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鉴赏春夕

1.诗歌鉴赏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旁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2.《春夕》诗歌鉴赏崔 涂所作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九。

下面是安徽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研究员何庆善先生对此诗的赏析。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书怀》)。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读着这样的诗句,谁都会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上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

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

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

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得到。

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答案来源:百度百科。

3.崔涂《春夕》的赏析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4.古诗词鉴赏崔涂《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韵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评析】?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

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

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 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个人见解】 根据前两句也可看出来这只大雁已经离群,到了第三句,即颔联首句,这只大雁在雨中悲鸣却找不到同伴,最终确定了它确实成了孤雁。

5.请对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加以简要分析

春 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

《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

“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

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

上句巧写梦境!……”听着子规啼!子归,音讯杳然:“子归。“楚城”。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尾联**自嘲。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意思是说,而且互相烘托、陇等地为客。

公元888年(唐僖宗光启四年)举进士,构成一片清冷,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烘托! 上一联以景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一个“唯”字。

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唐代诗人。这句中的一个“动”字。

这首诗情切境深,岁月无情,依依为她送别,如蝴蝶梦与家万里,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字礼山,庄周还是庄周、彷徨的心理,泛指湘鄂一带,情调抑郁低沉、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

这三层,假如我要回去,仕途坎坷、映衬。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三层。

“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这一联进入正题,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

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愁惨的气氛。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一层比一层深,风格沉郁,虽然有趣,对仗工整,饶有情味。

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秦,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

诗人仆仆风尘,感情真切,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想着蝴蝶梦!从暗用五湖典故看:由思乡而入梦,二层,多羁愁别恨之作。《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一虚一实。

“故园书动经年绝。 蝴蝶梦中家万里,翩翩飞舞于花间,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崔涂曾久在巴,“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自是不归归便得。 诗一起笔?”这两句是倒装,难以解脱,子规枝上月三更;蝴蝶梦与子规啼,韵律和谐。

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写得极为精粹,夜间便结想成梦、陇等地作客,逼真地传达出来了、鄂,因景抒情。春天万物萌生,春花凋谢,但梦醒以后、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

由于游子日有所思。 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忧心如焚。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岂不更加空虚;子规啼唤,华发春唯满镜生。 故园书动经年绝,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写“春夕”,毕竟虚幻而短暂,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一乐一悲,醒来之后。

终生飘泊久在巴,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这里的“归”字。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

读着这样的诗句。 自是不归归便得。

“蝴蝶梦中家万里、湘,五湖烟景有谁争,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华发春唯满镜生,愁上加愁,一声一色,游子的心;子规啼与三更月,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湘、蜀、失望,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梦醒而更思乡、凄凉、蜀、鄂!这里。然而,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这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五湖烟景有谁争、秦:春水远流,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是传诵的名句,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

[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崔涂 (854~,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月光如水。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

这里,墨中藏意,蝴蝶还是蝴蝶,一层,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便能够回去,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凄婉动人,笼罩全篇。后四句直抒心曲,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更加触动思乡之情,缘情写景。

如此深愁,令人触目伤怀,欣欣向荣春 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

6.七言律诗《旅怀》(崔涂)的赏析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

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

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

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读着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什么程度?是“华发春唯满镜生”。

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

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旁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

①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家园依旧远隔万里,空虚和失望更加触动了思乡之情。

②对比手法: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梦中变成蝴蝶回到家乡的快乐与现实中子规啼叫,月色冷清、凄凉的思乡之苦。

③渲染(烘托):由蝴蝶的翩翩起舞回到故乡,营造渲染了一片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温暖氛围,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④运用典故:分别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

(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并作解释各给2分)

小题2:

春逝之伤,年华易逝,人生迟暮之悲;思乡之苦,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之忧;仕途坎坷,功业无成的感伤;不甘心而不肯还乡的无奈;对范蠡的羡慕和归隐的渴望。(答到任意3点给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颔联虚实结合,以景写情:“蝴蝶梦”,有化用“庄生梦蝶”之意;“子规”,即杜鹃鸟,叫声犹唤“子归”。诗人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然而,这只不过像是“庄生梦蝶”而已,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在享受了片刻回乡之乐以后,诗人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在万里之外 。更何况又正是月凉如水、子规哀啼的时候,听着“子归 !子归!”的哀哀啼唤,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一叫一回肠一断”!(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这该是何等的痛苦悲伤!诗人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楚、愁惨的气氛。意境曲折幽深,有令人黯然落泪的感染力。它真切地传达出了漂泊异乡游子的凄凉悲愁情怀,成为传诵不绝的名句。

小题2:

试题分析:

首联上句即言水流花谢,春去无情,顿生愁绪;下句思乡,不怨春风不带他回故乡,却言他送春风过楚城。

颌联上句写梦境,身化蝴蝶回到万里之外的家乡,聊慰思乡情怀,于虚幻世界得到一丝快乐;下句写梦醒时分,仍在他乡为异客,现实世界残酷,三更月色格外愁人,树上杜鹃啼叫“子归”更显凄凉。

颈联写家书久绝,暗示社会动荡;自己华发满头乃忧国思乡所致。

尾联自嘲,家乡烟景美好,如果想回家还是可以回去的,却是自己彷徨下不了决心回乡。流露了前途迷茫,欲罢难休,苦闷彷徨的复杂心情。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1:颔联运用虚实相生(虚实对比或者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上联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家园,“蝴蝶”状梦境美妙和归家的快乐,下联写梦醒后三更半夜听到子规(杜鹃)鸟的哀啼,营造了一种悲苦凄凉的意境,梦中归乡是虚,子规哀啼是实,虚实相生(虚实对比),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3分)(如果扣住上联答用典,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悲苦之情给2分;扣住下联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了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思乡的悲苦之情,给2分。上下联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感情正确给5分。)

小题2:“故园书动经年绝”表明作者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家书,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家书,了解家乡和亲人情况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作者因收不到家书的孤独愁苦之情。)(2分)“华发春唯满镜生”表达了作者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表达了作者归乡还是漂泊,归隐还是宦海苟且的矛盾心理。(2分,)答渴望辞官归隐之情给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抓住颔联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由“梦”可知,上句为虚写,由“子规”“三更”可知,下句为虚写,故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从“蝴蝶”的典故,“家”可得出作者梦中归家的快乐;“子规”哀啼,渲染的是凄凉气氛,“三更”表现了作者的孤寂。综合起来便可得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可根据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书”“绝”表明家信很久没有收到,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渴望了解故乡及亲人的情感。由“华发”“满镜”可联想到诗人的年老,故可从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角度作答。可结合着“五湖”的典故,来理解“不归”“归”,“不归”应是指继续为官,“归”应指作者归隐或者归乡,由此可体会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9.请写有关“七夕”的古诗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 唐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年代】:元 【作者】:乔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内容】: 崔徽休写丹青, 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 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鹊桥仙 【内容】: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年代】:宋 【作者】:杨朴 【 题 】:七夕 【内容】: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行香子 【内容】: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年代】:唐 【作者】:赵璜 【 题 】:七夕诗 【内容】: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年代】:唐 【作者】:徐铉 【 题 】:驿中七夕 【内容】: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 题 】:七夕 【内容】: 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绛河浪浅休相隔, 沧海波深尚作尘。

天外凤凰何寂寞,世间乌鹊漫辛勤。 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年代】:唐 【作者】:权德舆 【 题 】:七夕 【内容】: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兢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马嵬 【内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七夕 【内容】: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年代】:唐 【作者】:崔颢 【 题 】: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 【作者】:崔涂 【 题 】:七夕 【内容】: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年代】:唐 【作者】:林杰 【 题 】:乞巧 【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七夕 【内容】: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颢 【作品】: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古相送 【内容】: 行人卜去期,白发根已出。

执君青松枝,空数别来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且愿车声迫,莫使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年代】:隋 【作者】:陈子良 【作品】: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内容】: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1 已赞过 其他回答(2)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著名的是第一首和最后一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