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赏析唐诗宋词传承经典文化

1.如何传承中华诗词经典

一是从高校或中学教师中招募志愿者,到社区、工地等地举办经典诗词的吟诵、分析及创作培训,提升公众阅读诗词的兴趣、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二是可以尝试举办传统经典诗词的分级考试;三是编辑出版一些简易读本,或开发更多的有趣的诗词软件,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在手机上背诵传统诗一、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教的乐趣;二、让父母们感受到子女接受诗教之后的生命升华;三、不要把诗教搞成发财获利的行业;四、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传统文化教育要想久远前行,就必须平实起步,把诗教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2.经典诗词及赏析推荐一下,谢谢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

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诗人,他在清华六年学生生活并不顺利,曾因记满三次大过而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1926年复学后又读了一年才毕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湘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观的道德藩篱如嫖赌烟酒向来没有犯越过,只因喜读文学书籍时常逃课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掉了。”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

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 这种两面为难的心情是最难堪的了。

反不如清华一点令人留恋的地方也无倒好些。”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

严格的校园生活,对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不免感到拘囿;但清华的自然人文环境,毕竟给过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后来的创作道路走得更为扎实。 有风时白杨萧萧着, 无风时白杨萧萧着, 萧萧外更听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发了, 野花悄悄的谢了, 悄悄外园里更没有什么。 看起来这是一首完全写景的诗歌,然而景物中蕴涵着“情语”:没有生气的“废园”里除了萧萧的白杨,无所听、无所见,在悄没声中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这其实就是诗人心目中死气沉沉的校园的象征。

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满和苦闷,当然这不满还是比较朦胧的,不像这首《冬夜歌》,直截了当地写明副标题“敬勉《周刊》产物质而革课程也”: 耸暮空紫色西山, 山顶戴着白雪之冠; 山阴飘清华校旗, 但清华旗色何其黯然! 夕阳是清华的灵魂, 漫天的黑云将他攫吞; 遗下物质的躯壳, 有大会堂作伊的坟墓。 玄冰仿佛功课, 压住本性活泼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滞重的面色, 再不见风中的笑窝。

诗人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描写弥漫着物质气息的校园,吞噬灵气如坟墓,缺乏自主意识像石像,刻板教条。 其实它并不缺少灵秀的环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泼的少年一样,然而黑云压住了美景,功课窒息了学生的天性。

诗人忍不住要呐喊:赶走冬夜,让春色重临校园。 朱湘独立不羁的思想也同样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论文中,《课程上前车之鉴》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发展,减少课时,改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传统的考试模式。

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而不能总沉浸于世俗之中。 从学生时代起,朱湘的个性就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诗歌却是少有的平静和谐,他仿佛在创作之前洗净了身内身外的烦恼,给诗歌留下一方神圣和谐的园地。

从创作初起时就十分注重锤炼诗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内心是喧嚣的,而他的诗情却是宁静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 舒缓的旋律,悠扬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活泼清新的形象,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派和谐世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

朱湘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别追求“理智节制情感”的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原则,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雨景文/朱湘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选自《朱湘代表作》)[赏析]雨中的景象,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笔下写尽了,但在朱湘笔下却有了新的意境。诗以种种关于雨的新鲜意象和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

诗人对自然美广泛的兴味与追求,用隐蔽而又鲜明的色彩的意象表达出来了。诗中既写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展现的种种美的景象,也写出了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出现的令人向往期待的美。

寂寞的云气中飘来的一声“清脆的鸟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 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笔下融成一片诗情美,充满了韵色与姿态。

《雨景》是《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细腻含蓄,纯净清新。

朱湘的写景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不同,他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而是单纯而满怀惊异地描绘自然之美,显示了一个沉醉于大自然中的纯粹诗人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诗歌的调子轻快,同时也显示了“句的均齐”。

3.传承诗词文化800字作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是文化的精髓,多少年,多少人为其倾倒。李白的浪漫、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马致远的思乡情怀……多少诗人,多少词人,多少作曲家,闻名或隐逸,富足或落魄,都为古诗词的发展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让我沉醉其中。古诗词中的一些词句,可以让人明白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少的送别词仍让人记亿犹新,王勃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真心朋友的真正定义,真正的朋友即使分隔两地友情也不会改变,描写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看清世上酒肉之交,小人之交的丑恶。还有那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又描写了为友人饯行时因即将分别心情不快而与友人畅饮,隐含着朋友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同送别诗一般,诗人也喜欢以乡愁为主题。李白的《静夜思》即写了景又写了思,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老树上缠着枯萎的藤蔓,黄沙漫天的小小古道,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行走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写尽了在外漂泊的人辛酸与无奈和浓浓的乡愁,让人不由得融进诗中那个荒凉萧瑟,令人心中觉得凄凉的场景,在外游子,哪有不思乡者?思乡的诗词,随口都可以吟诵出来。还有亲情和团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最熟知的诗词。这首词传诵至今,中秋佳节,无法归家与亲人团聚的人都会想起它,可见它流传之广。

送别、思乡、团圆,围绕这它们的古诗词都带着那么一丝淡淡忧愁,却又包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江山美景几多爱,在景色的描写上,也可以在诗词中找到不少。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用一个“肥”字突出了绿叶的饱满,开创了诗词中的先河。烟雨迷蒙的江南,楼台、行人都在雨幕之中被模糊了,《江南春》一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身临其境。泰山的高大雄伟,险峻绮丽,在杜甫表达自己志向的同时被展现出来。江山美景、在古人笔下是如此多娇!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启示人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新旧总会交替,新事物总将取代旧事物,一昧守旧,是无法得到成功。这些句子被传为千古名句,其中的意义需要像品茶般细细品味。

世上优秀的古诗词灿若繁星 ,星罗棋布,让我们追寻古人的足迹,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4.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

走近唐诗宋词,体味诗意文化活动总结怎么写

2016年3月16日 晚,南雄市诗词学会、南雄市永康路中心小学国学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在南雄市广州会馆举行,南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令平、市文联主席沈青松、诗词学会会长沈茂宝、市教育局副局长钟顺华、永康路中心小学校长陈礼英等领导出席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师生们的精彩表演。诵唱会还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到场聆听。

诵唱会在四(2)班姚佑同学和五(4)班曾培森同学的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拉开序幕。而后,来自三至六年级的二十余位同学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我校二十多位教师,同时是南雄市诗词学会会员也分享了他们入会以来所创作的诗歌。这些诗有些是师生们有感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作,有些是讲述师生们身边的趣事,有些是赞美明媚春光,有些是描写可爱的家乡和校园,或五言,或七言,记载着创作者的点滴心情,展现了永康人的精神风貌。 朱秋莲 老师的一曲独唱《沁园春·雪》更是将整场诵唱会推向高潮。表演结束后,出席嘉宾为所有参演的同学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南雄市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拍摄。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南雄市诗词学会将诗词教育引入学校,通过在学校开展诗词教育讲座,吸收诗词写作爱好教师入会,培养诗词教育师资等方式,拓展了青少年诗词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举办此次国学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就是对学校开展传统诗歌教育成效的展现,同时,在实践中摸索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夯实学校这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诗歌文学的落脚点,让我们更加看到光大中华优秀传统诗歌文学的美妙前景。

永康路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集集体智慧,精心编排了高、中、低年级三个版本的《经典诵读》教材,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全校集体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童谣、三字经、对联、唐诗、宋词、元曲及近、现代著名诗词,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品味经典,传承文明。此次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正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今后,永康路中心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推进和巩固经典诵读成果。让经典浸润美好童年,用智慧点亮诗意人生。

活动总结:

永康路中心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集集体智慧,精心编排了高、中、低年级三个版本的《经典诵读》教材,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全校集体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童谣、三字经、对联、唐诗、宋词、元曲及近、现代著名诗词,让学生们在诵读中品味经典,传承文明。此次诗词教育创作诵唱会正是对学校多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今后,永康路中心小学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发内容丰富的课程,推进和巩固经典诵读成果。让经典浸润美好童年,用智慧点亮诗意人生。

5.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

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

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

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

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6.传统文化,不可弃也作文

要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无疑是指古典文化,其中蕴涵的礼教与智慧,是我们现代人不能比拟的。

《世说新语笺疏》中有一文名曰《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亦有云:“香九岁,能温席。” 昔汉时黄香,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如此之孝心,焉能使人无感否? 古有“四书五经”为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了。

中华传统古典文化另一个耀眼之处就集中在唐宋明清四朝。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近体诗中的律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但杜甫的律诗却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就是把律诗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而宋词则打破了律诗的格式,相较之于唐诗,宋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有人说“诗言志,词抒情。” 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悠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除了唐诗宋词之外还有明清小说也值得一观。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中的诸路英雄便如此词般陈述着他们的一生。

有着七巧玲珑心且善于计算的刘备,终前将后主刘禅交与诸葛亮等三员大将,力保蜀汉江山不没落。但后主昏庸,江山从此不姓刘。

或许,刘备在九泉之下得知此事,定会叹息吧。生前算尽一切,但算不到生后。

《水浒传》又谱吟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是《西游记》的引首,在书中,人们仿佛看到聪明机智的孙悟空,仿佛看到好吃懒做但又不失忠勇正义的猪悟能,仿佛看到善良一如初的唐三藏,仿佛看到朴实厚道的沙悟净。

如似幻非幻的感受自由出入天地的美好,又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妖魔鬼怪之险恶,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克服重重难关,终修成正果。 而《红楼梦》则抒写了一场痴爱怨恨,贾宝玉与林黛玉一对无缘之人的相爱,荣国府由兴到衰的过程,以至于作者在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些满载着古人智慧的书籍啊,难道不应该是我们后人所珍惜的吗?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之前学过的一首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