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选本有哪些

1.唐诗的选本哪个版本最好

《唐诗选》 系新中国第一部唐诗权威选本,由文学所集体编写,历经坎坷才得以面世。

早在1962年,由余冠英、钱钟书、王水照等5人编选。正值知识分子的短暂春天广州会议之后,故提出的原则是“方方面面、不求平衡、不讲照顾、只选好诗”。

1966年初稿完成,“**”山雨欲来,文学所全体被下放干校,出版希望被无情地扑灭,直至1975年评法反儒,才获准回京“三结合”,与北京维尼纶厂工人共同修订。钱、王均未参加,另由吴庚舜等加入,于1977年定稿出版。

选诗630多首,130多家,较《三百首》增加约一倍,得以纠正其不少缺点。首先是在初、中、晚唐做了大量补充。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珠英学士(沈佺期、宋之问等)及陈子昂复古派均有体现。中唐对韦应物、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大历十才子以及贾岛、元结、李益各派亦均触及,特别是李贺由无到众(21首),这可能与**喜欢“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有关。

盛唐诗方面,也补充了李白的古风59首及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同样中唐诗补充了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晚唐诗除扩充了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的篇幅(特别是李商隐的《无题》诗),并有皮日休、杜荀鹤的讽论诗,及韩偓、韦庄、郑谷、许浑、张祜等百花齐放。并有作者小传和注解。

已基本概括了唐诗全貌。

2.怎样选择唐诗选本

作诗难,选诗亦不易。

自唐以来,选本达数十种,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纪晓岚所说:“求诗于唐,如求材于山场,各肖其人之学识。

自明以来,诗派屡变,论唐诗者亦屡变,各持偏见,未协中声。”即是说选者偏狭,各持己见,不够全面。

笔者认为,所谓全面,应包括五方面:一是全面表现时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都要有。二是要全面反映作者的面貌,一个作者的诗风是多方面的,如李商隐以绮丽著称,却也有《韩碑》这样的雄浑之作。

三是要全面反映名家、名篇和名句,有些作者不是名家,却也有传世之作。四是要反映不同读者的要求,即能雅俗共赏。

五是评注要全面反映作者和诗的优缺点、疑点。 达此要求,确属不易,差近的通行本有四种,兹简评如下。

《唐诗三百首》 相对全面,但编选比较保守 选者孙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进士。自序选诗原则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诗》,选脍炙人口之作,作为家塾读本,确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

共选77家,诗302首。以盛唐为主,达150首,尤以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居多,选了98首,几达全书的1/3。

其次是田园派的孟浩然,边塞派的岑参、高适、三王(王昌龄、王翰、王之涣)。中唐则突出韦应物、刘长卿,在10首以上,白居易虽只选6首,但有《长恨歌》、《琵琶行》等长诗,亦见其重。

晚唐则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多。对于小家名篇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也曾顾及。

大致代表了唐诗概况。 该书最大的缺点是,正值乾隆文网密织时代,选者不能不谨小慎微。

故虽多选李杜,但不选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古风59首,白居易的《秦中吟》、皮日休的《正乐府》等讥讽时事之作,更不敢选了。此外受沈德潜影响,以雅正为宗,故冷峭的李贺诗,一首也不选。

清新婉畅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也未选,使这被闻一多盛赞“诗起六代之衰”的杰作,与读者失之交臂。

3.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唐诗,有哪些比较好的唐诗选本

一,语言是诗歌的宝藏,诗歌是生活的现场。

中国的汉字作为世界现存极少数的表意文字,区别与世界其他语言根本的特点是语意的配合,这一特点,使它结构独特,灵活多变,颇多隐含,着重意念,其意合性、灵活性和简约性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这种语言契合我们身为中国人感性的、浪漫的,含蓄的思维方式,适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和联想,而恰恰是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最好的体现了中国语言的独到幽微之处,所有文人几乎一半选集内容都是诗歌,甚至最直接的去测试一个人才华的方式就是写诗。可以说,古典诗歌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继承文化传统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代表着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气质。

二,《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又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不仅可以表达家国情怀,人文关怀,还可以抒发性灵,亲近自然,游记山水,以诗会友,等等等等唐诗不仅仅创作数量超过前代,诗人群体从贵族士大夫拓展到整个士人阶层,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柳宗元,初唐四杰等等一大批群星灿烂的诗人,还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杰作诗篇。唐诗,蕴藉着大唐神韵,尽显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巅峰气象,浓缩了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所积累的文化精华,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里程牌,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

三,《大美中文课之唐诗千八百首》选取唐诗 1800多首,加上评注引用,合计 2000 首左右。

4.《唐人选唐诗十种》有哪十种

中国唐诗选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1958年出版。此书收入现存的10种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①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②元结《箧中集》,用《随庵丛书》影刻宋代尹家书籍铺刊本。③殷璠《河岳英灵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④芮挺章《国秀集》,用《四部丛刊》影印明初刻本。⑤令狐楚《御览诗》,用汲古阁本。⑥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用《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⑦姚合《极玄集》,用元代至元刊本。⑧韦庄《又玄集》,用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⑨韦?《才调集》,用《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钞本。⑩佚名《 搜玉小集》,用汲古阁本。

这些选本所选大都各有偏重,体现着编者一定的目的。如《箧中集》所选诗歌多为抒发作者“无禄位”、“久贫贱”的悲苦和愤懑,风格质朴,对当时流行的诗风有针砭作用。《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诗234首(今本实数为228首),选取标准兼顾“声律”、“风骨”,较正确地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 。《国秀集》选录开元前后诗218首。编选者标榜“雅正”,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宴之作;艺术上强调“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中兴间气集》选录肃宗、代宗中兴时期诗130多首,以“体状风雅,理致清新”为标准。以上各书大都力图通过选本提倡某种风格,影响诗坛,或总结展示某一时期诗歌面貌和成就。另一类如《御览诗》,则为奉宪宗之命而编,以“醇正”为旨,反映出上层统治者对诗歌的喜好。

5.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是哪部

是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1200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他选编《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编辑完成。《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雅俗共赏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6.唐诗三百首都有那些

唐诗三百首 必读理由 中国唐诗中最好的选本之一 古代成功的儿童启蒙教材 几百年家喻户晓的读本 中国文化史上的长久之谜 审阅中国文化的优秀媒介 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唐诗选本 编者:孙洙,徐兰英 国别:中国 类型:诗歌选集 成书年代:清代,1765年 阅读时间:童年、少年、青年 推荐读本:《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2003年 《唐诗三百首》,珠海出版社,2007年 ⊙背景搜索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7.唐代诗有哪些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

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