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字开头的古诗巫山高 王融 想象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蘅芳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属。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酬李侍御登岳阳见寄 刘长卿 想见孤舟去,无由此路寻。暮帆遥在眼,春色独何心。 绿水潇湘阔,青山鄠杜深。谁当北风至,为尔一开襟。 折桂令 (散曲) 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 三个字细细分开, 凄凄凉凉无了无歇。 别字儿半晌痴呆, 离字儿一时拆散, 苦字儿两下里堆叠。 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 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 侧着头叫一声行者, 搁着泪说一句听者: 得官时先报期程, 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折桂令(散曲) 卢挚 想人生七十犹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十载狂嬴。 五十年除兮昼黑,刚兮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图走鸟飞。 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2.开头是的字的古诗《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年代: 唐 作者: 陈子昂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乱,洲浦寂无喧。 忆作千金子,宁知九逝魂。 虚闻事朱阙,结绶骛华轩。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 今成转蓬去,叹息复何言。 《同庄秀才宿镇星观》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的的星河落,沾苔复洒松。 湿光微泛草,石翠澹摇峰。 野观云和月,秋城漏间钟。 知君亲此境,九陌少相逢。 《咏萤》 年代: 唐 作者: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年代: 唐 作者: 韩琮 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 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 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赋得芙蓉出水》 年代: 唐 作者: 贾谟 的皪舒芳艳,红姿映绿苹。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 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 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 《咏梦》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的的缘愁得,蒙蒙与醉和。 轻随云浩荡,暗越岭嵯峨。 夜店嗟偏短,春闺想最多。 关山归识路,江渚去凌波。 梁落中宵月,楼横欲曙河。 隔帘休警鹊,近烛任飞蛾。 游远宁烦载,穿深岂畏诃。 寒惊瑶作障,暖恋锦成窝。 蝴蝶谁家信,鸳鸯别浦歌。 静嫌风动竹,闹怯雨鸣荷。 寂历窗扃纸,低迟帐卷罗。 知情唯枕共,送恨忽钟过。 缟袂香犹在,朱弦字不磨。 记来还仿佛,寻去已蹉跎。 宿烬分余麝,残妆晕浅螺。 忧欢情总幻,离合事皆讹。 池上吟芳草,庭前觅旧柯。 既因思是种,复念睡为魔。 易断俄如此,难凭竟若何。 阳台莫重问,千古笑巫娥。 3.有没有以“想”字开头诗句折桂令 年代:【元】 作者:【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别离。 不甫能喜喜欢欢, 翻做了哭哭啼啼。 事到今朝,休言去后,且问归期。 看时节勤勤的饮食, 沿路上好好的将息。 娇滴滴一捻儿年纪, 碜磕磕两下里分飞。 急煎煎盼不见雕鞍, 呆答孩软弱自己。 蓦山溪 年代:【宋】 作者:【沈蔚】 想伊不住。船在蓝桥路。别语未甘听,更拟问、而今是去。 门前杨柳,几日转西风,将行色,欲留心,忽忽城头鼓。 一番幽会,只觉添愁绪。邂逅却相逢。又还有、此时欢否。 临岐把酒,莫惜十分斟,尊前月,月中人,明夜知何处。 4.是 字开头的诗句是离愁 ——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非成败转头空 —— 明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气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殆有养致然尔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是处红衰翠减 —— 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以见放 —— 先秦 · 佚名《渔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2]离愁:指去国之愁.[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鉴赏】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 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 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此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拒,空留伟业。而我认为此句比起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更有悲壮和凄婉之情。 尽管当初英雄们意气风发,春风。 5.我字开头的诗句,想字开头的诗句,你字开头的诗句,赵字开头的诗我本清都山水郎 我是玉皇香案吏 我自横刀向天笑 我本楚狂人。 想人生最苦别离。 想伊不住。船在蓝桥路。别语未甘听,更拟问、而今是去。 你欲除我我除你(武平年间童谣) 你方唱罢我登场(《红楼梦》) 你莫思量我(谢直《卜算子》) 赵园葱绿满目翠 赵风楚乐花满天 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 惠光东照日炎炎,河陇降王正款边。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