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牡丹的诗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2.有关杜丹的诗句河南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亦倾城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海棠憔悴杜丹愁,只恐韶光容易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李白沉香亭咏牡丹 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把牡丹和杨贵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帝恩。 从结构上看,第一首从空间写,引入月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写,引入楚襄王阳台,汉成帝宫廷。 第三首归到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以第一首春风与第三首春风,遥相呼应。 一首第一句,见了云便想起贵妃的霓裳羽衣,见了牡丹花便想起贵妃玉容。下句露华浓,进一步点染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他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 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实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 第二首指出楚襄王为中神女断肠,那及眼前的绝代佳人。 再说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玉貌的杨妃,不须脂粉,全是天然绝色。这儿以压低神女和赵飞燕来抬高杨妃。 第三首一、二句把牡丹、杨妃、玄宗三位融合一体。倾国美人当指杨妃,第三句中“春风”二字即君王之代词。 唐玄宗对此诗很满意,后人编造说,高力士因李白命脱靴,认为受辱,乃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这是不可靠的。 3.有关牡丹的古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唐·韩愈<答张十一>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4.关于洛阳牡丹诗句洛阳牡丹 宋代:梅尧臣 朗读: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天下真花独牡丹。 《牡丹种曲》 唐朝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白牡丹》 韦庄(唐)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5.谁有 李白牡丹诗三首清平调词三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 牡丹诗 是 李白 在长安任翰林供奉时奉旨所作,读来只觉得春风满纸、花光满眼。 天宝年间,皇宫御苑里的沉香亭畔,姹紫嫣红的牡丹开得正艳。沉醉在这和暖的东风里,唐玄宗和杨贵妃兴致正浓。 当时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也来高歌助兴,博学多才的唐玄宗却嫌原有的歌词都是些陈词滥调,于是特意召来 李白 重谱新章。当时, 李白 却在酒楼上喝得大醉,人们将他抬过来的时候,他依旧沉醉未醒。 唐玄宗亲手用龙巾给他擦面,宫女们含了冷水喷在 李白 的脸上,让他醒酒。 李白 酒醒后,下笔如飞,在金花笺上一挥而就,写下了这三首传世名作。 唐玄宗让李龟年高歌,自己也吹起玉笛,这场盛会真是意兴风发,痛快淋漓。唐代人们最喜爱的花是牡丹,唐代最繁盛的时候是盛唐,唐代最靓丽的美女是杨贵妃,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是李太白,所有的精彩都在这《清平调》的诗篇中聚集,给我们留下无比神往的盛世剪影。 6.描写牡丹的诗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 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赏牡丹》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 ——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 ——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 ——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7.关于牡丹花的诗词已落牡丹 宋·宋祁 世间最有不胜妍,愁对韶华欲暮天。 已被风开又风落,要为人羡即人怜。 清平乐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椅栏杆。 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红低向南,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8.唐代写牡丹的诗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更多 / 搜索牡丹 可找到相关诗词308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