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基2015年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翻译(11---15)11.孟子斥许行【原文】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翻译】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可能又种地又兼着干。”孟子说;“这样说来,那末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又种地又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 况且一个人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都要具备,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带着天下的人奔走在道路上不得安宁。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 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当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 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 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唐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 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 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即使想要耕种,行吗?”12.长沮桀溺耦而耕【原文】长沮、桀溺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3]。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4]?”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5]”曰:“是也。”曰:“是知津矣[6]!”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7]?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8]?”耰而不辍[9]。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10]:“鸟兽不可与同群[1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2]?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3]。” [注释] [1]该文选自《论语·微子第十八》。2 [2]长沮(jǖ)、桀溺:指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 长、桀,都形容高大;桀,通“杰”。沮,低湿的洼地。 溺,指浸在水洼中。耦(ǒu)而耕,两人并耕。 [3]津:渡口。[4]夫(fú):彼,那个。 执舆:即执辔(缰绳)。舆前驾马有辔,所以执辔也叫执舆。 [5]与:同欤。[6]这句是讥讽孔子周游列国,熟知道路,不用问别人。 是:代词,当“这个人”讲。[7]滔滔三句:意思是说,今天下皆乱,诸侯无贤者,你将和谁去变异这乱世使它治平呢?滔滔:水弥漫的样子,喻世上的纷乱。 因问渡口,故借水作比喻。而:同尔,你。 谁:指当时诸侯。以:与。 “谁以”二字倒用,犹与谁。易:改变。 [8]辟:同避。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 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而:你,指子路。 辟世之士:指隐者,长沮、桀溺自谓。“与其”和“岂若”相呼应,等于现代“与其”和“不如”相呼应。 [9]耰(yōu):用土覆盖种子。辍:停止[10]怃然:怅然,失意。 [11]鸟兽句:鸟兽(我们)不可以跟他们同群。既不能隐居山林,必须在社会中生活。 [12]这句是说,我不跟人群在一起还跟谁在一起呢?这是说不能隐居。斯:这。 徒:徒众。斯人之徒,等于说人群、世人。 [13]天下有道两句:意思说,倘若天下有道,我就不参与变法的工作了。【译文】长沮、桀溺两个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 长沮问子路说:“驾车子的那个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他早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子路又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是的。” 桀溺说:“(天下已乱,)好像滔滔的洪水,到处都是这样,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人,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就不停地往种子上盖土。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 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会和你们一起来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13.逍遥游【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3 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 2.2015年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套题28套答案中考课内文言文目录: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于安乐 孟子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中考文言文题目题型 第一类 文言文字词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实词 二、文言文虚词 方法揭秘 一、联系语境 二、存疑对照 三、注重积累、找寻规律 附录一 常考实词清单 附录二 常考虚词清单 第二类 文言文断句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文言文朗读节奏 二、文言文断句 方法揭秘 一、整体感知,自然断句 二、把握词义,准确断句 三、借助语法,合理断句 附录 文言文句式 第三类 文言文翻译 考点分析 考点详解 一、落实重要实词 二、把握句式特点 三、领会语句大意 四、关注文句语气 疗法揭秘 一、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二、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第四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鉴赏 第五类 文言文综合训练 3.中考古诗文阅读精炼 答案《中考古诗文阅读精练》参考答案 【《跛足虎》参考答案】 3、⑴于是远近的人都说和尚能降伏老虎。⑵老虎舔了血觉得很甜,又嫌血没多少。 4、恶人就像老虎一样,无论你怎样对他好,他都不会改变其本性。 【重要词句】 1、有草庵焉【有一座茅草屋在那里】 2、饲以粥饭【用粥饭喂养】 3、居则膝侍【住在茅草屋里时就跪在地上】 4、客有过庵者,虎亦回旋妥适【有客人拜访茅草庵,老虎也跟着和尚来回走动地招待客人】 5、自是,虎出没路间,见人即噬,伤害甚众。【从此,老虎在路旁出没,看见人就吃,伤害了很多人。】 【《周访传》参考答案】 3.⑴王敦把他当作隐患,但害怕他的强大,不敢有异心。⑵这是将士们冲锋陷阵的结果,我有什么功劳呢? 4.⑴从他救济穷困,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扶危济困、乐善好施、善良仁厚的人;⑵从他举荐陶侃、击走狱吏、讨伐华轶、平定江州,可见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⑶从他不谈论自己的战功,将功劳归于将士用命,可见他是一个不重功名、谦虚淡泊的人。 【重要词句】 1、避地江南【躲避战乱来到江南】 2、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吴地平定后,(他)就在庐江寻阳安家了。】 3、果于断割,周穷振乏【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 4、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周访被察举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上甲令,都没有去上任。】 5、自归于帝,帝不之罪【自己到元帝跟前自首,元帝没有怪罪他】 6、务农训卒,勤于采纳【致力于农业生产和训练士兵,勤于选拔人才接纳谏言】 8、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周访的威严风范树立之后,远近的人都愿意归附,智慧勇气超过常人,成为中兴名将。】 9、性谦虚,未尝论功伐。【(他)性格谦虚,从来不曾谈论自己的功劳。】 10、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别人做了一点好事,很少不自夸的。你有这么大的功劳,却不说一句,为什么?】 11、士以此重之。【将士因此更加敬重他。】 【《探春》参考答案】 1、“犹能”说明百花虽未生发,然而犹有落梅值得醉赏,“待”表现作者正好整治杯盘,迎候春天的信息,共同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2、“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象中的百花争妍的春天景象;“一手裁”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天造化之功的赞赏。 4.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