写作过程称之为"填词",而对于这些有固定乐曲的歌词及字数、段落、句读、韵脚等创作要求,人们仿照曲牌的样式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做"词牌"。 词和词牌最先大约产生于隋唐之际。

宋人张炎认为:乐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张炎认为词始于隋唐,其实也不止是张炎,后蜀的何光远和与张炎同时代的王灼等人甚至还直接提出过词和词牌都产生在隋炀帝游幸江都之说。

最先的词牌,应该是与曲牌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词牌从曲牌因袭而来。 因为早期的词都是按先有的曲子填制而成,曲牌就是词牌,二者互相统一。

但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消磨,古老的曲谱不断地散失漶灭,许多词和曲谱便自然而然地分离开来。而词的发展中,又有一些新的词牌不断从著名作家的笔下创作出来,便有了"自度"词牌的产生。

不论因袭还是自度,词牌作为词写作基本格式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人们把词的这些写作格式统一称为"调",调是词牌的总称,所以在有关词的著作里出现"调寄"一类文字的时候,所指的就是词牌。

3.古代诗词中文成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据《汉书》卷二十五上 《郊祀志上》载,方士少翁自称能招 亡灵,使汉武帝隔一帷幕,隐约可见已故之李夫人,汉武帝封其为文成 将军。

后为武帝所杀,故为掩饰,言其食马肝而死,见《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后人用“文成”喻指方士。

唐•杨衡《赠罗浮易炼师》:“默书绛 符遍,晦步斗文成。”唐•白居易《新乐府•海漫漫》:“徐福文成多诳诞, 元太一虚祈祷。”

唐•温庭筠《马嵬驿》:“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 是故侯。”清•赵翼《连日大僚多暴亡相传为失奥援惧株累也口语无稽 书以一笑》:“铃阁俄闻蒿里声,马肝共说食文成。”

4.古代诗词中宗炳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宗炳,字少文,南朝宋 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

据《宋 书•宗炳传》记载:宗炳善弹琴,工书画。精于佛理,尝入庐山与释慧远 研习经旨。

隐居不仕,高祖召为太尉参军,不就。一生好游山水,“往辄往 归”,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后因瘭还江陵,尝图游历之处于室,“卧以 游之”。

参见“卧游”条。后世诗文因 以“宗炳”代称礼佛逸隐之士。

又据 《莲社高贤传》记载:宗炳一生礼佛, 曾筑室庐山,与释慧远、雷次宗等十 八人发起结为白莲社同修净土之 业。”所以白莲名社者,因寺池中有 白莲盛开也。

后世诗文因以“宗炳 社”代称白莲社,亦用以称尊佛文 士。 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 人》:“忘情及宗炳,抱疾过刘桢”。

齐 己《送东林寺睦公往吴国》:“社客无 宗炳,诗家有鲍昭。”唐•李咸用《和 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自笑未 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唐• 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之二:“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

5.古代诗词中后主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蜀国后主刘禅,刘备 之子,小字阿斗

据《三国志己载,建安二十四年刘禅立为太子,刘备 死后,继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岁。在位期间,先由丞相诸葛亮辅政。

亮死 后,他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炎兴元年魏军迫成都,他弃位出 降,受封为安乐公。

后主刘禅以昏庸无能而著称,为亡国之君。唐•杜甫 《登楼“后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元•无名氏《武侯庙》“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 军。”又指南朝陈后主。

《南史•陈后 主本纪》:“后主讳叔宝。……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

《陈书• 张丽华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并。”后为隋军所俘,死于 洛阳。

为著名酒色亡国之君。唐•李商隐《隋宫》:“地下若逢陈后主, 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后主荒宫有晓莺,飞 来只隔西江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