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绪的诗句赏析

1.带绪的诗词

《好事近·客路苦思归》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尊前消尽少年狂,慵著送春语。花落燕飞庭户,叹年光如许。

《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碧落秋风吹玉树,

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

楼上金针穿绣缕,

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

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鹧鸪天·有甚闲愁可皱眉》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别绪如丝睡不成,

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

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

恨分明,

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

偏到鸳鸯两字冰。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

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拦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别绪》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已回花渚棹,悔听酒垆琴。

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

月好知何计,歌阑叹不禁。山巅更高处,忆上上头吟。

《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2.带有绪字的诗句

【蝉联蚕绪】蝉联:连续相承;绪:丝头。比喻连接相承。

【愁绪冥冥】愁绪:忧愁的心绪;冥冥:高远。形容愁闷既深且重。

【愁绪如麻】忧愁的思虑像麻一样烦乱。形容烦愁之极。

【孤学坠绪】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井井有绪】有条理,有秩序。同“井井有序”。

【加绪含容】绪:功绩。增加功绩,包含宽容。

【没情没绪】情绪低落的样子。

【茫无端绪】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

【茫无头绪】茫:不清楚,纷乱。一点儿头绪也没有。形容事情摸不着边,不知从哪里入手。

【没心没绪】没有心思与情绪。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两头三绪】形容心意烦乱。

【千愁万绪】许许多多忧愁和思绪。

【千端万绪】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千头万绪】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千条万绪】犹千端万绪。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千绪万端】犹千端万绪。形容事情杂,头绪多。

【三头两绪】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绍休圣绪】绍:继续,接续。指继承祖先圣哲的美好事业。

【思绪万千】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思绪云骞】思绪:思路;骞:高举。形容思路高远奇特。

【无情无绪】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万绪千端】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万绪千头】绪:丝头。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心绪不宁】宁:安宁,安定。焦急不安。

【心绪恍惚】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心绪如麻】犹心乱如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衣冠绪余】绪馀:残馀。比喻名门之家的后裔。

【一怀愁绪】一怀:满怀,满腔。心里充满愁苦的情绪。

【遗声坠绪】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含绪字的诗句:

别愁已万绪,离曲方三奏

思绪蓬初断,归期燕暂留。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涧松咽风绪,岩花灌露文。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杨柳在身垂意绪,藕花落尽见莲心。

有很多很多咯~给你这个网站找找吧。。O(∩_∩)O~~

3.带绪的诗词

《好事近·客路苦思归》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

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尊前消尽少年狂,慵著送春语。

花落燕飞庭户,叹年光如许。 《蝶恋花·碧落秋风吹玉树》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碧落秋风吹玉树,翠节红旌,晚过银河路。

休笑星机停弄杼,凤帏已在云深处。楼上金针穿绣缕,谁管天边,隔岁分飞苦。

试等夜阑寻别绪,泪痕千点罗衣露。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鹧鸪天·有甚闲愁可皱眉》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

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

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年代: 清 作者: 纳兰性德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

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 凄断。

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

歌尘凝扇。待凭信,拦分钿。

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别绪》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别绪静愔愔,牵愁暗入心。已回花渚棹,悔听酒垆琴。

菊露凄罗幕,梨霜恻锦衾。此生终独宿,到死誓相寻。

月好知何计,歌阑叹不禁。山巅更高处,忆上上头吟。

《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4.有关 “崎”和“绪”的诗句

【操莲曲】何稀尧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

【莲】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看著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

【采莲曲】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

【采莲曲】刘方平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

【西洲曲】 =>;古辞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

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

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

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采莲诗赠友看朱成碧

南华帝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东家莫愁女,其貌淑且妍。十四能诵书,十五能缝衫。十六采莲去,菱歌意闲闲。日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覆空翠色,花开冷红颜。路人一何幸,相逢在此间。蒙君赠莲藕,藕心千丝繁。蒙君赠莲实,其心苦如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一何易,驻马一何难,远山雁声啼不断,远浦行云白如帆。远钟一声催客行,远路漫漫俟客还。牵我青骢马,扬我柳丝鞭。踏我来时道,寻我旧时欢。回首望君已隔岸,挥手别君已泪潸。看君悲掩涕,看君笑移船,惘然有所思,堵塞不能言。江南可采莲,莲叶空田田,莫言共采莲,莫言独采莲,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

5.带有愁绪的诗,及其赏析(两首就行)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赏析】 这首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锦瑟。

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有人认为,开首以瑟弦五十折半为二十五,隐指亡妇华年二十五岁。

这话未免有嫌牵强。但是,首联哀悼早逝却是真实。

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

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

6.有关 “崎”和“绪”的诗句

【操莲曲】何稀尧 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

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 【莲】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 【采莲曲】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 【采莲曲】刘方平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 【西洲曲】 =>古辞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 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 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 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 尽日栏干头。

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采莲诗赠友看朱成碧 南华帝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东家莫愁女,其貌淑且妍。

十四能诵书,十五能缝衫。十六采莲去,菱歌意闲闲。

日下戴莲叶,笑倚南塘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覆空翠色,花开冷红颜。路人一何幸,相逢在此间。

蒙君赠莲藕,藕心千丝繁。蒙君赠莲实,其心苦如煎。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一何易,驻马一何难,远山雁声啼不断,远浦行云白如帆。

远钟一声催客行,远路漫漫俟客还。牵我青骢马,扬我柳丝鞭。

踏我来时道,寻我旧时欢。回首望君已隔岸,挥手别君已泪潸。

看君悲掩涕,看君笑移船,惘然有所思,堵塞不能言。江南可采莲,莲叶空田田,莫言共采莲,莫言独采莲,莲塘西风吹香散,一宵客梦如水寒。

7.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

1、《赠汪伦》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2、《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

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3、《送孟浩然之广陵》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

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

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诗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别黄鹤楼向东远行了。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之西,所以说西辞那么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东面了,接着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既广陵,由武汉乘船到扬州是由长江下行所以说“下扬州”。

这句说孟浩然在阳春三月的时节去,那景如烟花的扬州。扬州本来就以风景美丽而著称,特别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艳丽,所以李白用烟花来形容孟浩然即将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对此行的羡慕之意。

以上两句写送别情况,还没有写离别之情。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这种离别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间,是不会如此深刻的。而写离别之情的手法,也只取离别之地的眼前的景物。

4、《易水送别》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