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考常考的古诗词赏析

1.中考常考的课外古诗词有哪些

有必考50篇可以发目录给你: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7.桃花源记 陶潜(陶渊明)8.杂说(四) 韩愈9.三峡 郦道元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为期) 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2.初中中考常考的杜甫的课外古诗赏析有哪些呢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之常考知识点 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 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如2008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0题:“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再如2009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中第21题:“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考查的都是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2)考查诗句蕴含的深意。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予的深意。

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3)考查诗词曲中的名言佳句。

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蕴含哲理、语言运用等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熟背古诗词曲,还要结合一些诗句用心揣摩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 对分析技巧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抒怀、寓情于景等。(3)分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层层深入、由景生情、卒章显志等。

(4)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等。(5)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1.诗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2.艺术风格 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

3.中考有可能出的古诗文及其赏析

雨哈,咱来给你答~ [这里也有复习资料呐呐~] 1,邯郸冬至夜思家 【原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真;可"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押。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白居易诗词硬笔书法字帖下载 【赏析】: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

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

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

【话外音】: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

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题解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

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评解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

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 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2, /s?wd=%B9%C5%CA%AB%CE%C4%BC%F8%C9%CD%C1%B7%CF%B0&rsp=4&oq=%B9%C5%CA%AB%CE%C4%BC%F8%C9%CD%C9%CD%CE%F6&f=1 [这里也有好多喔~。

4.中考必背73篇古诗文言文赏析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烟。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中考必背73篇古诗文言文赏析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烟。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中考常考古诗

广州中考古诗词重点篇目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7.赏百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赏析:《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来倍受重视。

这是一首贵族青年的恋歌。所谓“君子”是对当时贵族男子的称呼。

这位君子爱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却又“求之不得”,只能将恋爱与结婚的愿望寄托在想象中。《诗经》最重要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如本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但兴 有时与下文意义上无关,有时有情调上的联系,有时只是从韵脚上引出下文。本文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

诗人在这时候、这地方寻找那心中难向人说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得。

细玩诗味,好像是情诗,而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登山观海所见。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惊讶、赞美的感情。

脚下山岛耸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点染得生机勃发。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

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开阔、宏大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怀。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

前半部分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首二句便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在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扰(车马的喧闹不正是纷扰人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吗?),而我们于人境中结庐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