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字同叔。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能荐拔人才、善词,文章典丽,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他能诗,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 晏殊 2.北宋以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容若 读《纳兰词》,总忘不了里面那首《寻芳草·萧寺纪梦》.词曰:客夜怎生过?梦相伴绮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作者客行他乡,寓居古寺,夜间梦见了和妻子的恩爱缠绵.在这个浪漫的梦里,夫妇二人窗前联句,琴瑟相和;妻子一句“薄嗔”,尤其非比寻常.那说的是:要不是嫌外面凄凉,你怎肯回家伴我?它表面上似乎是埋怨丈夫,可这“恩怨相尔汝”的儿女情话,内里爱意却至真至深.然而依偎温存之际,灯花坠落,美梦消散;强睁倦眼,惟有佛门青灯寂寂相对;向时乐事,无非虚空.当然,以真幻对照、哀乐相映之法作纪梦词,多半是沿着东坡名作《江城子》的路数在走,算不上新鲜.可这一篇小令,情感表达毕竟是细腻的、独到的,不单写活了行役中人对妻子的思念,还透出浮生若梦的凄凉感.读者玩味之,恐怕是不难产生共鸣的.那么,写出如此深婉、缠绵之作的纳兰性德,会是怎样一个人呢?在词人的圈子里,上面这样的作品,似乎非漂泊在外的多情种不能道出.单有真情,却无真实的人生遭际,则情多半找不到激活的际遇,就会流于“无故寻愁觅恨”.而单有浪迹天涯的经历,却无敏感的情种灵心,则吮毫落笔,怕往往要犯空洞、粗豪的毛病.纳兰性德,偏就是一位长年奔波于行役途中的性情中人.熟悉“红学”的人多半知道,曾有不少老夫子,竟把他当作贾宝玉的原型.如此论断固不无捕风捉影之嫌,然而细究之,也多少是事出有因的.性德乃是康熙朝大权臣明珠之子.他的家庭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府一般,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明珠恰又是雅好艺文之辈.按《啸亭杂录》的记载,其人“居处无不锦卷牙签,充满庭宇”.这样,成长于斯的少年性德,自幼便在妙品名迹中神驰卧游,同时又衣食丰足、无俗务劳心.他曾对友人梁佩兰说:“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至语,以其言情而入微.”一句话,既道出了他的审美趣尚,也多少暗示了他的性格.而也就是这么一个从贵族家庭中走出的细腻公子,甫一入仕就当上了康熙皇帝的侍卫,而且是由三等直升到一等.这种经历,当然带给了他荣耀.可它终归也带给了这位年轻公子远离亲人、居无定所的生活.看看性德的履历,就能知道,从当上侍卫到英年早夭,短短八年左右,他几乎时时都在奔忙.康熙巡视京畿、驾幸汤泉、慰问边塞、祭祀白山、西游五台、南下江浙,每次都有他出警入跸、随驾扈从.尤其是康熙二十一年,他还跟随朗谈远赴黑龙江上游,为的是侦察俄军动向.可以说,作为皇帝的高级跟班,性德一入此道,就再没有了少年时代的潇洒自在、无拘无束,更鲜能得闲与妻儿长相厮守.既然如此,前举感人至深之作出自他手,又何足为怪呢?性德并非没有政治抱负,可三十一岁就撒手人寰,让他没有机会以事功知名.能让他时时为后人所纪念的,惟有那词人的身份而已.《寻芳草·萧寺纪梦》只是遗珍之一.倘若翻开一部《纳兰词》,读者自不难读到足可与之媲美的佳作.他出色的作品,不少与爱情生活有关.除了行役相思成为创作诱因,爱妻卢氏的早逝,尤其刺激他写出二十多首优秀的悼亡词来;这数量在此前词史上无人能及,质量也足以上比苏轼、贺铸.当然,他词作里吟咏边塞生活、感叹生命辛酸者,同样每有佳构.而他作词的典型特征就是兼得凄婉细腻与真率自然,颇有李后主、晏小山遗风.王国维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许之,或未必中肯,不过若说他至少为明清两代间一流词家,应当是不算过分的.。 3.北宋所有著名词人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张先、晏几道、秦观、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纲、李重元、孙光宪等。 1、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周邦彦 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 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 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 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4、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 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5、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邦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几道。 4.谁是宋词第一人这个问题争议古来已久,并不是我们。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排出谁第一。文无第一! 婉约中,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李清照也是大家。晏殊,晏几道,父子才高。 然,婉约之中,当推李清照与秦观。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以及声名不显赫但却是词水平非常高的贺铸。 被王国维称为集大成者的清真,周邦彦。 你要按词作数量?这想来不行,还是要按某教授所谓的精品数?那按他的说法是苏轼。这想来也不甚公平。还是按照王国维推崇的集大成者,周邦彦。这显然也是一家之辞。 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的代表人物,应该分个高低。那都是一家之辞。 5.谁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