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意思是说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出处:这句话出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谢公屐的释义典源译文 谢灵运凭借祖父和父亲的资本,家产丰足。仆从众多,先人的门生故吏加上有几百。他开山挖湖,没完没了;翻山越岭,总是到那些最幽深最险峻的地方去,哪怕千岩万险,没有一个地方不游到的。他每次登山都穿上木鞋,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一次曾从始宁南面山峰砍树,一直通到临海,跟从他的有几百人。临海太守王琇大为恐惧,以为来了造反的山民,不久知道是谢灵运才放心。谢灵运邀请王琇没答应,谢灵运赠王琇一首诗:“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也有很多跟从,他总是惊动郡县长官。会稽太守孟顗信仰佛教,诚恳认真,谢灵运很瞧不起他,且对他说:“成仙得道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灵运之后。”孟顗非常憎恨谢灵运的这些话。 释义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喜游山陟岭,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因称这种特制的木屐为“谢公屐”。亦称“灵运屐”等,亦省称“谢屐”。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唐·李敬方《题黄山汤院》诗:“谢屐缘危磴,戎装逗远村。”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挟书种树,举障尘扇,著游山屐。” 元·范梈《送张炼师归武当山》诗:“始来武当时,祗着谢公屐。” 明·高启《云山楼阁图为朱守愚赋》:“为问仙家在何处,欲穿谢屐一登临。” 明·宋濂《看松庵记》:“ 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 清·李调元《再游嘉定凌云寺》诗:“老来久弃游山屐,又上凌云陟九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