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招隐一词有何典故《楚辞》有《招隐士》 陚,《文选》题为刘安作,王逸楚辞 章句》题为淮南小山作。 内容播写了山中的孤寂,希望隐居山中的贤士 及早出来。后“招隐”或成为征招隐士出仕的典故。 唐•高适《留别郑三 韦九兼洛下诸公》:“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明•杨慎《春 兴》之二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 涯学醉歌”。 清•康有为《送春》:“王孙未用歌《招隐》,芳草山园愿不 违”。又,诗文中亦有与此意相反者,招隐指招人归隐,如晋•左思《招 隐》、陆机《招隐》等均取此意,魏晋后的招隐诗多以歌颂隐居为内容。 遇•骆宾王《酬思玄上人林泉“闻石邛隐地,仿佛五陵春”。明•薛蕙草送:“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 郭可洚劳”。 清•黄景仁《淮上夜发因忆》“较之冬偕稚存随朱笥河先生 按部妗牝谈三载矣怅然有作寄稚存 “我欢山之幽,多恐岁晏难为留”。 2.唐诗,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作者:贾岛 内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五代-贾岛 注释: [1]寻隐者:寻访隐居在山路山中的人。本诗一作孙革诗,题为《访羊尊师》,无根据。 [2]松下: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童子:男孩,隐者的徒弟。 [3]言:说。 [4]处:去处。 解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3.求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诗句因为没有积分所以无法悬赏了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的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元稹的小诗《行宫》,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诗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下列小诗,都是以细节描写为中心组织全篇,显得摇曳多姿,昭畅述情,各显其妙: 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听筝》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张佑《咏内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欣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皆以陆为名.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老龙钟七十强. 犹有嫁时尘埃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陆游《阿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