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适写的边塞诗句高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这里仅列出上述六首代表作。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唐代: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塞上》 唐代: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下曲》 唐代: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九曲词三首》 唐代:高适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2.代表高适的边塞诗句高适的边塞诗有哪些 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6、《钜鹿赠李少府》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7、《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8、《过卢明府有赠》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9、《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10、《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11、《寄孟五少府》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 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 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12、《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13、《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14、《酬司空璲少府》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15、《酬李少府》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 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 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 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16、《酬裴秀才》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17、《酬陆少府》 。 3.关于高适的边塞诗1、《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4、《蓟门行五首》 (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5、《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4.高适写的最有名的边塞诗 速度高适,盛唐诗人,以悲壮边塞诗著称,高适存诗240余首,其中边塞诗50余首。高适边塞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高边塞诗皆抒发了他们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 主题词:高适边塞诗风格 高适,盛唐诗人,以悲壮边塞诗著称,高适存诗240余首,其中边塞诗50余首。 高适边塞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 高适边塞诗皆抒发了他们立功边塞,慷慨报国的豪情壮志,如高适的“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塞下曲》)。由于高适五十岁方入仕,长期失意落魄,故其边塞诗中有不少作品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如“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渝替。适赵非解纷,游燕独无说。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赠别王十七管记》)、“直道常兼济,微才独弃捐。裾诚已矣,投笔尚凄然。作赋同元叔,能诗匪仲宣。云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信安王幕府诗》)、“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武威同诸公过扬七山人》)。 他的边塞诗皆反映了军旅生活,征战场面,皆歌颂了前线将士安边保国、艰苦奋战的精神,如高适的“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蓟门,其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奇兵邀转战,连弩绝归奔。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由于高适出身贫寒,并且早年至中年皆穷愁潦倒,饱经忧患,故其边塞诗也常能体恤士卒疾苦,揭露将帅骄逸,如“边兵如刍狗,战骨成埃尘。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答候少府》)、“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藓门•其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高适“四十尚躬耕”、“五十无产业”,甚至“求丐、取给”,故其边塞诗中常看到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披露。 高适的边塞诗表现了征人思乡、居妇念远之情,如高适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荡子从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塞下曲》)、“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 高适的诗描绘了边塞的民俗风情,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部落曲》:“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周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表现了边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强悍勇武的精神。 高适常常以政治家、军事家的胆识气魄,深刻地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陈述自己对战争的见解,带着一种明显的政论色彩。他既反对妥协和亲的政策,也反对辗转久战的策略,即“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前者造成“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这种边患频繁的局面;后者造成“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这一劳民伤财的后果;他主张“总戎扫大漠,战擒单于”。集中全力,一战成功,永绝边患;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庶物随交泰,苍生解倒悬。卤郊增气象,万里绝烽烟”(《信安王幕府诗》),是“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瞧阳酬别畅大判官》)用战争消灭战争,用战争争取和平;他反对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蓟门•其二》)他揭露主帅主人,策略失当,致使败亡惨重:“亦谓扫枪,旋惊陷蜂(《赠别王十七管记》)、”五将深入,前军止半回”(《自蓟北归》);他指责边将隐其败状,妄奏军功而受勋封赏:“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漠书,已筑长安第。”(《赠别五十七管记》)他忧虑边将偷惰欺蔽而边守废驰,胡虏凶顽:“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蓟中作》)他颂扬武功,但也反对滥杀:“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在庆贺胜利的同时,他又注视着新患,他怒斥奸邪弄权,策勋不公:“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禀,使者亦辛酸。”(《东平留曾狄司马》)这才是高适边塞诗审美情趣的主要方面,创作个性的集中体现。 5.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6.高适的边塞诗词1、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出自: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译文: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出自: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3、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出自: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译文: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4、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出自:唐·高适《营州歌》。 译文: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5、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出自:唐·高适《自蓟北归》。 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7.高适的边塞诗和岑参的边塞诗的异同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8.高适写的边塞诗句高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 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这里仅列出上述六首代表作。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唐代: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塞上》 唐代: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塞下曲》 唐代: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蓟中作》 唐代: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九曲词三首》 唐代:高适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