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蚊有关的诗句

1.关于蚊子的诗句

唐 - 吴融 -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年代】:唐

【作者】:吴融

【题目】: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内容】:

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舢舻。

利嘴入人肉,微形红且濡。

振蓬亦不惧,至死贪膏腴。

舟人敢停棹,陆者亦疾趋。

南北百余里,畏之如虎驱。

噫嘻天地间,万物各有殊。

阳者阳为伍,阴者阴为徒。

蚊蚋是阴物,夜从喧墙隅。

如何正曦赫,吞噬当通衢。

人筋为尔断,人力为尔枯。

衣巾秽且甚,盘馔腥有余。

岂是阳德衰,不能使消除。

岂是有主者,此乡宜毒荼。

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

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

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

江南夏景好,水木多萧疏。

此中震泽路,风月弥清虚。

前后几来往,襟怀曾未舒。

朝既蒙襞积,夜仍跧蘧蒢。

虽然好吟啸,其奈难踟蹰。

人生有不便,天意当何如。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2.关于蚊子的诗词

唐韦应物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咏琥珀】范灯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状江南 季夏】雍裕之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 【细言】宋吕希纯骐骥方腾踏,蚊虻敢扑缘。 【见学院诸生作诗因和】杨万里蚊子因凉减,蝉声入暮多。 【暮坐中庭】当代程滨蛙鼓青莎浅,蚊雷潦水深。 【谊园食瓜】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韩愈 【醉赠张秘书】奚必广团聚,哄哄如飞蚊。——宋·郑刚中 【砌下两修竹】井阑行小蚁,蛛网挂飞蚊。——元·陈高 【绝句二首 其一】蛟龙吐水雹,松窗绝飞蚊。——元·李孝光 【华山有泉石沉碧】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宋·蒲寿宬 【题纯阳洞】岁月苒苒忆桑枌,回视旧穴喧飞蚊。——明·陶安 【吏者于姓考满赠】九月不肃霜,十月犹飞蚊。——宋·王十朋 【飞蚊】鹰拳擒野雀,蛛网猎飞蚊。——宋·王柏 【晚兴】却因凉思谢飞蚊。——宋·李之仪 【浣溪沙 其二】苍桧阴阴未掩门,闲来吹鬓一飞蚊。——宋·张镃 【夜宿华藏寺】笋鞭遮过蚁,蛛网碍飞蚊。——宋·吴济 【栏边】相从岂无他,群聚徒飞蚊。——宋·刘学箕 【中秋分韵得云字成三百言】污渠工聚蚋,闇室剩飞蚊。——宋·赵蕃 【六月一日始热二首 其一】可信南方气候温,冬寒未退已飞蚊。——宋·郑刚中 【即事】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宋·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纷纷过眼万飞蚊,何如闭目日饮醇。——宋·邓肃 【送成材】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宋·张耒 【夏日杂感四首 其四】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宋·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其二】但知逐飞蚊,不复顾黄雀。——宋·李纲 【画草虫八物 蜻蜓】

3.关于蚊子的诗句

唐 - 吴融 -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年代】:唐【作者】:吴融【题目】:平望蚊子二十六韵【内容】: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

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不避风与雨,群飞出菰蒲。

扰扰蔽天黑,雷然随舢舻。利嘴入人肉,微形红且濡。

振蓬亦不惧,至死贪膏腴。舟人敢停棹,陆者亦疾趋。

南北百余里,畏之如虎驱。噫嘻天地间,万物各有殊。

阳者阳为伍,阴者阴为徒。蚊蚋是阴物,夜从喧墙隅。

如何正曦赫,吞噬当通衢。人筋为尔断,人力为尔枯。

衣巾秽且甚,盘馔腥有余。岂是阳德衰,不能使消除。

岂是有主者,此乡宜毒荼。吾闻蛇能螫,避之则无虞。

吾闻虿有毒,见之可疾驱。唯是此蚊子,逢人皆病诸。

江南夏景好,水木多萧疏。此中震泽路,风月弥清虚。

前后几来往,襟怀曾未舒。朝既蒙襞积,夜仍跧蘧蒢。

虽然好吟啸,其奈难踟蹰。人生有不便,天意当何如。

谁能假羽翼,直上言红炉?。

4.关于蚊子的诗词

唐韦应物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咏琥珀】范灯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状江南 季夏】雍裕之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

【细言】宋吕希纯骐骥方腾踏,蚊虻敢扑缘。 【见学院诸生作诗因和】杨万里蚊子因凉减,蝉声入暮多。

【暮坐中庭】当代程滨蛙鼓青莎浅,蚊雷潦水深。 【谊园食瓜】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

——唐·韩愈 【醉赠张秘书】奚必广团聚,哄哄如飞蚊。——宋·郑刚中 【砌下两修竹】井阑行小蚁,蛛网挂飞蚊。

——元·陈高 【绝句二首 其一】蛟龙吐水雹,松窗绝飞蚊。——元·李孝光 【华山有泉石沉碧】半宵忽闻虎,六月不飞蚊。

——宋·蒲寿宬 【题纯阳洞】岁月苒苒忆桑枌,回视旧穴喧飞蚊。——明·陶安 【吏者于姓考满赠】九月不肃霜,十月犹飞蚊。

——宋·王十朋 【飞蚊】鹰拳擒野雀,蛛网猎飞蚊。——宋·王柏 【晚兴】却因凉思谢飞蚊。

——宋·李之仪 【浣溪沙 其二】苍桧阴阴未掩门,闲来吹鬓一飞蚊。——宋·张镃 【夜宿华藏寺】笋鞭遮过蚁,蛛网碍飞蚊。

——宋·吴济 【栏边】相从岂无他,群聚徒飞蚊。——宋·刘学箕 【中秋分韵得云字成三百言】污渠工聚蚋,闇室剩飞蚊。

——宋·赵蕃 【六月一日始热二首 其一】可信南方气候温,冬寒未退已飞蚊。——宋·郑刚中 【即事】援枕未及就,扑面愁飞蚊。

——宋·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纷纷过眼万飞蚊,何如闭目日饮醇。——宋·邓肃 【送成材】那能捕飞蚊,未解聒耳闹。

——宋·张耒 【夏日杂感四首 其四】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宋·苏辙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其二】但知逐飞蚊,不复顾黄雀。

——宋·李纲 【画草虫八物 蜻蜓】。

5.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

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

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

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

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

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

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

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

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

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

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

6.与雷有关的诗句

1、投翣倚床,其音如雷。——《蚊对》

2、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雷》

3、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雷》

4、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沁园春》

5、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闻雷》

6、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满庭芳》

7、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闻春雷》

8、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

9、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怨歌行》

10、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春雨早雷》

7.与峰有关的诗句

1.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2.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5. 海畔尖山似剑硭,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6.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8.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9. 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10. 峰巅餐地秀,霞外挹天和。

11.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12. 霞绮空留段,云峰不带根。

13. 山背更将霞万疋,生红锦障褁青峰。

14.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

15.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