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杏花的宋词及诗人

1.有关描写杏花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杏花的诗句

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2、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5、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淡红褪白:淡红的花色褪成了浅白色。——宋·苏轼《蝶恋花》

6、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7、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8、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9、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宋晏殊《临江仙》

10、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唐·吴融《杏花》

2.描写杏花的诗句有什么

杏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其花色又红又白,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故历代诗人留下不少名句。如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代叶绍翁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形容花色的要数宋代杨万里的诗句:“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在配植的描述中有唐代王涯诗句:“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碧波中。”宋代王安石诗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作尘。”都是描写杏树种在江边、山坡池边,既欣赏岸上杏花,也赏水中倒影。

很多诗句都提到杏树种在庭园的墙边。清代高士奇作词句:“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认为残冬的梅花根本比不上沐浴在春花下艳丽的杏花。

3.关于杏花的古诗谁有描写杏花的古诗啊

“杏花”古诗词选录 ☆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

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宋·王安石《杏花》) ☆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宋·韩元吉《好事近》) ☆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 (北宋·晏几道《浣溪沙》) ☆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北宋·秦观《画堂春》) ☆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宋·欧阳修《田家》) ☆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宋·寇准《柳》) ☆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北宋·寇准《江南春》) ☆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声韵启蒙·一东》) ☆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宋·范成大《忆秦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唐·储光羲《钓鱼湾》) ☆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唐·李贺《冯小怜》) ☆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唐·韩偓《寒食夜》) ☆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唐·李贺《恼公》) ☆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唐·李商隐《日日》) ☆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

(明·陈子龙《山花子》) ☆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唐·温庭筠《杨柳枝》)。

4.关于杏花的诗歌

杏花 (唐)李商隐

上国昔相值,亭亭如欲言。异乡今暂赏,眽眽岂无恩。

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对不胜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园。几时辞碧落,谁伴过黄昏。

镜拂铅华腻,炉藏桂烬温。终应催竹叶,先拟咏桃根。

莫学啼成血,从教梦寄魂。吴王采香径,失路入烟村。

杏花 (唐)韩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

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

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

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5.【关于一首宋词《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其中一句:新样靓妆】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诗人:宋徽宗赵佶 朝代:北宋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凄凉院落,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宴山亭:词牌名.“宴”通“燕”. ②冰绡:洁白如冰的丝织品,此处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靓(jìng)妆:美丽的妆饰. ④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⑤会:理解,懂得. 【译文】 用洁白透明的素丝裁剪.花瓣,如同淡妆的仙女.可是那娇艳的花朵最容易凋落飘零,又有那么多凄风苦雨,无意也无情.这情景实在令人愁苦,不知经几番春天的消逝,院落中只剩下一片凄清. 我被拘押着北行,任谁来领会这离恨重重?这双燕子,又怎能理解人的心情?已走过了万水千山,又哪里知道故宫此时的情形?沉心思量,却只在梦里才能相逢.可又不知何故,近来竟连连无梦. 【赏析】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工书善画,知乐能词,为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父子双双为敌国所俘,蒙受奇耻大辱.这首词与李煜的《虞美人》一样同属亡国之音,本词是徽宗皇帝被虏北行见杏花有感之作.在被掳北行途中,宋徽宗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 “愁苦”后一“问”字,使人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用“双燕何曾,会人言语”烘托极度的孤独忧伤.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断肠之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