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讲究押韵吗

1.宋词怎么押韵

我来回答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词牌: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由于它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这个名称就叫词牌。可见,词牌的押韵之类要看具体的词牌

关于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实际上,古代的平仄可以大致上和现在的“四声”对应起来。一般来讲,“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太科学、太准确,但基本上还是正确的。

现在,我把你需要的词牌给你写下来:(括号内以及⊙表示可平可仄)

钗头凤(又名《折红英》)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韵),平平仄(二韵),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韵)。仄,仄(叠二韵),仄(叠二韵)。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韵),平平仄(二韵),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二韵)。仄,仄(叠二韵),仄(叠二韵)。

莺啼序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韵)。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雨霖铃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沁园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

疏影

平平仄仄(韵)、仄仄⊙仄⊙(句),⊙仄平仄(韵)。⊙仄平平(句),⊙仄平平(句)⊙⊙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暗香

暗香

⊙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仄(韵)

仄⊙⊙(豆)

⊙仄平平(句)

平仄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仄(韵)

仄仄⊙仄平(句)

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豆)

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豆)

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韵)

长相思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2.宋词可以这样押韵吗

宋词的押韵规则和诗不同,诗现在一般我们都将平水韵,一楼说的那个十四寒,十五删之类的就是平水韵。但词韵和诗韵是不同的,词韵是对诗韵的概括和总览,比如在诗中东和冬是不能互押的(分别居于一东和二冬两个韵谱。。现在看来真离奇)但是在词里便是可以压的,他们被总结到了一个韵中——词韵的第一部。

二楼的说法只是学了些皮毛,要知道所谓的韵母相同的押韵法是当代新编的中华新韵中所提到的,而且中华新韵中一些韵母不同的字也可以互压(如东和屏),在古韵中,很多韵母相同的字反而不能互压(如东和冬),而不同韵母的反而有可能可以互压(如东和风)

楼主写词押韵,可以暗旧韵,也就是《词林正韵》,和平水韵类似,但是比平水韵宽了许多,但也不释韵母一样那么简单,还是应该照着韵谱来;当然楼主也可以按照中华新韵的规则来压,毕竟现在倡导“双韵并行”,所以也无伤大雅,而且有时候,按着旧韵来写的诗词反而不比新韵好听,毕竟时代变了。

楼主如还有问题,可追问于我商榷。

对了,推荐楼主一个诗词学习的网站《诗词吾爱》,里面的格律检测很实用,也有韵谱检索功能在里面。 有问题请追问,没问题记得采纳啊!!

3.中国古代诗词所讲究的压韵究竟有何讲究

诗歌的韵律。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对于用韵要求很严格,诸如押韵位置、韵部划分、可否换韵等等,都有具体的规定。除此之外,诗坛上还有通用的术语,掌握这些术语,将给阅读古典诗歌、了解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带来方便。

唐代是一个以诗取士的朝代,由于科举考验时,要求应试者用规定的韵脚作作赋和试帖诗等,逐渐形成了限韵赋诗的风气。限韵,亦即用某个指定的韵部中的字,甚或几个指定的的字为韵脚来作诗。为了便于理解,可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一段生动的描述。

在这种雅集吟诗的时候,诗人们还常常采取拈阄分韵的办法,让各人用不同的韵来咏同一事或同一物。如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一诗,是杜甫由梓州往往阆州之前,与梓州刺史章彝(时兼侍御史留后东川)等分韵的赋诗话别时代所作。他分得“柳”字,“柳”属上声“有”韵,故全诗三十六句的十八个韵脚全部选用“有”韵中的字,“柳”字当然是必用的。分韵时备选的字往往是拆开一句现成的话和诗句,如苏轼元丰二年在湖州与王适、王遹兄弟及儿子苏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上入飞英寺分韵作诗,东波分得“月”、“明”、“星”、“稀”四字,他便分别用这四字所在的那四个韵部的字作了四首诗,而“月明星稀”正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诗歌起源的时候便与音乐有较密切的关系,如《诗·郑风·萚兮》中就有“倡予和女”的说法。倡,本又作唱,“倡予和女”也就是“我唱起来你就相和”的意思。后世便把以诗相酬答称作“唱和”或“倡和”。和诗分限定和韵和不限定和韵两种,唐人在这方面大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诗之人可以用原韵,也可以不用,悉听自便。如杜枚《登池州九峰寄张祜》一诗: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候!

用的是下平声“尤”韵。而张祜的《和池州社员外题九峰楼》诗:秋城高柳啼晚鸦,风帘半钩清露华。

九峰丛翠宿危槛,一夜孤光悬冷沙。出岸远晖帆断续,入溪寒影雁差斜。杜陵春日归应早,

莫厌青山谢眺家。用的却是“麻”韵。又如皮日休用“虞”韵写了首《春夕》:

四弦才罢醉蛮奴,蓝沸空间酃醁馀香在翠炉。蓝沸空间 夜半醒来红蜡短,

一枝寒泪作珊瑚。蓝沸空间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

几年无事傍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蓝沸空间觉后不知明月上,

满身花影情人扶。蓝沸空间也用了“虞”韵。唐人和韵,一般不在诗题中标明。

(韵,指的是韵母)

4.诗词中的押韵怎么理解

[转帖]诗词创作知识讲座(基础课):第一讲 押韵与平仄 转载时请保留本行信息:由 雪暖九月 加帖在 两岸中文自修网(zw100.com) 时间:2007-1-2 19:20:37 诗词创作知识讲座(基础课):第一讲 押韵与平仄 梅花院落 一、关于押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广义上来说,诗词曲(上到诗经,下到现在) 、中外流行歌曲、民歌等等都要用韵,顺口溜也用韵。这些就是押韵了。

为什么押 ,顺口呗,这个地球人都知道。把读音里韵母相同的字押在一起,通常放在句尾( 有规律的),所以也叫“韵脚”。

大多是隔句放一个韵字,细看情况就多了,后面再 说。 我真正接触词韵是读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网上可到此处看电子版: ),那里面列举了一些词牌。

我当时对着韵书码字,因为读得不少,填得很顺,便以为自己会填词了:)当时对格律的理解是:韵字看拼音韵母,略似现代流行歌曲的韵脚,不过分个平仄。平仄则是依据四声:一声二声(阴平、阳平)属于平,三声四声(上声、去声)属于仄。

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入声。后来古诗读得多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他们写的东西读出来也不好听呢?韵字读音也不一样,有些声调也怪。

比如: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传李白《忆秦娥》) 月、咽和别、绝、节、阙怎么能押韵到一起呢?再后来就知道原来有古今音的区别,古人原来不是象我们这样读的。于是慢慢接触了诗韵和词韵:这都是一个过程。

韵的知识在我看来比较简单,这些内容在一个相对的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比较容易讲清楚。只要接受古今音的不同,再加上一本韵书,问题就解决了。

是 个硬功夫,死标准(无论旧韵新韵)。 那依什么韵书呢?就说我吧,和老夫子们一样,写诗是百分之百的《平水韵》,填词是百分之百的《词林正韵》。

我不反对新韵,语言总是要发展的,这些韵律也是千百年积累的经验总结,谁敢否认它继续发展的必然性?我在论坛里读诗的话,如果有人用新韵写了,我就用新韵去读;用平水、词林的,我就用旧韵去读。只要格律没有什么问题,绝无异议。

那为什么还要遵循旧韵呢?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懒。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读。

我们读,读的都是古人的作品,都依的是旧韵。如果我们都用新韵来读,很多诗不但出了格、乱了律、还错了韵,读起来没有丝毫的韵律美了。

就是网络上的作品,绝大多数名家也都用旧韵(其实就我所知,毫无例外)。用今韵来读古诗,其美感大大地打了折扣。

举例子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白,今音就只好读做bái。那么读读吧,这些名句都那么衰,格律是别提了。

其实呢,按照旧韵来读,简单。白bò,看kān,石(入声,且读成去声shì),斜siá(北方人且读成xiá),儿ní,合(又是入声,读如去声hè),郭kuò,十(入声,且读成去声shì)。

现在重新读读,哦,古人写得还不错嘛,也蛮好听的。 另一个问题在写了。

有人说,没事,我可以用新韵写,用平水韵来读。两大韵体系,呵呵,烦不烦呀!其实用新韵写也不简单。

如果用《中华新韵》(参见 .cn/yjy/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18)平声十八部,分阴阳变成三十六部,呵呵,比平水韵还多(不过基本不用记吧,如果你的拼音足够好,普通话还说得过去)!儿化音怎么办(上面还有个例子呢)?那些要求用入声韵填写的词牌呢?还有,很多词句,今古音不同,循了今音就不好往作品里放了,让仿作成为大难题。想想我都头大。

和我一样头大的人开始抱着一本韵书就不放了,这多轻松。 那抱哪一本呢?既然入门,就抱公认最简单的吧。

诗韵取《平水韵部》(网上很多,随便举一个: /website/flyness/fly/sc/cy/c1.htm)。一般读王力先生编的小册子就行了( /wanglishilv.htm)。

我这里不列出具体的条陈了。其实关键在于怎么去运用这些韵书。

我的经验有 几个。 一是开始的时候多查。

经常会出现用错的情况 . 当然还有个方法问题。我经常开始的时候经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把平水韵放到word里面,自己对它进行仔细校对。想用哪个韵字或查是否出错时,就用“查找”这个命令,比较方便。

二个是用诗词软件。用稻香老农的作诗机( /oldpeasant/web/shuoming.htm)、李自力的诗词总汇( /)等。

这个比较省时间,可以一下检索出韵字和格律的失误。我不反对用今天的方法来对付旧韵:因为当今社会,诗词毕竟是余事。

尤其是网友,不过就是有点爱好,让大家去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什么的太不现实,又想写点缠缠绵绵的平平仄仄,这就是一个替代背功的方法。 再一个是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注意。

5.宋词讲究平仄吗

讲究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