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小班歌唱活动《谁唱歌》教案一、活动名称: 音乐游戏——《谁唱歌》 二、设计意图: 本班幼儿初次尝试音乐游戏,通过活动掌握和分辨几种动物的叫声特征。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辨别和模仿能力。 3.引导幼儿掌握几种动物叫声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歌曲磁带《谁唱歌》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放歌曲录音,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小朋友这首歌曲好听吗?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小鸟怎样叫? ——小猫怎样叫? ——汪、汪、汪,谁在叫? (二)基本部分:组织幼儿参与游戏随音乐一起做模仿动作 ——谁唱歌儿吱、吱、吱?(小鸟唱歌吱、吱、吱!) ——谁唱歌儿汪、汪、汪?(小狗唱歌汪、汪、汪) ——谁唱歌儿呱、呱、呱?(小青蛙唱歌呱、呱、呱) ——现在小朋友知道刚才是谁在唱歌了吧? 2.古诗听弹琴教案怎么写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1]。 3.初一语文上册《古诗四首》文章下解释急需观沧海》 曹操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本诗思想感情是什么?抒发了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3.分析颔联中“争”和“啄”好在哪里?“争” 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 这两句着重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活力与生机。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天的歌手,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刚飞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不知要将家安在谁的屋檐下。 5.描绘“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画面。 缤纷的野花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绿,才刚刚盖过马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盘旋。他走过横架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落山了,他已经无处投宿,迎着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孤寂、愁苦、悲凉的情感。 4.中班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一、课前准备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二、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1.出示诗歌;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 大家别着急!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草原!师:大家同意吗?是的。 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 谁说说?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生:(齐声)8年了!师:8岁是8年,1岁呢?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师:1岁就是一年 ,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 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 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 “烧不尽”就是烧不——生:(齐声)就是烧不完!转自手机诗词殿堂m.diantang.cn/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 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 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小草很坚强。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生:是顽强!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 5.中班古诗长干行教案李白《长干行》 其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日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江。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作品简介】 《长干行》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通过一个女主人的口吻,写她对经商在外的丈夫的怀恋。 全篇通过人物的独白,辅以景物相衬,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诗的情调爽朗明快,真挚动人,且还带点故事性。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 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注解】: 1.妾:古代妇女自称。初覆额,指头发尚短。 2.剧:游戏。 3.骑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骑。 4.床:指的是井边的护栏,《静夜思》中的也是这个意思。弄:逗弄。 5.无嫌猜,指天真烂漫。 6.羞颜句:指结婚后,就一直含着羞意了。 详见下面的低头两句。未尝:《全唐诗》校作“尚不”。 7.始展眉:意谓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间显现出来。 8.愿同句:意谓愿意永远结合在一起。 尘与灰,犹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尘也要在一起。 9.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 事见《庄子·盗跖》。《战国策·燕策》也以此为信行的范例。 10.岂上句:因深信两人的情爱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决不会成为望夫台上的人物。望夫台,类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传说有好几处。 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归,妻子便在台上眺望,日久变成一块石头。王琦注引苏辙《栾城集》,说是在忠州(今四川省忠县)南。 11.瞿塘:峡名,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东。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 每年阴历五月,江水上涨,滟滪堆被水淹没,船只不易辨识,易触礁致祸,故下云不可触。古乐府也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语。 12.猿声句:三峡多猿,啼声哀切。 13.门前句:意谓女主人常望着丈夫出门时的踪迹而等待着,只见踪迹上都已生出青苔了。 迟(直zhí),等待,一作“旧”。 14.蝴蝶黄:明杨慎说是秋天时黄蝶最多,恐系附会之说。 黄:《全唐诗》作“来”。 15.此:指蝴蝶双飞。 16.坐:因而。 17.早晚:何时。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省东部。 18.不道远:不会嫌远。 19.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的江边上。据陆游《入蜀记》说,自金陵(南京)至长风沙有七百里。 地极湍险。 20.《长干行·其二》又作张潮诗,黄庭坚亦作李益诗。 【韵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滪堆。 五月水涨滟滪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评析】: 李白的这首《长干行》(其一)在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对商妇的各个生活阶段,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侧面的描绘,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副副鲜明动在的画面。 它的不少细节描写是很突出而富于艺术效果的。如“妾发初覆额”以下几句,写男女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动作,活泼可爱。 “青梅竹马”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又如“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女子初结婚时的羞怯,非常细腻真切。 诗人注意到表现女子不同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作简单化的处理。再如“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思妇内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动,深刻动人。 这里不妨拿李白另一首也是写思妇之情的《江夏行》来作一比较。《江夏行》也是佳篇,但其。 6.中班幼儿古诗教案早发白帝诚城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谁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欣赏古诗。 师:“今天,徐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教师完整朗诵古诗)请你们听仔细了哦! 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 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今天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 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完整朗诵,注意节奏) 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教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 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听的很仔细。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出示猿,小舟的图片。(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先听老师来念一遍。(边打节奏,边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念古诗 1.教师指导幼儿朗读。(注意节奏) 2.幼儿集体朗读。(教师声音放轻) 3.请个别幼儿表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束: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可棒了。现在,我们一起在来念一遍,好不好?(用好听的声音,注意节奏,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