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言宋词10首浣溪沙 催下珠帘护绔丛。 花枝红里烛枝红。 烛光花形夜葱茏。 棉地绣天香雾里。 珠星壁月彩云中。 人间别日子春风。 浣溪沙 烛下海棠 倾坐东风百媚生。 万红无语笑逢迎。 照妆醒睡蜡切轻。 采〔虫东〕横斜春不夜,绛霞浓淡月微明。 梦中重到锦官城。 浣溪沙 新安驿席上留别 送尽残着更出游。 风前踪迹似沙鸥。 浅斟低唱小淹留。 月见西楼清夜醉,雨添南浦绿波愁。 有人无计恋行舟。 浣溪沙 歙浦钱塘一水通。 闲云如幕碧重重。 吴山应在碧云东。 无力海棠风淡荡,半眠官柳葱茏。 眼前春色为谁浓。 浣溪沙 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 宝髻双双出绮丛。 妆光梅影各春风。 收灯时候却相逢。 鱼子笺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珑。 明朝车马莫西东。 浣溪沙 红锦障泥杏叶鞯。 解鞍呼渡忆当年。 马骄不肯上航船。 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快〔属刂〕姜田。 临平风物故依然。 浣溪沙 白玉堂前绿绮疏。 烛残歌罢困相扶。 问人春思肯浓无。 梦里粉香浮枕簟,觉来烟月满琴书。 个侬情分更何如。 鹧鸪天 雪梅 压蕊拈须粉作团。 疏香辛苦颤朝寒。 须知风月寻常见,不似层层带雪看。 春髻重,晓眉弯。 一枝斜井缕金幡。 酒红不解东风冻,惊怪钗头五燕乾。 鹧鸪天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书,送了斜阳月又生。 鹧鸪天 体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 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2.20首风格不同七言律诗,宋词这里面宋词律诗都有。 婉约的:李清照《醉花阴》 怀古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狂放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思的:李白《长相思》,《秋风词》 思乡的:范仲淹《苏幕遮》 闺怨的:刘方平《闺怨》,李白《菩萨蛮》 壮志未酬的: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访友的:杜甫《客至》 边塞诗:高适《燕歌行》 送别的: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酬和之作: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忧国忧民的:杜甫《野望》 贬谪诗: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写景的:欧阳修《采桑子》 伤春的:晏几道《玉楼春》 赠友人的:杜甫《丹青引》 冷寂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听音乐后有感的:白居易《琵琶行》 借爱情讽时事的:白居易《长恨歌》 我尽力了~都想的要吐血了,望采纳。 3.含烧字的七言古诗《竹枝词》 唐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雪》 唐 罗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记梦》 宋 陆游 梦里都忘两鬓残,恍然白紵入长安。 硾教纸熟修温卷,僦得驴骑候热官。 红叶满街秋著句,青楼烧烛夜追欢。 如今万事消除尽,老眼摩挲静处看。 《书感》 宋 陆游 舞非得谱拍拍错,行未知津步步危。 劫石消磨会当尽,太行突兀乃可移。 清晨瓦釜煮藜粥,遥夜地炉烧豆萁。 此中正自有佳处,区区外慕宁非痴? 《玉楼春》 宋 柳永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 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烧晓色。 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 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4.含店字的古诗,要七言的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七言的我只知道这些, 五言的有: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 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 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 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 沿洄安得住! 弹琴 刘长卿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5.古诗中带有七的诗句一、经典古文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棉”字,古通“绵、绵、?”。 《小雅·绵蛮》二章:“绵蛮黄鸟,止于丘隅。”《毛传》:“绵蛮,小鸟貌。” 一说有文采的样子。《文选·景福殿赋》注引《韩诗·薛君章句》:“绵蛮,文貌。” 又一说:鸟鸣声。《集传》:“绵蛮,鸟声。 ” 注:1。当草本“棉花、棉布、棉桃”之“棉”字讲时,是唐代以后的事了。 “棉花”古产于印度,自唐代开始传入中国。2。 当木本讲之谓“木棉”,产于闽、广热地,高七八丈,春季开朱色花,状如山茶。 ②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凡高仰田,可棉可稻者,种棉二年,翻稻一年,即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 ” ③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请仙》:“不知是人与否,但把其臂,如握棉絮,力又微弱”。 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起义清方档案》:“虽棉力不足匡时,而愚忱总期自效。” 注:“棉力”犹微力也。 ------------------- 二、七言古诗中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唐·张籍《送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树老无花僧白头。 ②唐·李商隐《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③元·成廷?《夜泊青蒲村》 荠菜登盘甘似蜜,芦花纫被暖如棉。 ④清·王?《木棉歌》 吉贝旧从海岛植,流入中华满阡陌。 故老相传号木棉,其功直与蚕丝匹。 注:“吉贝”树名,木棉植物,原产于东南亚海岛,后传入我国。“匹”相当。 ⑤清·陈章《和方宜田宫保木棉歌题其图》 岛夷卉服传自古,但闻仅有麻与苎。 木棉之名出高昌,赤花大树非其侣。 注:“岛夷”海岛的居民。 “卉”草。 “但”只。“其”指海岛居民。 ⑥清·钱大昕《木棉花歌》 木棉之花古未有,流传乃自林邑南。 高昌缅甸及南诏,移来交广雷琼儋。 桐身枫叶芙蓉蕊,秋来结实离相参。 同遭径尺修数丈,非杞非梓非?F楠。 崖州老姥年七十,卓椎双髻头鬖鬖。 传来上世种植法,至今立祠香茅庵。 注:“南诏”古国名。故地在今云南、四川、贵州一带。 “交、广、雷、琼、儋”均为古地名。在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离”相并。“同遭”周遭。 “径尺”直径为一尺。“修”长。 “杞”树名,杞柳。“梓”树名。 “崖州”州名,今在海南省境内。 “姥(mǔ)”妇。 “鬖鬖(sān sān)”毛发下垂的样子。“立祠”建立祠堂。 ⑦清·丘逢甲《春日杂诗》 极目春城夕照中,落花飞絮木棉风。 绝无衣被苍生用,空负遮天作异红。 6.好听好看的七言古诗大全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 韩碑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古意 琴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夜归鹿门山歌 渔翁 登幽州台歌 石鼓歌 山石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送人游岭南 望江南·梳洗罢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送陈章甫 金陵酒肆留别 江城子·密州出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渔家傲·秋思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等等,由于不能留网址,请见谅 7.首字带谢的七言古诗谢公行处苍苔没。——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谢公宿处今尚在。——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尚自能鸲鹆舞。——唐 李白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谢傅门庭旧末行。——唐 李商隐 《无题四首》 谢眺诗中佳丽地。——唐 杜牧 《润州二首》 谢公城畔溪惊梦。——唐 杜牧 《自宣城赴官上京》 谢相园西石径斜。——唐 戴叔伦 《寄刘禹锡》 谢公直是爱东山。——宋 辛弃疾 《玉楼春》 谢归忽已岁时侵。——宋 陆游 《书叹》 谢客捐书日日闲。——宋 陆游 《夏日》 谢病言归一鹿车。——宋 陆游 《幽居》 谢事终身负国恩。—— 宋 陆游 《舟中作》 谢病经年昼掩扉。——宋 陆游 《遣怀》 谢事归来一把茅。——宋 陆游 《闲咏》 谢客杜门殊省事。——宋 陆游 《杂赋》 谢公胜事遗江楼。——宋 文天祥 《至温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