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清贫的诗词1.《贫居》唐.王建 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蠹生腾药纸,字暗换书签。 避雨拾黄叶,遮风下黑帘。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2.《贫交行》唐.杜甫 翻手copy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贫百居即事》宋度.陆游 月黑枭鸣树,灯残鼠穴墙。床空围纸被,室静爇枫香。 不恨言伤直,惟忧欲败刚。回头顾名利,百世永相忘。 4.《贫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贫甚戏作绝句》宋问.陆游 贷米东村待不回,钵盂过午未曾开。 饥肠雷动寻常事,但误生台两鹊来。 6.《咏贫士 其五》晋.陶渊明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岂不实辛苦,所惧答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2.五句关于春的宋词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钱惟演的木兰花,赵佶的宴山亭,张先的千秋岁。 古人总喜欢伤春,悲秋。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宋·陈与义《虞美人》 一般著名的词人都有关于春天的词。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小题2:(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苹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给出了两个理解角度,考生可以从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来答,也可以两个角度都兼顾到。组织答案时,可分两步,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相关诗句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注意自圆其说。上片,写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写得趣味悠然。黄鹂而可与语,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 词情宛转,妙在含蓄。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 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 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移舟去 。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 “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 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 ,突然下起雨来。借写梨花洒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 ,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 词人虽云“未成新句 ”,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