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李绅的诗句

1.李绅的诗句

悯农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五绝】

锄和日当午,汗滴河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闻里谣效古歌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杂言】

乡里儿,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

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乡里儿,醉还饱,

浊醪初熟劝翁媪。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

劝年少,乐耕桑。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

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父渔子猎日归暮,

月明处处舂黄粱。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

鼓腹那知生育恩?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

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乡里儿,莫悲咤。

上有明王颁诏下,重选贤良恤孤寡。春日迟迟驱五马,

留犊投钱以为谢。乡里儿,终尔词。我无工巧唯无私,

举手一挥临路岐。

移九江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五古】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

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

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

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

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

体瘦寡行立,家肥安啜哺。天书怜谴谪,重作朱轓客。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今来思往事,往事益凄然。

风月同今昔,悲欢异目前。四时嗟阅水,一纪换流年。

独有西庭鹤,孤鸣白露天。

悲善才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七古】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銮殿开高秉烛。东头弟子曹善才,

琵琶请进新翻曲。翠蛾列坐层城女,笙笛参差齐笑语。

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衔花金凤当承拨,

转腕拢弦促挥抹,花翻凤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

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瑳切。流莺子母飞上林,

仙鹤雌雄唳明月。此时奉诏侍金銮,别殿承恩许召弹。

三月曲江春草绿,九霄天乐下云端。紫髯供奉前屈膝,

尽弹妙曲当春日。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

日曛尘暗车马散,为惜新声有馀叹。明年冠剑闭桥山,

万里孤臣投海畔。笼禽铩翮尚还飞,白首生从五岭归。

闻道善才成朽骨,空余弟子奉音徽。南谯寂寞三春晚,

有客弹弦独凄怨。静听深奏楚月光,忆昔初闻曲江宴。

心悲不觉泪阑干,更为调弦反覆弹。秋吹动摇神女佩,

月珠敲击水晶盘。自怜淮海同泥滓,恨魄凝心未能死。

惆怅追怀万事空,雍门感慨徒为尔。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七律】

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箫韶碧落齐。

门压紫垣高绮树,阁连青琐近丹梯。

墨宣外渥催飞诏,草布深恩促换题。

明日独归花路远,可怜人世隔云霓。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七律】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

繁艳只愁风处落,醉筵多就月中开。

劝人莫折怜芳早,把烛频看畏晓催。

闻道数年深草露,几株犹得近池台。

过钟陵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体裁:【七律】

龙沙江尾抱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省抛双旆辞荣宠,遽落丹霄起爱憎。

惆怅旧游同草露,却思恩顾一沾膺。

2.唐代李绅写的诗句有那些

李绅的古诗一共127首!

1、《悯农》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

年代:唐 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南梁行》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

4、《悲善才》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銮殿开高秉烛。东头弟子曹善才,琵琶请进新翻曲。

5、《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十步兰茶同秀彩,万年枝叶表皇图。

6、《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7、《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休为建隼临淝守,转作垂丝入洛人。罢阅旧林三载籍,又开新历四年春。

8、《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东风百里雪初晴,淝口冰开好濯缨。野老拥途知意重,病夫抛郡喜身轻。

9、《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山凝翠黛孤峰迥,淮起银花五两高。天外绮霞迷海鹤,日边红树艳仙桃。

10、《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

11、《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上家山,临古道。高低。

12、《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曳娄一缝掖,出处。

13、《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14、《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戏绕莲丛回锦臆,照灼花丛两相得。渔歌惊起。

15、《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早梅花,满枝发。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杨柳未黄莺结舌,。

16、《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

17、《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18、《姑苏台杂句》

年代:唐 作者: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19、《赠毛仙翁》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曾师轩黄友尧汤,混迹和光佐周武。

20、《长门怨》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3.古诗大全中李绅的诗有多少

唐代中叶发生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赋税加重,加上灾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尤其是胼手胝足的农民,在官府、地主的敛剥卞,生活犹为窘迫。在无锡梅里长大的李绅,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不仅是李绅所处时代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农民生活的白描,因而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李绅(772—846),字公垂。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年青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805)考中进士。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宰相),封赵国公。?

李绅在他的官宦生涯中,朝廷中发生了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与以李逢吉、牛僧孺为首的牛党的朋党纠纷。李绅是站在李德裕一边的,随着李德裕宦海的浮沉,时而被重用,时而被贬职。直至晚年,唐武宗李炎重用李党,他才官居宰相,掌相位4年,因中风后行动不便辞去相位。后身体恢复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年青时那种《悯农》的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他在出任寿春太守前就知道这个地方的百姓不仅受到官府的压迫,而且遭寇盗的抢掠,并且山区还有老虎伤人。他到任后,严厉惩处了一些欺压百姓的官吏,铲除了打家劫舍的匪盗,同时在山上设了数十处陷井,命令猎户捕捉猛虎。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匪盗就销声匿迹。一年后,山上的老虎就被驱除。官府中的“奸吏”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他任越州刺史时,曾发五万斗粮食贱价售于灾民。当他调离越州时:“越人父老男女数万,携壶觞至江津相送。”他感叹的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霜巾愧万人。”他在担任河南尹前,当时有一些恶少年,经常戴着高高的帽子,披散开身上的衣服,手击大氇,在官道上横冲直撞,使得车马行人不敢行走。其中的官家子弟,还用鞭子抽打百姓。李绅到任后,对这些恶少年严加惩处,使得他们“望风而遁。”百姓十分感戴他的德政,在他调任时,“城内少长士女相送者数万人,至白马寺,涕泣当车者不可止。”?

李绅是一位受到百姓爱戴的官员,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悯农》诗已成为千古绝唱。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元和三至四年(808、809)曾创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这一诗作已经散失了。我们仅能从元稹的和他的诗中,知道其中的一些诗题,并从诗题和元稹、白居易的诗篇中了解到,这些诗的主题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弊政和不平。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和一批诗人的咏随,形成了我国诗坛上一次革新——新乐府运动。?

李绅一生创作了不少诗篇,可惜,只有他手编的《追昔游集》3卷遗世。从这3卷遗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政治态度、思想情感,了解他的一些生平,政治业绩和社会交往。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是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的。在《追昔游集》收人的不多诗作中,就有《忆东廓居》、《忆题惠山寺书堂》、《忆放鹤》、《过梅里》、《泛五湖》、《却望无锡芙蓉湖》、《别石泉》、《别双温树》等十多首。在这些诗中,他对家乡秀水明山作了深情的描写,倾诉了不尽思念的情怀。

4.李绅的诗,谁有

悯农悯农(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悯 农1李 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注释]1.悯:怜悯.2.粟:(sù)[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5.李绅的诗句 关于爱惜粮食的

李绅的诗句中关于爱惜粮食的是:《悯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作品赏析: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

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