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旅游景点传说及故事,古诗的介绍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平湖秋月 位于西湖白堤西端.唐时此建望湖亭.清代在亭旧址修建御书楼,楼前筑有围栏平台.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一九五九年,将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扩大到一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观其详一碧”楼和四面厅,呈现新颖别致的园景.在湖石假山间,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解放后,将一隅之地,建成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令人心旷神怡.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 双峰插云 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其“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在洪春桥畔.南高峰海拔二百五十六点九米,北高峰海拔三百五十五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故名“两峰插云”.清康熙皇帝观其详游此,改为“双峰插云”.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西湖志》描述道:“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着,祥云,随风卷舒,日光遥映,常观五色”引人入胜. 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西侧.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发动民工开浚西湖,除葑草,挖淤泥,化工20万,筑成了一条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长堤,人称苏堤.在长达2.8公里的堤上,建有六座石拱桥,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成观其详通行,苏氏无比喜悦,作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设有长被靠椅,宽阔的草坪上,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三潭印月 位于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附近.北宋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挖湖泥堆积成岛基.防止西湖再度淤积,立三座瓶形石塔为观察标志,名为“三潭”.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解放后进行了扩建和改建,现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亭亭亭、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及九狮石等景.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花港观鱼 位于西湖苏堤南侧.花家山有一小溪经此注入西湖,称花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在山下建花园,名“卢园”.园内种花养鱼尤为著名,固有“花港观鱼”之美称.园日久已废,至清重新凿池养鱼,建园筑亭,康熙皇帝题“花港观鱼”;勒石立碑于湖畔.解放后,在仅有的一池、一亭、一碑和三亩地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占地面积三百多亩,成为西湖风景区内最大的一级公园.分红鱼池、牡丹园、丛林、草坪和花港等景区.以鱼和花景观为最,池内蓄养数千条红鲫鱼,或潜或跳,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从池边曲径走去,便是花的世界,仅牡丹有四百多株名贵品种,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 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之南,南屏山北麓.宋吴越王钱叔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称“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参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净慈禅寺.”清康熙南巡时,以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簌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改称“南屏晚钟”、寺前原有一大钟,声音宏亮,每到傍晚,钟声在暮霭中抑场回荡,山谷共鸣,传声独远,形成“。 2.关于西湖景物的诗句越多越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西湖(夏)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西湖(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西湖(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春)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题临安邸 【宋】林升 (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宋郑清之有诗 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空 院落花深”等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正邪自古同冰炭;毁淮于今判伪真];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公元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任期满后,离 别杭州时在西湖边写下这样的诗句.。 3.有关西湖的故事和诗句《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去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别西湖 金 房皞 闻说西湖可乐饥, 十年劳我梦中思。 湖边欲买三间屋, 问遍人家不要诗。 《山园小梅》 (作者:北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孤山上住着一位后世闻名的隐士,叫林逋(bu,一声),子君复,钱塘人(就是今天的杭州),不过也有说他是四川奉化黄贤村人。 不过是哪里的吧,反正这位林先生生性来得个淡泊,虽然诗画功夫了得,但决意不出仕。林先生喜欢种梅养鹤,这一点大家都晓得。 说起“梅妻鹤子”当然无人不知了。 林先生的生活很让今天的我羡慕:他住在风景绝佳的西湖小岛孤山上,在自己的草庐山前山后种了很多梅树。 有一说:他种了360多棵梅树,每年收货季节,他把一树梅子卖得的钱装一小包,这样就有360多包。然后这些小包投入瓦罐,以后呢,每天取出一小包来供当日的生活资费。 快要用完的时候,便又到了梅子收货季节,可以兑钱了。 嘿嘿,这林先生的理财方式颇为有趣。 不过有趣归有趣,林先生靠卖梅子的钱为生,日子还是比较清贫的。但,清贫好啊,粗茶淡饭的日子,有梅妻鹤子相伴,身心自由,很是惬意。 林先生兴致来了,就拿起笔墨吟诗作画。 不过,淡泊的林先生并不想以诗传世,所以基本上是随写随丢,弄得后人整理他的作品时颇费周折。 林先生的诗画功夫如何,只看一句便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描写梅花,却不直接着墨花瓣、花蕊等,寥寥14字,却传出前无古人的意境。 林先生的诗词功夫,让范仲淹、欧阳询、黄庭坚等人都极为赞赏。 就连宋真宗也非常佩服林先生,在林先生过世之后呢,谥号“和靖处士”。 后来元代的陈子岸在林和靖隐居旧址“巢居阁”建了梅亭和鹤庭来纪念林先生;明代王钅戈(?)又建了放鹤庭。 其实,历史上有才华的人多了去了,特别在杭州这样一个文人雅士荟萃的地方。我想,这些后世的人之所以特别为林和靖建这些亭子纪念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林先生隐逸生活的向往吧。 其实,隐逸并不难,生活清贫一些又何妨?重要的是,能够“放下”。 《望海潮》 (北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4.杭州西湖景点由来和历史故事西湖十景的由来 雷峰塔修复了,而且建在原址,按原塔的大小和高度而建。这样,“西湖十景”就算齐全了。 “西湖十景”起于何时?这还须从唐宋时期说起。唐代的西湖,已很有名了。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过许多描述西湖美景之诗,当他离任时曾留下动人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春题湖上》)到了宋代,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期间,不但对西湖作了疏浚,修建苏堤,而且也写下许多描述西湖的诗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直到北宋,还没有“西湖十景”之说。 “西湖十景”最早起于南宋。南宋建都临安(即杭州),当时达官贵人、学士文人,无不歆羡西湖。人们嬉游逸乐,流连徜徉于美丽的湖山之间,西湖成了“销金锅儿”。“南渡后,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就在此时,为了游乐观赏(特别是画家),于是便有“西湖十景”之说。这十景最早见于南宋文人祝穆的《方舆胜览》:“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落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西湖三塔。” 后来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题“西湖十景”,将“曲院荷风”改为“曲院风荷”,又将“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说“夜气方清,万籁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但后来人们仍叫它“南屏晚钟”。他又将“雷峰落照”改为“雷峰西照”,但人们后来都叫“雷峰夕照”。至于“西湖三塔”,相传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等,认为这里波光潭影,风景美丽,所以称之为“三潭印月”,此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西湖十景”其实是古代的十个景点,除了“西湖十景”外,还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等,但都没有“西湖十景”出名。 5.关于杭州西湖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柳耆卿《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兵书混一四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6.有关西湖的故事,古诗,传说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7.关于西湖景物的诗句由于诗中有“断桥荒藓涩。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春)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 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每恨无因到上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宋郑清之有诗 句云,一半勾留是西湖”,足可见其对西湖的眷恋之情;白铁无辜铸佞臣]。 处处回头尽堪恋,[正邪自古同冰炭;毁淮于今判伪真],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 就中难别是湖边”,令人陶醉。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西湖(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直把杭州当汴州,一半勾留是此湖,月点波心一颗珠。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 唐朝诗人张á的《孤山诗》。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柳丝轻扬,翠浪翻空,谁家新燕啄春泥。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到阳春三月,空 院落花深”等诗句 宋郑清之有诗句云; [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杨阴里白沙堤,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碧桃吐艳,红霞满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西湖(夏)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径行塔下几春秋。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西湖(夏)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株杨柳一株桃,每恨无因到上头、歌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径行塔下几春秋。 8.同学们来到了西湖风景区游览,关于西湖留下了许多诗文和传说,结合迷人的西湖四季 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就是西湖。 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 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 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 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候,人们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 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真象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一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雪天,银装素裹,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欢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啊!西湖!你真是一颗明亮、璀璨的明珠呀! 西湖美。 9.有关西湖的故事,古诗,传说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唐】许浑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题磻溪垂钓图 【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重别西湖 【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