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言与行的诗句

1.有关于“言”和“行”的诗句、成语、故事、俗语

诗句: 言行相顾 诗人:吴叔达 朝代:唐 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

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

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 名言: ●言行者,立身之基。

《资治通鉴•陈纪》 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履信》 诚信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做人的根本。 ●人之立身,言行为大。

宋•张??《顾斋铭》 人要树立己身,最重要的是言论和行为。 ●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后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之方动者。

《后汉书•丁鸿传》 立言:指著书立说。 立行:指树立德行。

君子著书立说,不是随便地显示他的道理,是用来流传给后世将要觉悟的人;对立德行,不是独自修养品德,是用来给后世将要行动的人作榜样。 ●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 平居时能够为人师表,显达时能够为国家示范。 ●君子动而为天下道,行而为天下法,言而为天下则。

《礼记•中庸》 君子举动成为天下人遵循的道,其行为都为天下人效法,其言语为天下人的准则。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则:模范。 范:榜样。

言论是士人的准则,行动是世人的榜样。 ●行为人之师表。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 行为品行上要做别人学习的榜样。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唐•韩愈《进学解》 说话成为经典,行为为人效法。 ●君子从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咸传•家人》 有德行的人说话要有内容,行动要持之以恒。 ●言有物,而行有格。

《礼记•缁衣》 说话有具体的内容,行为有一定的准则。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说话一定有根据,行动一定有法度。 ●从心所欲,顺理而行。

《庄子•养生主》 按照自己想法去做,顺应事物的规律去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明•吕坤《呻吟语•识见》 任己意:任随自己的意愿,不守约束。 悉人之情:了解别人的情况。

任己见:听凭自己的主观意见。 悉事之理:了解事物发展的道理。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论语•公冶长》 知:通“智”,聪明,明智。

谓国家政治清明时便显得聪明;在国家统治黑暗时便装变得愚笨。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邦:诸侯封国。危:正。

孙(xùn):通逊,谦逊。国家政治清明,言语要正直,行为也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正直,言语却要谨慎。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滕文公下》 得志:能够施展抱负才能。

与民由之:跟老百姓一起服从当时社会的制约。 独行其道:自己独个进行品德修养的锻炼。

●尽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周易•系辞下》 尽蠖(huò):蛾的幼虫,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

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尺蠖屈起身子,是为了求得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更好保护自己。

●以屈为伸,藏巧于拙。 明•洪自诚《菜根谭》 暂时的屈曲是为了伸直,把机巧藏在笨拙处。

●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上,惟圣人能行之。 唐•马总《意林•太公六韬》 屈:此指屈居。

伸:此指高居。 杰出的人物能屈曲又能伸展。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宋•邵雍《伊川击壤•代书寄前洛阳薄陆刚叔秘校》 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只有有才德的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得意时施展才干的是大丈夫。

●大丈夫能屈能伸。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6回 能屈能伸:在失意时能暂且忍耐,在得意时能充分施展本领。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宋•林逋《省心录》 能委屈自己的人,善于与众人相处,逞能好胜的人,一定会有人跟他过不去。

●动静屈伸,唯变所适。 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 动: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

静:静止,不动。 屈:弯曲。

伸:展开。 事物只有经常改变动静屈伸的状态,才能适应环境。

比喻人要根据环境变化采取不同措施。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旧唐书•孙思邈传》 胆大:有胆量,果断。 心小:小心谨慎。

智圆:考虑问题灵活。 行方:行为正直。

做事要大胆、心细、灵活、正直。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

唐•李泌《咏方圆动静》 行义:坚持道义。 用智:适用计谋。

●方其中,圆其外。 唐•柳宗元《与杨诲之再说车敦勉用和书》 比喻做人内里要方正,对外要灵活。

●弱能制刚,柔能制强。 《后汉书•臧官列传》 制:克制、制服。

有时弱小可以制服刚强,柔和可以制服强大。 ●天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第43章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最坚硬的东西中穿来穿去。 ●刚者折,柔者卷。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 折:折断。 卷:卷曲。

●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汉•刘向《说苑》 舌头能保存,难道不是由于它柔软吗?牙齿失掉,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黄金太硬了也会折断,而水确靠柔和得以保全。

2.有关于“言”和“行”的诗句、成语、故事、俗语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释义: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出自: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2、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言思之,言之必思复之。

释义:先思考而后行动,先讨论而后践行,既然践行就一定要想到此事可以对人说,既然对人说了就一定要想到此语能够兑现。 出自:陈桐生译注《曾子·子思子》。

3、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释义: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

出自:战国孔子弟子《论语·子路》。 4、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

释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语为行为的意向。 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5、言行者,立身之基。 释义:一个人的语言行动是立身处世的根基。

出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3.与言有关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年代:唐 作者: 孟郊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言下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寻隐者不遇》 年代:唐 作者: 贾岛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送别》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年代:唐 作者: 刘禹锡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 年代:宋 作者: 王安石

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读禅经》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两行亦偶尔。——《戏书》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一语令人深味处,不言容易祗言难。——《送彭大老提舶泉南》 年代:宋 作者: 孙应时

神乡有道,言旋言归。——《宁宗郊祀二十九首》 年代:宋 作者: 学士院

4.关于行的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者歌于途,乐者歌于树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有关出行的诗句有哪些

1. 唐·徐氏《题天回驿》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

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2. 唐·孟郊《游枋口》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3. 唐·贾岛《过唐校书书斋》

池满风吹竹,时时得爽神。声齐雏鸟语,画卷老僧真。

月出行几步,花开到四邻。江湖心自切,未可挂头巾。

4. 唐·孟浩然《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5. 唐·卢纶《送信州姚使君》

朱幡徐转候群官,猿鸟无声郡宇宽。楚国上腴收赋重,

汉家良牧得人难。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群地亦寒。

几日政声闻户外,九江行旅得相欢。

6.关于行旅的诗句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另外,一些边塞诗中也有描写艰苦的军旅生活的,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

如: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还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走马川行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7.关于知音的诗句有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诗词: 《杜少府之任蜀洲》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别》唐:贾岛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

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浣溪沙】宋:张孝祥 玉节珠幢出翰林。

诗书谋帅眷方深。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8.关于说话的诗句

新学网首页 >名人名言 >经典语录分享到:

名人名言

说话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说话的名言

按分类查询名言

按内容查询名言

按作者查询名言

按作品查询名言

说话名言 说话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说话的名言119条

眼睛会说话。

中国好声音选手 大山

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说话名言

克莱尔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非十二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