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苏州秋天风景的古诗词《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怀吴中冯秀才》杜牧 长洲茂苑草萧萧,却算邮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乌栖曲》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登阊门闲望》是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 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2.描写苏州秋天的诗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游姑苏玉芝观 【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渡吴江 【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3.与苏州有关的诗句1、《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2、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原文选段: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释义: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3、宋·苏舜钦《过苏州》 原文选段: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释义: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4、唐·杜荀鹤 《送人游吴》 原文选段: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释义: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宋·姜夔 《姑苏怀古》 原文选段: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释义: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6、唐·张继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原文选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乌栖曲》诗的开头两句,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勒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使人们隐约感受到笼罩着吴宫的幽暗气氛 ,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之意。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含蓄隐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栖曲》 4.与苏州有关的诗句1、《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3、《正月三日闲行》 唐·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4、《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5、《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6、《怀吴中冯秀才》 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5.与秋有关的诗句秋日(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秋日 耿湋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秋日湖上 薛 莹 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 宫中题 文宗皇帝 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 汾上惊秋 苏 (廷+页)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秋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雨悠悠 七夕 杨 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几多 立秋 刘武子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七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 杜 牧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萧.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与秋季有关的诗句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觉声,落叶悠悠舞。《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白——《秋思》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李白《秋思》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芙蓉:荷花。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声。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 7.关于秋天的诗句标题】:枫桥夜泊① 【作者】:张继 【格律】:七绝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全部注释】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鉴赏】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托,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2.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8.与秋有关的诗词元稹 秋风方索漠,霜貌足暌携。 【醉行】 王建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秋夜】 王维 秋夜守罗帷,孤灯耿不灭。 【班婕妤三首 其一】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辋川集 木兰柴】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①枝。 【相思】 韦应物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登楼】 烟尘拥①函谷,秋雁过来稀。 【西楼】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咏露珠】 秋斋独卧病,谁与覆寒衣。 【郡斋卧疾绝句】 卢僎 秋郊日半隐,野树烟初映。 【临川送别】 司空图 秋江共僧渡,乡泪滴船回。 【渡江】 司空曙 晚景凄我衣,秋风入庭①树。 【晚思】 白居易 耿耿背斜灯,秋床一人寝。 【禁中秋宿】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秋虫】 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 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其二】 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 【雨中访崔十八】 刘禹锡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别苏州二首 其二】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 【罢和州游建康】 朱光弼 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宫词】 朱景玄 秋台好登望,菡萏发清池。 【望莲台】 权德舆 秋风一夜至,吹尽后庭花。 【玉台体十二首 其七】 重九共游①娱,秋光景气殊。 【酬九日】 吴融 秋雨空山夜,非君不此来。 【山居喜友人相访】 张省躬 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 【梦张垂赠诗】 张说 秋阴士多感,雨息夜无尘。 【清夜酌】 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 【被使在蜀】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蜀道后期】 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 【伤妓人董氏四首 其三】 李白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陵绝句】 李约 秋夜洛阳城,明月照张八。 【赠韦况】 李贺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将发】 李益 云衣惹不破(觉),秋色望来空(岛)。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 李群玉 何处开宝书,秋风海光寺。 【怀初公】 杜甫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适)】 杜牧 秋醪雨中熟,寒斋落叶中。 【醉眠】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送薛种游湖南】 苏颋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汾上惊秋】 陆畅 连骑出都门,秋蝉噪高柳。 【别刘端公】 周瑀 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临川山行】 罗邺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秋别】 姚合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老马】 柳中庸 秋风人渡水,落日雁飞天。 【扬子途中】 柳藏经 寒水停园沼,秋池满败荷。 【二绝句 其一】 皇甫冉 夜雨须停棹,秋风暗入衣。 【送裴陟归常州】 祖咏 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 【别怨】 殷尧藩 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 【江行二首 其一】 翁承赞 秋高岩溜白,日上海波红。 【题壶山】 9.关于苏州的诗句“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