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岛有哪些诗贾岛诗全集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北岳庙」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朝饥」贾岛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 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 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 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哭卢仝」贾岛 贤人无官死,不亲者亦悲。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邻比。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长安有交友,托孤遽弃移。冢侧志石短,文字行参差。 无钱买松栽,自生蒿草枝。在日赠我文,泪流把读时。 从兹加敬重,深藏恐失遗。 「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口号」贾岛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寄远」贾岛 别肠多郁纡,岂能肥肌肤。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离恨难祛。 门前南流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斋中」贾岛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 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 低扉碍轩辔,寡德谢接诺。 丛菊在墙阴,秋穷未开萼。 所餐类病马,动影似移岳。 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 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感秋」贾岛 商气飒已来,岁华又虚掷。朝云藏奇峰,暮雨洒疏滴。 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落日空馆中,归心远山碧。 昔人多秋感,今人何异昔。四序驰百年,玄发坐成白。 喧喧徇声利,扰扰同辙迹。傥无世上怀,去偃松下石。 「玩月」贾岛 寒月破东北,贾生立西南。西南立倚何,立倚青青杉。 近月有数星,星名未详谙。但爱杉倚月,我倚杉为三。 月乃不上杉,上杉难相参。眙愕子细视,睛瞳桂枝劖。 目常有热疾,久视无烦炎。以手扪衣裳,零露已濡沾。 久立双足冻,时向股髀淹。立久病足折,兀然黐胶粘。 他人应已睡,转喜此景恬。此景亦胡及,而我苦淫耽。 无异市井人,见金不知廉。不知此夜中,几人同无厌。 待得上顶看,未拟归枕函。强步望寝斋,步步情不堪。 步到竹丛西,东望如隔帘。却坐竹丛外,清思刮幽潜。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辞二知己」贾岛 一双千岁鹤,立别孤翔鸿。 波岛忽已暮,海雨寒蒙蒙。 离人闻美弹,亦与哀弹同。 况兹切切弄,绕彼行行躬。 云飞北岳碧,火息西山红。 何以代远诚,折芳腊雪中。 「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馀。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宿悬泉驿」贾岛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辩士」贾岛 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猛虎恣杀暴,未尝啮妻儿。 此理天所感,所感当问谁。求食饲雏禽,吐出美言词。 善哉君子人,扬光掩瑕玼. 「不欺」贾岛 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知心两如此,然后何所陈。 食鱼味在鲜,食蓼味在辛。掘井须到流,结交须到头。 此语诚不谬,敌君三万秋。 「绝句」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寓兴」贾岛 莫居暗室中,开目闭目同。 莫趋碧霄路,容飞不容步。 暗室未可居,碧霄未可趋。 劝君跨仙鹤,日下云为衢。 「游仙」贾岛 借得孤鹤骑,高近金乌飞。 掬河洗老貌,照月生光辉。 天中鹤路直,天尽鹤一息。 归来不骑鹤,身自有羽翼。 若人无仙骨,芝术徒烦食。 「枕上吟」贾岛 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 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岐。 「双鱼谣」贾岛 天河堕双鲂,飞我庭中央。 掌握尺馀雪,劈开肠有璜。 见令馋舌短,烹绕邻舍香。 一得。 2.关于贾岛的诗/gushi/jiadao.htm 上面是贾岛诗全集^^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3.贾岛资料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墓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 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 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贾岛(公元779-843),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房山)人。 唐代著名诗人。 唐开成五年(公元840),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 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 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 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尘缘未绝说贾岛 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 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 无本者,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之谓也。看来他要一辈子念佛了。 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子之礼。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士。 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 (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贾岛因带着一肚皮牢骚出家,所以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他在洛阳为僧时,当局规定午后不得出寺。 若换个出家人,不许出就不出。佛国无边,何处不可修心养性?然而他却觉得自由受缚,不能忍受。 于是叹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他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 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 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烦。 据说曾出了两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 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 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结果撞上“市长”大人车马,被拘一夕。 一次是去访问李凝幽居,于驴背上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 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未定。 神思恍惚,结果又撞上韩愈的车马。传说虽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痴迷,则是有根有据的。 他时刻想推销自己。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气冲斗牛,一副侠胆。其实他骨瘦如鹤,气短力微,只不过借剑喻己,想人赏识罢了。 唐代的举子要想在科场上显露头角,往往要疏通关节,寻找坚强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贱,朝中无亲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这个社会的不公。 他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压抑所致。他从裴度庭院经过,吟道:“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题兴化园亭》)裴。 4.贾岛诗艺术特色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 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 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 “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著有《长江集》。 扩展资料: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 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岛。 5.王之涣、贾岛、张俞、柳宗元分别是那个朝代的诗人王之涣(688-742) 唐代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山西太原)人.传世之作仅6首绝句,收在《全唐诗》卷253中。 贾岛(779-843)唐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张俞 张俞,字少愚,宋朝人,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屡试进士不第。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於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三)。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馀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陕。《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在现在山西省)人,唐代文学家和思想家。因为他参加了反对宦官和贵族大官僚的政治革新活动,所以长期受到权贵的迫害。他的散文题材多样,寓意深刻,文笔犀利,有独特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6.贾岛的事迹据《旧唐书》、《全唐诗话》以及苏绛为贾岛写的墓志铭等的记载,贾岛是当时范阳郡的人。唐代设置的范阳郡,包括现在的大兴、房山、昌平、顺义等县。这一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幽燕之地,英雄豪侠慷慨悲歌,成了传统的风气。正如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这位诗人显然想借此来表达他自己的心情。 然而,贾岛之所以成名,却并非由于他的英雄气概,而是由于他的苦吟。人们最熟悉的“推敲”的典故,便是出于此公身上。毫无疑问,写“僧敲月下门”当然比“僧推月下门”的句子要好得多。这几乎已经成了讲究炼字的一个最寻常的例证。可是,懂得这样一些起码的文字“推敲”的技巧,难道就可以称得起是一位苦吟的诗人了吗?问题当然不是这么简单。否则,成为一个大诗人也太容易了。 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而这些又都是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的。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叫人读了兴趣索然,那就不如无诗。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是到了他写成之后,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能是从作者用功的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欣赏的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 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渡桑干河》的诗写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于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的意思很曲折,而字句却很平易。这样就显得诗意含蓄,使读者可以反复地咀嚼它的意味。如果多用一两倍的字句,把它的意思全都写尽,读起来就反而没有意思了。在贾岛的作品中,象这样的例子太多,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举出什么例子才更好说明问题。 读过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韩愈非常赏识贾岛的作品。《全唐诗话》记载韩愈赠贾岛诗曰:“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星辰顿觉闲。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虽然有人说这不是韩愈的诗,但是这至少可以代表当时人们对贾岛的评价。后来的人常常以“险僻”二字来评论贾岛的诗,那实在是不恰当的。 尽管人们也能举出若干证据、说明贾岛的诗对于后来的诗坛发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宋代有所谓江湖诗派,明代有所谓竟陵诗派,以及清末同、光年间流行的诗体,一味追求奇字险句,内容贫乏,变成了形式主义。如果把这些都归罪于贾岛的影响,我以为这是不公平的。各个时代诗歌流派的优缺点,主要的应该从各该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寻找根源,前人不能为后人担负什么责任。贾岛的创作态度是很严肃的,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假若有人片面地和表面地模仿贾岛,以致产生了坏诗,这怎么能叫贾岛负责呢! 7.贾岛诗艺术特色贾岛五言律多变体,其中具有开阔境界的一类作品,后人常以具有“盛唐气格”进行称誉。贾诗中不仅有境界浑阔的诗句,而且还有一些通篇浑成、气势流畅的诗作。贾岛此类通篇浑融、境界开阔的诗歌相对集中于送别友人赴边题材的作品之中。 在表现手法上,贾岛诗歌的“盛唐气格”与其诗歌“尚意”的特色密不可分。与盛唐诗人之“尚情”不同的是,贾岛诗常从体认中来,所写之景并非盛唐诗人那种对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绘,而采取远观的态度对所描绘的景致进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种特殊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进而获得超人意表的审美感受,从而具有了类似于盛唐诗歌的奇丽与壮阔并存的艺术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对贾岛诗歌中那些描绘穷愁潦倒的生活状况、诉说怀才不遇的怨愤心情一类的作品表现出极大地关注,而相对忽略了浪仙其他特色与风格的作品,以至于在对贾岛做出总体评价时产生了较大的偏差。一提起贾岛,映入脑海中的不是骑着小驴推敲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的孤独苦吟者,就是联想到“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客喜》)的穷酸落魄相,要么就是因“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题长江》)一类的僻涩诗句怀疑贾岛心理或审美上出了什么问题,再就是总有人不理解像这样一个被后人视为行为怪异和性格孤僻的人怎么会写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或“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剑客》)诸如此类的诗句来。 8.唐代诗人贾岛的资料 贾岛的诗有哪些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