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汉水银梭的诗句

1.汉中汉水银梭怎么样

中国十大名茶—汉水银梭

汉水银梭的原产地是陕西省南郑县,没有多么长远的历史,说到底是纯商品茶。是当地的某茶果公司,初衷是为了业务增长,开发研制而成。

商业动作带来了公司原本没有想到的成功,茶叶不但在1986年通过国家的品质鉴定,名气还越来越大。一些技术人员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改良。于是,茶区开始在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上游推广种植,产量在经济的刺激下很快就有了提高。同年,以产地和外形作为主要依据,得到“汉水银梭”的冠名。“汉滨银锋”也借其锋芒,跻身陕青。 秦岭以南的巴山北麓,其气候对于茶叶生长来说非常有力,因为雨水不但充足,而且有些特殊的规律。对秦茶稍有兴趣的人,都会不经意地稍稍关注一下这个地区。

平利县就在巴山北麓,境内的八仙镇以山地为主,海拔达1000米以上,名列8大秦茶的“八仙云雾”,就产于此地。 小有名气的“岚皋剑春”、“龙安烘青”也在左近出产。

位于安康市西南汉江上游15公里处的瀛湖,不但是安康市的主打景点,而且是“瀛湖仙茗”的主要茶区。瀛湖仙茗,产量极少,很少有机会可以喝到。

巴山北麓“三峰峭立,二水环绕”的午子山,不但是陕南道教活动中心,更是闻名遐尔的“午子仙毫”系列茶的主产区。“午子翠柏”、“西乡翠芽”等都深深扎根在这里。

汉水银梭虽然与午子茶属于近邻,但是在滋味上与午子差异显著。午子仙毫有着浓郁的秦茶特点,而汉水银梭,带有浙江绿茶的鲜,河南绿茶的爽、安徽绿茶的活。香气上也和秦茶不走一路。我常想,说到陕青的叛逆,那首推汉水银梭了。

所以,如果不特别说明,品茶者很难判断出银梭是秦茶。精品汉水银梭的鲜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但是我们喝到的多半,不是这样的精品。制茶的手法参照龙井,加上“银梭”的名字,茶形都要特意做出扁平似梭,但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毫丢了很多。我推测,叛逆的来源,这也是一个因素。中国茶经》中原文介绍:

汉底柔嫩、芽头肥壮、黄绿匀亮。

2.“汉水银梭”这种茶怎么样

汉水银梭 【简介】 汉水银梭,属于新创半炒半烘型绿茶,是江北名茶之一,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南郑县,茶叶因外形扁平似梭有白毫,产于汉水上游,故名。

精选多毫的一芽一叶到一芽两叶制成,色泽绿、滋味醇、香高、汤色绿明、叶底绿明,以其“香高、味醇、色翠、形美”享誉市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等17项大奖,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并被指定为国宴用茶。 汉水银梭,产于陕南汉中地区南郑县洪山丘陵区,由王国志、钟继红等人创制。

于1984年由南征鲜蚕茶果开发公司开始研制,1986年通过鉴定。 汉水银梭以生长在高山云雾中的良种茶树为资源,采其柔嫩多毫的芽叶,运用精湛技术选用多毫的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精制加工制成。

外型扁平似梭,翠绿披毫,嫩香持久,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耐泡回甘。该茶由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鉴评并命名,主要用于社会名流及接待贵宾饮用的上乘佳品。

【产地】 南郑县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

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 南郑县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于夏商时期,唐代已有“梁州出名茶”的记载。

北宋“茶马贸易”的繁荣正是南郑茶业兴盛的写照。全县茶园总面积已达6.02万亩,茶叶总产1745吨,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成为陕西省六大茶叶优势产区之一。

茶区地处秦岭以北,巴山南麓,汉水上游,为陕西古老茶区。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茶园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300米处,鲜叶品质优异。中科院院士、茶学泰斗陈宗懋曾赞誉“南郑茶园的生态条件是中国最好的”。

【品质】 成品扁平似梭,翠绿批毫; 嫩香持久并带花香,汤色浅绿,清澈明亮,滋味鲜出、耐泡回甘; 叶底柔嫩、芽头肥壮、黄绿匀亮。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

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采制加工】 清明前后三、四天,嫩芽初迸,叶瓣儿刚“开眼”,形似莲心,条素均匀,身披浓厚的白雾,芽叶新鲜,制一斤汉水银梭,需菜鲜芽六万多个,大约五、六斤,故而极为珍贵,称为上等佳品。一棵很密的茶树上,找不出二、三十个新芽儿,一亩茶园采不了三斤,叶片上白白的茸毛间,散发出一种能洗净肺叶的清香。

半斤左右的鲜芽,这大约能炒六、七钱成品。抖、挤、甩、挺、拓、扣、抓、撒、压、磨,这是制高级“银梭”的十大传统手法。

随着叶腥味的消失,锅中鲜嫩的叶芽儿就焙炒成了绿中透黄的精品。新制的“银梭”长不足寸半,扁平而两端尖细,大小长短均匀,如毫似梭,别具特色。

一色的单叶苞芽,毫芝若霜,据说,营养价值尽在通体的霜色中。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

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杀青对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2)揉捻,揉捻是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

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3)干燥,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

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冲泡】 茶入滚烫的85度开水中,约二、三分钟,汉水银梭开始纷纷舒展嫩绿的蕊芽,摇曳枝头、亭亭立玉在透明的杯底。汤色澄碧而清冽,气息馥郁而沁芳,数滴入喉,如兰的清香味充满齿颊。

初感有些微苦,徐徐啜饮,后味甘甜,怡情悦性。大口饮之,回肠荡气,顿觉置身翠绿深处,犹如回归自然,神清目朗。

头汤淡黄。叶型不整。

汤香淡,有青草气。仿佛新雨后走过草地。

一水口感淡甜,香气不显。茶汤下咽后,有津。

5分钟后有浅豆香。二水入口香气出,和午子仙毫香气接近。

雅而长,幽而艳,香气愈浓,明显感觉到汉水银梭的香气极盛,幽艳动人。 【荣誉】 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

1987年获省优产品奖。 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优特新产品奖和中国星火计划铜奖。

1989年被评为。

3.汉水银梭茶的口感如何

汉水银梭的原产地是陕西省南郑县,没有多么长远的历史,说到底是纯商品茶。

是当地的某茶果公司,初衷是为了业务增长,开发研制而成。 商业动作带来了公司原本没有想到的成功,茶叶不但在1986年通过国家的品质鉴定,名气还越来越大。

一些技术人员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改良。于是,茶区开始在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上游推广种植,产量在经济的刺激下很快就有了提高。

同年,以产地和外形作为主要依据,得到“汉水银梭”的冠名。“汉滨银锋”也借其锋芒,跻身陕青。

秦岭以南的巴山北麓,其气候对于茶叶生长来说非常有力,因为雨水不但充足,而且有些特殊的规律。对秦茶稍有兴趣的人,都会不经意地稍稍关注一下这个地区。

平利县就在巴山北麓,境内的八仙镇以山地为主,海拔达1000米以上,名列8大秦茶的“八仙云雾”,就产于此地。 小有名气的“岚皋剑春”、“龙安烘青”也在左近出产。

位于安康市西南汉江上游15公里处的瀛湖,不但是安康市的主打景点,而且是“瀛湖仙茗”的主要茶区。瀛湖仙茗,产量极少,很少有机会可以喝到。

4.描写汉江的古诗

《梅花诗》

年代:宋 作者: 邵雍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皇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漫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

古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

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

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逍遥咏》

年代:宋 作者: 宋太宗

不醉迷如醉,犹贪居鼎扛。

通玄求得一,清静更无双。

鸾凤栖瑶渚,天津压汉江。

欲穷何所似,夜月透云窗。

《酹江月/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陈允平

汉江露冷,是谁将瑶瑟,弹向云中。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晕额黄轻,涂腮粉艳,罗带织青葱。天香吹散,佩环犹自丁东。回首杜若汀洲,金钿玉镜,何日得相逢。独立飘飘烟浪远,袜尘羞溅春红。渺渺予怀,迢迢良夜,三十六陂风。九疑何处,断云飞度千峰。

5.有关汉江的诗句谚语故事图片成语名言警句怎样保护黄河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

6.含有巴山的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李白《荆门浮舟望蜀江》

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杜甫《九日奉寄严大夫》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岑参《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平日幽事还拈起,未觉巴山异故乡。——陆游《林亭书事》

巴山今日见清秋,河汉无声天际流。——郭印《秋日即事八首》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白居易《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杜甫《滕王亭子》

巴山不可上,徒驭亦裴回。——戴叔伦《经巴东岭》

7.有关大别山的诗句

《大别山》

年代: 宋 作者: 彭天益

江汉西南万里来,双流合处耸崔巍。

神鳌载得蓬瀛去,金粟擎将世界回。

《汉阳》

年代: 宋 作者: 林頵

西来汉水接江流,大别山前旧沔州。

看到夕阳无尽兴,一行飞鹭下汀洲。

《郎官湖》

年代: 宋 作者: 刘谊

滚滚长江水,苍苍大别山。

古今人老尽,山水镇长闲。

《送王端公充荆湖北路转运》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

霜简位高增意气,金章恩重有光华。

几程蛮徼云藏驿,一棹荆江月照沙。

多少朝簪鬓成雪,愿君休访楚山茶。

《题李白郎官湖》

年代: 元 作者: 范梈

当时郎官奉使出咸京,仙人千里来相迎。

画船吹笛弄渌水,何意芳洲遗旧名。

唐祠芜没知何代?惟有东流水长在。

黎侯独起梁栋之,仿佛云中昔轩盖。

南飞越鸟北飞鸿,今古悠悠去住同。

富贵何如一杯酒,愁来无地酹西风。

大别山高几千尺,隔城正与祠相值。

青猿夜抱月光啼,挂在东湖之石壁。

黎侯本在斗南家,枕戈犹自忆烟霞。

只拟将身报天子,不负胸中书五车。

昨者相逢玉阙下,别来几日秋潇洒。

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系著青骢马。

君今归去钓晴湖,我亦明年辞帝都。

若过湖边定相见,为问仙人安稳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