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劝学作者孟郊

1.《劝学》唐.孟郊1.诗意,赏析和作者简介.是诗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孟郊 (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2.古诗劝学孟郊思想感情

《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全诗四句四十个字,写出学习读书的重要。说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还会回来吗?

劝学 (唐)孟郊

--------------------------------------------------------------------------------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3.古诗古诗劝学的作者是谁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孟郊古诗劝学的解释 紧急

劝学 (唐)孟郊

--------------------------------------------------------------------------------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已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会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作者】

孟郊(公元751—814),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人。唐代著名诗人。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含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

我登上谢眺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题解]:

谢眺北楼是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建的,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诗人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所见景色概括了出来,马上抓住人心。以后他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用“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描绘“山晚晴空”,瞧,多么完整而又有层次。在这里,诗人不仅写了秋景,也写出了秋天的意境。

5.唐诗劝学的作者是唐代的著名的什么

荀子(约公元前313-

荀子(2张)

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

6.唐诗劝学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

唐诗劝学表达作者惜时,更强调学习需亲力亲为,

劝学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