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老爱老敬老的诗歌(10行~20行)】前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尊敬老辈,天经地义.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湿了多少观众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灵,说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话.一首歌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首歌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最普遍的真挚情感,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我不想把他们叫老人,我喜欢叫他们前辈.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除了道声好外,我不禁思绪万千…… “尊老爱幼”之说是谁提出来的,不曾考究,但皆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一词怎么解释?约定俗成的一些内涵,如供养尊敬父母.从大的范围来说,“尊老”实为“孝敬老人”.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别人的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谁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战国时期高居宰相之位的吕不韦曾写了一篇修身处世的文章——《孝是万事的纲纪》.文中提到:“人君孝顺,那名声光彩荣耀,可以让臣下信服而听从,天下都称誉.人君孝顺,臣就会忠心侍奉君王,做官清廉,面对危难而死节.士人民众孝顺,就会勤勉耕种,保国功战都坚定,孝是三皇五帝的根本要求,万事的纲纪.”君王尚且能以身做则,百姓效仿,自然可知. 纵观古今,我国有许多孝子孝孙的故事流芳后世.如在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有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仗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何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这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 线棰轻重甚关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顿起心酸泪湿襟. 是啊!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肩头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睛,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挂的音符.亲情啊,她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她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镜头中的“我的父亲母亲”.万物会随时间而模糊,可深刻在亲人皱纹里的亲情却不会模糊;万事会随空间而淡忘,可烙印在亲人老茧中的亲情却不会淡忘. 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家庭是温暖的家庭,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加入尊敬前辈的行列吧!让一个个小小的好习惯支撑起闪光的美德; 让一个个默默的美德支撑起深厚的修养;让我们用深刻的思想这一撇和坚实的行动这一捺,共同支撑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愿天下所有的前辈笑颜常驻。 2.孝亲敬老诗朗诵孝体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有三点,最重要的是要敬重父母,下来不能 做使他们感到羞耻的事情,再下来是要能尽赡 养义务。《礼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之事,是百姓基本行为准则。《孝经》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说明社会规范混乱,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挂在心上,一是为父母添寿而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而担忧,父母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论语》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用敬爱自己父母的感情来对待别的人,要与人为善。《孝经》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对于统治者,首先要有孝敬父母之心,才能治理天下。《孝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要时时想到父母,感念他们的辛勤养育之恩。同上 欲报之德,昊天无极: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天之大,子女怎样也无法报答。同上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时时刻刻保持美德,祖宗常赐你们善心。诗经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也是对他们的尽孝。《礼记》 要尽可能使他们生活充实愉快,心里时时想到他们的需要。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对于父母,一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还要向他们讲清一些道理。《礼记》。 生则敬养,死则敬享:对于父母,生前要尽心赡养,死后要永远追念他们的养育之恩《礼记》 孝: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对待父母时刻听从他们的吩咐而不感到不快,态度和缓地劝解他们而不感到厌烦,很辛苦地为他们做事而没有怨报,这就称得上是孝了,对父母不仅仅满足他们的衣食之需。《礼记》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儿媳妇侍奉公婆,就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舅姑指公婆《礼记》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对父母公婆这些长辈,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礼记》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儿子媳妇对长辈的孝敬,要体现在对长辈的态度上,不能顶撞不能冷淡。《礼记》 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乃下气怡声:去父母公婆往处,说话要低声和气,注意行为举止,不要冲撞他们。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夫妻关系融洽,就是家庭中悦耳的乐章《诗经》 丈夫公正,妻子依从;长者仁爱,幼者顺服。说明和谐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对于异性的长辈,也要时时挂在心上。《诗经》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兄弟关系手足,互相关爱不要疏远。同上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宗族兄弟的关系,也要依赖种种礼节来加以维护。《周礼》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要依赖礼来规范多处人际关系。《礼记》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懂得礼仪,就能使自己谦虚谨慎,就能够注意尊重他人。《礼记》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奉师老师,不懂礼仪就不能亲密师生关系。《礼记》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父亲慈爱,子女孝敬;兄长善良,弟弟友爱;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家庭里需要欢乐,不要把哀伤的情绪带进家庭。《礼记》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读书有读书的根本,做人有做人的根本。《围炉夜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良好的特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在少年时形成的,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影响。《三字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暖席,对双亲孝顺,要把他们的冷暖时时放在心上。《三字经》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东汉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兄长,兄弟友爱,要早早懂得这个道理。《三字经》 首孝弟,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首要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父子要亲爱,夫妻要和顺。《三字经》 3.有关敬老的诗歌养老院 作者:陶喆 倘若这个大院—— 是一株玄妙的苍树 它的每条枝上—— 终将落下一叶孤舟 在暴风雨夜—— 它不被波涛吞没 风平浪静时—— 海浪也不来推它 它只是静止的浮在 静静的回忆的海面 ——磋砣 当三月艳阳高照 游戏在沙漠的蝎子 遇上仙人掌的温柔, 它们的相逢—— 沐浴在炎炎烈日 而在这个世界上 一切终归时间统治 它几百年的臣服 ——在炎炎烈日 一瞬而逝的相逢 摘得永恒的皇冠 当年轻的眼睛 亲吻她的皱纹 她低下前额的衰老 令人欣羡的容貌 神伤透过发香 你会看到—— 她曾拥有怎样的美丽 对我来说——衰老 是灵魂的跳跃 是投向天堂的翅膀 像小鸟一样优雅 翻开云层的帐单 爱情只付出孤独 而这孤独的一页 不比一片羽毛更重。。。。 2、我自豪地告诉大家,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 是寒冬里的一把火; 是沙漠中的一泓泉; 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 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 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 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 才能远离孤独, 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 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 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 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 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 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3、牵起手,我们同一片蓝天下走, 抬头仰望星空,有你们留下的汗水和泪水. 俯首看着地,那金黄的麦子是你们宝贝, 就象我们, 舍不得放下,舍不得捧起. 看看身边的爷爷奶奶, 微笑之下藏着的皱纹什么时候又深了又多了. 想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让一个位,撑一把伞,换一个灿烂的微笑, 天空会多一颗闪亮的星星! 4.关于敬爱老人的诗朗诵《父亲与勇士》 诗人:春城阿海 当你呵护我的时候, 感觉这就是父爱, 当你呵斥我的时候, 感觉你就是老师, 每一个暑假的黄昏, 我都会悄悄地, 站在车站和码头, 默数你疲惫的身影, 为你含泪书写, 为你感慨高歌, 父亲啊!你是我心中的勇士, 你是我心中奋进的主流, 今夜世界欢呼走来, 与你举杯畅饮, 陪你挥洒希望的种子, 放置在希望的田野, 含笑迈向最美的光辉岁月, 我深深的拥在你的怀里, 为你高调执笔, 为你写诗, 啊!父亲与勇士。 5.尊敬老人的诗朗诵(一)孝敬父母歌 你知道,你怎样被奶水喂大? 你知道,你怎样哭闹到深夜? 你知道,你怎样学会走路? 你知道,你怎样长大成人? 切莫忘,你那自发双亲, 切莫忘,双亲受尽艰辛。 切莫忘,父爱崇高纯洁, 切莫忘,母爱像海一样深。 . 可记得,是爸爸送你入学? 可记得,是妈妈送你打针? 可记得,爸妈为你送寒衣? 可记得,爸妈送你出远门? 切莫忘,你那自发双亲, 切莫忘,双亲受尽艰辛。 切莫忘,敬老的民族传统, 切莫忘,尽孝是人类天伦。 《感恩》 岁月,抛落我一双又一双鞋子 风雨,脱掉我一件又一件衣裳 家园,赐于我一座又一座路标 母亲,永不疲倦地向我凝望 古老而又永恒的关爱 有时,母亲的手送我一程 有时,母亲的心送我一程 其实,送与不送都一样 我早已经知道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 都是你心头的牵挂 在岁月的山路上,我为你写下脚印 在风雨的旅途中,我记住你的笑容 在岁月的风雨中—— 我会带着感恩和虔诚,为你祝福 6.关于尊老爱亲的诗歌浑浑噩噩如一梦, 传来慈母唤儿声。 声声似有千均重, 声声铭刻在心中。 三九天,好大风, 风中有个白头翁。 七旬老父虽年迈, 依旧为儿去担惊。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岁月燃尽了,胡子与烟圈纠缠成一种苍白 爷爷用烟斗将日子化成模糊的烟圈 往事在我的呼吸中愈发沉重 我决定撕碎身体,卷成爷爷最喜欢的烟叶 燃成一缕清烟陪伴他老人家 直到永远 奶奶的手在劳累中起茧 我握着它,就如握着沉甸甸的岁月 奶奶的心开始越变越脆弱 轻轻的碰撞都会引起停滞 所以,我跟岁月耳语 用我的强壮与年轻去交换奶奶的衰弱 岁月只是沉默不语 那一年,奶奶去了 爷爷靠在门槛上的身影弯曲着 一双眼睛固执地对着星空沉默 一滴悄然欲坠的浊泪 掏空我藏在衣袖中所有的酸楚 夕阳 总是一惯的慈祥 为后辈付出的一切 从来不打算得到回报 在月亮的催促下 夕阳在使劲挥手 将余辉化作晚曲 告诉我们 他有多少 东升的太阳 7.关于尊老爱老敬老朗诵词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 离别 一缕月光斜射进屋子里, 在职幽静的屋子里, 慈祥的母亲正为子收拾行李。 想而欲止…… 阳光吞噬了黑暗。 驻步门槛再三叮咛,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泪水万语尽在不言中。 泪水浸润了北母的眼眶, 儿子泪水如同瓢泼大雨。 慈母依偎在门槛处, 久而不回。 儿子和身影, 消失在茫茫的巷口处。 时而拿出照片看了又看, 泪水飘落到照片上。 通电得知儿子成绩优秀, 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泪水再次流过眼眶, 这是幸福的泪水, 这是激动的泪水…… 幸福总是和泪水相伴随的。 张頔 别慈母 别慈母,泪沾襟。 月入云,人落泪。 众人去,母独留。 问母留为何? 母谓心难放,续又万叮嘱。 一一点头应,心中满悉怅。 别慈母,泪沾襟。 烛光闪,人无言。 闻母啼,匆抬头。 问母哭为何? 母谓子远别,实是太难舍。 开口尉母亲,无奈心惶惶。 别慈母,泪沾襟。 宽母心,泪行流。 母停泣,反慰子。 问母慰为何? 母谓心难过,不愿见子泪。 心乱无以应,母亲却已去。 刘蕊 离别前夜 在灯光的掩映下我收捡着行装, 在夕阳的衬托中母亲在忙碌着。 母亲的背景还是那个老样子, 她在夜暮来临前想把我装进她眼里。 夕阳落下一轮弯月挂天空, 我忆起往事, 仿佛母亲读懂了我的心, 与我一直觉浸在回忆中。 我忆起她不辞辛苦来照顾我, 我忆起母亲给我做的饭菜。 悄悄的她帮我收拾好了行装, 她以那充满复杂感情的眼光告诉我, 好好地走吧,只要想想这个家就可以了。 母亲并没有与我说什么, 只是用心灵与我沟通, 在这离别前夜。 我们不说什么互相思念的话。 只用多年来我与母亲的感情, 一个眼光,一个熟悉的动作。 母亲不坐在那里, 而是悄悄走去, 带去一片温馨。 蔡运楷 将离别 将离别, 时非长,程非远, 慈母泪千。 细细理行囊, 备物堆如山。 执手嘱万言, 涛涛江水绵绵。 辛酸苦恼, 系子心田。 子至心田。 回首望见, 仍在堂前。 上路才知, 肩上包裹沉甸甸…… 张天鸣 薄公英 漂漂荡荡,流浪远方。 你赢弱的身躯, 似在风中轻轻颤动。 嘴唇微微在动, 在为你远离故土的儿女轻声祝福。 恋恋不舍,不愿离别。 你坚强的心, 激励着飘在异地的我们; 泪水默默地涌出, 难道不相为儿女送去甘露? 面向阳光,勇敢地走。 你的愿望终于成真, 我们,这薄公英的儿女, 终于在远方扎下根,开出花。 而你, 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家。 胡漪 别离 晚秋的叶 纷纷离开养育它们的树, 叶没有忘记树对它的滋养, 树依依不舍的放开叶, 叶随风远行。 成熟的果 纷纷投入大地的怀抱, 果没有忘记枝藤对它的教养, 枝藤轻轻松开手, 任果实滚向远方。 长大的人纷纷离开家投入社会大潮。 儿行千里母担忧, 但长大的人牵记着母亲的爱。 母亲噙泪送儿行, 儿在风浪中冯荡。 8.关于敬老的诗歌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希望能帮到你,请采纳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采纳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9.孝亲敬老诗朗诵孝体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有三点,最重要的是要敬重父母,下来不能 做使他们感到羞耻的事情,再下来是要能尽赡 养义务。《礼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天经地义之事,是百姓基本行为准则。《孝经》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说明社会规范混乱,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挂在心上,一是为父母添寿而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而担忧,父母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论语》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用敬爱自己父母的感情来对待别的人,要与人为善。《孝经》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对于统治者,首先要有孝敬父母之心,才能治理天下。《孝经》 哀哀父母,生我劬qu劳:要时时想到父母,感念他们的辛勤养育之恩。同上 欲报之德,昊天无极: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天之大,子女怎样也无法报答。同上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时时刻刻保持美德,祖宗常赐你们善心。诗经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也是对他们的尽孝。《礼记》 要尽可能使他们生活充实愉快,心里时时想到他们的需要。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对于父母,一是要充分尊重他们,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还要向他们讲清一些道理。《礼记》。 生则敬养,死则敬享:对于父母,生前要尽心赡养,死后要永远追念他们的养育之恩《礼记》 孝: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对待父母时刻听从他们的吩咐而不感到不快,态度和缓地劝解他们而不感到厌烦,很辛苦地为他们做事而没有怨报,这就称得上是孝了,对父母不仅仅满足他们的衣食之需。《礼记》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儿媳妇侍奉公婆,就要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舅姑指公婆《礼记》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对父母公婆这些长辈,要有礼貌,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礼记》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儿子媳妇对长辈的孝敬,要体现在对长辈的态度上,不能顶撞不能冷淡。《礼记》 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乃下气怡声:去父母公婆往处,说话要低声和气,注意行为举止,不要冲撞他们。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夫妻关系融洽,就是家庭中悦耳的乐章《诗经》 丈夫公正,妻子依从;长者仁爱,幼者顺服。说明和谐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对于异性的长辈,也要时时挂在心上。《诗经》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兄弟关系手足,互相关爱不要疏远。同上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宗族兄弟的关系,也要依赖种种礼节来加以维护。《周礼》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要依赖礼来规范多处人际关系。《礼记》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懂得礼仪,就能使自己谦虚谨慎,就能够注意尊重他人。《礼记》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奉师老师,不懂礼仪就不能亲密师生关系。《礼记》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父亲慈爱,子女孝敬;兄长善良,弟弟友爱; 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家庭里需要欢乐,不要把哀伤的情绪带进家庭。《礼记》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读书有读书的根本,做人有做人的根本。《围炉夜话》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良好的特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在少年时形成的,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影响。《三字经》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黄香九岁,就能为父亲暖席,对双亲孝顺,要把他们的冷暖时时放在心上。《三字经》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东汉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梨让给兄长,兄弟友爱,要早早懂得这个道理。《三字经》 首孝弟,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首要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父子要亲爱,夫妻要和顺。《三字经》 10.敬老诗歌朗诵儿时的梦 不明白昨日还在树下懒洋洋享受着阳光的小孩, 如今如何成长得如此高大…… 他还记得吗?糖浆色黄昏中父母牵着他,三人的幸福如同他们的身影一般在落日下被无限拉长。 他还记得吗?夏日的风吹动着风铃的清脆声响,是风在与他对话。 他还记得吗?小溪中浅浅的冰凉流水刚漫过他的膝盖…… 艳阳高照下那晾晒在竹竿上如旗帜般迎风飘扬的雪色床单, 剥漆篱笆下乌黑泥土中的牵牛花和蜗牛竞赛在无声攀爬。 蝴蝶成双成对地在菜田里舞动斑斓的蝶衣, 知了没完没了地吵闹,午后的空气闷热得有一些让人暴躁…… 儿时的梦,好似一张泛黄的默片,在生锈的铁盒里躺了好久好久。 儿时的梦,好似一只彩色的气球,转载着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在天空自由飘荡。 独自一人在入夜的草地上发呆,凝望着夜空的繁星,幻想着它们拥有着如史诗般的传说, 脑海中勾勒出每一个星座的轮廓,然后再给它们杜撰姓名,便成为了童年的秘密。 将重要的“宝藏”藏起,和最要好的朋友约定,那永远都是我们唯一的宝藏。 朋友总说树上的风景是世间最美丽的风景,为此他没少爬树挨父母的骂,可是, 唯有在树顶,他看到了最美的朝阳和晚霞。 常常和朋友把面包偷偷藏起,喂给了流浪的小猫小狗,然后自大地感觉自己如同救世主般善良。 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是兴奋异常,觉得自己就好像世界之王,月光下的世界,宁静得仿佛只属于他。 即使是上课也偶尔心不在焉,幻想着在如同棉花糖的雪白云朵里打滚的感觉, 幻想着彩虹的另一边便是伊甸天堂,幻想着每一朵花是否就是精灵的家…… 儿时的梦,好似一个梦幻的皂泡,在纯洁的灵魂中升华。 儿时的梦,好似一本厚厚的童话,尽管有泪水,但是结尾终究是幸福的完美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