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陶醉的诗句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形容“沉醉”的诗句有哪些1、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唐.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3、唐.张泌《浣溪沙》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4、宋.无名氏《酹江月/念奴娇》 十样宫眉,两行红袖,烧烛围香玉。不妨沉醉,共拼月上华屋。 5、宋.无名氏《踏莎行·孤馆深沉》 孤馆深沉,晓寒天气。解鞍独自阑干倚。暗香浮动月黄昏,落梅风送沾衣袂。待写红笺,凭谁与寄。先教觅取嬉游地。到家正是晚春时,小桃花下拼沉醉。 古代诗人为何爱用沉醉来形容诗词? 古人用沉醉来表达他的一种情感,从而也可以表现出物品及美景的最美之处,无法用内心直言的感觉,所以诗人爱用沉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描写人们陶醉于音乐之中的诗句声震林木 阳关三叠 繁弦急管 曲高和寡 靡靡之音 绕梁三日 珠落玉盘 出谷黄莺 一唱三叹 五音不全 天籁之音 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 若即若离 虚无飘渺 铿锵有力 荡气回肠 震耳欲聋 不绝如缕 诗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音乐的名言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 苏霍姆林斯基 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马克思 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英)海伦.辛普森 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 尼采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 爱因斯坦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 贝多芬 我深信: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原则. —— 格鲁克 一首我喜爱的乐曲,所传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 门德尔松 技术只有为高尚的目的服务,才有价值. —— 舒曼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 海顿 不同生活接触,就不能为生活创作.不锻炼自己的人格,无由产生伟大的作品. —— 聂耳 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 —— 舒曼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音乐获得了新生. —— 李斯特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 门德尔松 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 —— 威尔弟 我在旋律上花费很多功夫.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旋律的开始,而是把它继续下去,发展成完满的艺术形象. —— R.斯特劳斯 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 —— 勃拉姆斯 作曲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是全力以赴的.他轮番地经历了相信、怀疑、热心、绝望、欣喜和痛苦. —— 比才 难道音乐家不应该象诗人和画家一样地研究大自然吗?事实上,他能够研究人——大自然最杰出的创造物. —— 约.弗.雷沙特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象自然那样无边无际,象风,象天空,象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艺术. —— 德彪西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 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错误的.没有人像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一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 沃.阿.莫扎特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 —— 弗德雷里克.柏辽兹 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 —— 巴托克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写音乐的.好象还有韩愈的一个《听颖师弹琴》,你可以去找找.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首诗共十四行,用了十四个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这些意象中,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细细品味,逐渐清晰: 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弹奏,可以想见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正是人意气风发之时;由于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接下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我们形容一个人美,说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 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弹到清脆之处,似听到昆仑山玉石破碎和凤凰的鸣声;弹到婉转之处,仿佛莲花上的露珠滴落,幽兰也发出笑声;弹到凄清之处,长安十二个城门的气温都变冷,宫中的皇帝也为之动情,整个长安笼罩在寒光之中;弹到悲伤之处,致使女娲补的天也再度破漏,秋雨也怆然而下,似乎看到李凭在教善于弹箜篌的成夫人,技艺精湛的神仙也要向他学习,那音乐感动得老鱼也跃出波涛,渊中的瘦蛟也舞动起来;月宫里的吴刚也听得难以入眠,依着树发呆,就连玉兔也不知寒露已打湿了皮毛.这一连串的描写,从动物写到植物,从人间写到仙界,从水中写到天上,大胆夸张,浪漫新奇.这十四个意象,有的喻声,有的仿貌,采用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表现了听李凭弹箜篌所引起的反应和情思. 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 4.写陶醉的句子静谧时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 开心时入耳 伤心时入心 有时,总会被那几句歌词停留自己的思绪 一遍又一遍 仿佛把心给唱出来似的 那是我想却又害怕的事 随着伴奏 我灵魂飘得很轻盈 陶醉着 深感着 何时恋上你 是因为你唱出我心中的他/她 还是 知足,真的很知足 我的回忆不是我的,因为它渗进了其他元素 断点,是我不希望成为你的断点 恋你,不悔,因为我认为你懂我 小时候,常爱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你的故事,把你遥望,想着广寒宫的缥缈,想着嫦娥仙子的模样…… 有时候,你像一面圆镜,把我的心事梳妆;有时候,你似一条小船,摇着我进入梦乡。 长大了,仰望你,常会生出莫名的惆怅。月圆时,总会想起亲人,遥望家乡;月缺时,又会勾起我的心事,想起曾经的过往。 不过,我也常为你陶醉,陶醉在你如水般轻柔的月华里,陶醉在你银白色的梦幻里…… 5.描写心醉的诗句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解连环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拼(pàn)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佛教情诗(仓央嘉措)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剪梅 (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秋风词(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也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系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 系腰裙(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回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新荷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藉,几时莲。 6.描写陶醉的诗词1.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醉花阴》 3.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 4. 当年弄影婆娑舞。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醉落魄·丙寅中秋》 5.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醉花间·休相问》 1.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醉花阴 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3.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4.醉落魄·丙寅中秋 郭应祥 琼楼玉宇。 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素娥阅尽今和古。 何妨小驻听吾语。当年弄影婆娑舞。 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5.醉花间·休相问 毛文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 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7.关于陶醉的名言或好词好句,快啊名言: 青春是一种持续的陶醉,是理智的狂热。 作者: 拉罗什富科 陶醉给我一个望文生义的想象是,陶的破碎。陶醉是形式的失去,自我的暂时消失。 就像人们追求理性认识一样,在另一方向上,无论是在情感、意识还是体验上,渴望陶醉成为一种强烈的欲望。人们甚至使用能够对精神状态发生作用的植物来改变意识和体验。 由于当代文化的享乐特性,追求陶醉已经成为快感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导价值。如果说在古典时期文化的主要价值是对意识生活和理性建构的追求,那么追求陶醉和满足陶醉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炼丹士所制作的灵丹妙药。 酒店,歌舞厅,游乐园和影院等等,以及一些其他灰色地带,是正当地出售“文化娱乐药片”的合法场所。当代文化把欲望和对欲望的满足形式置于首位。 在陶醉感的实践中,有一些相对安全与合法的方式,某些植物只是轻微地改变了日常生活的感觉经验,它改变了平淡的感觉带来轻微的兴奋,而不是全面地改写了感觉经验。这些植物的精神作用是“透明”和安全的。 我们文化中的茶、烟草、咖啡,就是如此,它们对于意识的作用相当温和轻微,使用这些植物或植物制品的人,并不改变自身的时空坐标,也不强烈地改变自我意识,它们不妨碍日常生活和历行其职责,还会有助于它。然而另外一些强有力的植物的使用却完全改变了使用者的时空体验和自我意识,使他们灵魂出窍飘离了时空坐标和他们自身。 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巨大的神秘诱惑:面临陶醉的危险深渊,自我意识的彻底丧失。 也有学者将意识的改变理解为一项基本的人类活动。 诗人和艺术家是以特殊的形式创造影响人类意识和体验的人,他们以此为务,就像后期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追求通灵,追求感觉器官的全面错轨,在这里,陶醉似乎是一种手段或者途径。这种现象甚至还发生在儿童自发的行为中,他们会旋转个不停,一直到晕头转向,当然现在儿童乐园里有了各种各样的设施以达到这样的极限体验。 改变人类意识状态的方式还有许多,传统的冥想、修行(苦行)、辟谷、高唱圣歌和其他神秘的宗教体验,追求陶醉、满足陶醉感甚至可能是许多对宗教入迷的人们的隐秘动机之一。传统而世俗的方式如 饮酒以及食用风味浓烈的食物也是满足陶醉的方式,现代的各种极限运动、观看恐怖片或感觉剥夺试验,它们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改变意识状态和情绪体验的功能。 当然,强烈入迷的情感经验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只是它不能够由行为主体操控,也不能随意进 行重复体验。因此人们只能在单调沉闷的日常生活中想念奇遇。 在所有这些追求陶醉的形式中,最有效也最具争议的是各种植物麻醉品的使用。植物麻醉品是人类快乐的正当性的一个隐喻焦点。 一种可以直接改变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具有魔力的植物,既是快乐的天堂偶像,也是地狱里的恶魔,既是祝福又是诅咒,既是解放的力量也是禁忌。陶醉体验涉及毒品和文学、哲学、宗教共同具有的一些范畴与经验:它们涉及哲学和法律上的主体性,自由与依附,自然与文化,解放与压抑等许多问题,而陶醉是这些问题的一个隐喻焦点。 这些植物是一种精神工具。原始宗教和巫医学最早地使用了它。 人类热烈崇拜这些麻醉性的植物(民族植物学家们把它们称为“神在其中”的植物),就像古代印度的苏摩教,据圣典《夜柔吠陀》称,苏摩是一种具有神的力量的能够作用于人的精神状态的植物,人们把它视为通向神的知道的一条神秘途径。陶醉既是一条通向神灵的道路,也几乎是人类的神性体验不可分割的要素。 许多麻醉性植物可以缓解人类的痛苦是它具有快感特征的一个例子,一些麻醉性植物可以使人释放压抑,激发欲望,缓解压力,解除禁忌,平息社会生活给人带来的负面感受。这里我们将很快遇到一个争论或隐喻的歧义。 马克思著名的断言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尽管用其负面意义,他也无法把痛苦的安慰功能从毒品的修辞学中彻底消除)。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说烟馆和酒馆是穷人们的地上天堂。 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在感觉革命和非压抑社会的理想中无疑赞同了麻醉性植物释放压抑的解放功效,在这个意义上,马尔库塞不同意19世纪两位先知的预见,陶醉和解除压抑不仅是穷人的需要也是富人所需。某种陶醉感或着魔状态,是某种艺术家、赌徒、英雄、信徒、沉思冥想者、神秘主义者所共同具备的。 甚至可以在极度痛苦和快乐的时刻的人、祈祷中的人身上看到这种陶醉性的品质。无论赞成还是批评,他们都在把麻醉性植物的使用视为一种精神工具。 无奈这些植物身上凝结着过于复杂多义的隐喻。赞成或批评者在使用它的部分隐喻。 陶醉感涉及这些思想性的主题:自由与依附,快感与痛苦,自我与社会。“陶醉”这个词有着一个区域广阔的语义学光谱。 它被不同的思想体系赋予了有时完全不同的色彩与含义。德里达在《毒品的修辞学》一文中说,毒品的概念有一个被赋予的和制度化的定义:“不管是清晰的还是概略的,它包含了一种历史,一种文化、习俗、价值观、规范,以及纠结一团的话语的整张网络,一种修辞法。” 围绕着它所形成的不是科学的而是道德的和政治的价值判断,并且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