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我写下关于中秋的串联词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其它中秋节的习俗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 2.中秋和月亮的诗句 词关于中秋节和月亮的经典古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战国策•秦策》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又闻子规啼,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 ——李贺《马》 雁自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李商隐《无题》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 ——王夫子《月斜》 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江天一色。 3.急啊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 (于右任 鸡鸣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 隔座听歌人似玉,六街归骑月如霜。 唯有月明霜冷,浸万家鸳瓦。 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坠枝间。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空余明月连钱列,不照红葩倒井披。 月底溪边一晌看,便恐凌波去。 天公倍放月婵娟,人间解与春游冶。 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蒙蒙雾。 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西客落月荡花枝。 又是人间酒醒梦回时。 谁信京华尘里容,独来绝塞看明月。 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 楼外秋千索尚悬,霜高素月慢流天。 高树是东家,月华笼露华。 (以上都是王国维的)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葛岭花开二月天, 游人来往说神仙。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袁枚)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愁魂夜啸缺月低,惊起城头乌磔磔。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谭嗣同) 凉风轻语伴明月,柳枝漫舞共娴花。 (作者不详) 边月无端照别离, 故园何处寄相思。 珠帘四卷月当楼 暗忆欢期真似梦。 春花春月年年客, 怜春又怕春离别。 粉香看欲别, 空胜当时月。 朔风吹散三更雪 倩魂犹恋桃花月。 消得一声莺 东风三月情。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栾月。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 何时共泛春溪月 断岸垂杨一叶舟。 凭将扫黛窗前月, 持向今朝照别离。 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 团团望舒月,皓皓冰蚕绢。 欲却炎天暑,比月裁成扇。 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长纶。 清光复相照,片月西山岭。 戚戚复戚戚,高楼月如雪。 二八正婵娟,月明翡翠钿。 由来工织锦,生小倚朱弦。 朱弦岂解愁,素手似云浮。 一声落天上,闻者皆泪流。 别郎已经年,望郎出楼前。 青天如海水,碧月如珠圆。 月圆以复缺,不见长安客。 古道白于霜,沙灭行人迹。 月出光在天,月高光在地。 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以上皆为纳兰性德所作,最后一首是他的《高楼望月》) 清笳皓月秋依垒,野烧寒星夜出林。 (顾炎武)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昭代恩光日月高,丞彝十器比球刀。 (龚自珍)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风动花枝探月影, 天开月镜照花妖。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 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香榭两萧条。 (唐寅《花月吟笑连珠体十一首》) 雨声连五日,月色彻中流。 落月满屋梁,悲风为我起。 燕子愁迷江右月,杜鹃声破洛阳烟。(文天祥) 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 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免使谪仙明月下,狂歌对影只三人。 白鹿泉头山月出,寒光泼眼如流汞。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 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已托西风传绝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 (苏轼) 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 莽江湖远,悠悠岁月移。 开门月满庭,皓皓如积雪。 孤村月白闻衣杵,破灶烟青煮芋糜。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十里澄波明白石,五更残月伴清霜。 净扫中庭延月色,缓拖拄杖听蝉声。 暮云细细鳞千叠,新月纤纤玉一钓。 看月直到无月时,寻花直到花片飞。 连娟镜湖月,缥渺宝林钟。 (陆游)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 白天月泽寒未冰,金虎含秋向东吐。 (李商隐) 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 他乡冉冉消年月,帝里沈沈限城阙。 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 (骆宾王) 澄波泛月影,做浪聚沙丈。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卢照邻) 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柳宗元)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张 先) 马踏尘上霜,月明江头路。 池上月未来,清辉同夕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 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 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 (刘禹锡) 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曾吟庐岳上,月动九江波。 孤舟行一月,万水与千岑。 新月有微辉,朗朗空庭间。 (贾岛)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海鲸吞明月,浪岛没大沤。 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 。 4.话说中秋主题班会的串联词主持词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活动的主题是《迎国庆贺中秋》。 甲: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乙: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甲:下面请欣赏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乙:很好,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请大家认真聆听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 甲:关于中秋节还有好多故事,下面请大家分享一段故事。 乙: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甲: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古人过中秋节的传统。 乙: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请一位同学说说月饼这一美食的故事。 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学们,勿忘传统佳节,让我们分享共同的喜悦和欢乐! 乙:下面我们进入游戏环节。 甲: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乙: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甲: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刻,我们也更加期盼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泰民安。 乙: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学习进步!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跪求中秋节“咏月”诗句朗诵班会开场白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宋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 嗣布。 (《古今图书集成》)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 文中骈偶行文,多使掌故,词情中肯,表意简明,很有特色。同时,我们还可在这篇短文中看到当时文人过中秋的风俗习惯。 明潘之恒《秦淮看月记》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 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 "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 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 6.求中秋节的主持词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大家快乐过中秋 7.有关中秋.月的诗句成语和对联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飞霜六月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捞月 寒冬腊月 花好月圆 猴年马月 河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壶天日月 华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积日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岁累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批风抹月 披星戴月 披星带月 清风朗月 清风明月 穷年累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迁延日月 迁延岁月 日程月课 日锻月炼 日东月西 如花似月 日就月将 日积月聚 日朘月减 日积月累 日渐月染 日久月深 日朘月削 日角偃月 日居月诸 日累月积 日陵月替 日来月往 日迈月征 日濡月染 日升月恒 日往月来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 日省月课 日省月试 日销月铄 日新月盛 日省月修 日新月异 日新月著 日月不居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 日月经天 日月丽天 日月其除 日月入怀 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日月参辰 日月无光 日引月长 日异月更 日月逾迈 日异月殊 日堙月塞 日异月新 日益月滋 日征月迈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滋月益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参辰日月 十冬腊月 水底捞月 水底摸月 舌端月旦 岁月不居 三月不知肉味 岁月蹉跎 水月观音 水月镜花 梳云掠月 岁月如流 岁月峥嵘 水中捞月 水中捉月 调风弄月 跳丸日月 停云落月 田月桑时 无边风月 枉费日月 五黄六月 吴牛喘月 玩岁愒月 五月飞霜 五月披裘 五月粜新谷 笑傲风月 啸傲风月 晓风残月 羞花闭月 星离月会 犀牛望月 霞裙月帔 星前月下 悬若日月 旬输月送 雪月风花 星月交辉 霞姿月韵 月白风清 咏嘲风月 云窗月户 语出月胁 云窗月帐 月旦春秋 月地云阶 迎风待月 吟风弄月 吟风咏月 月黑风高 烟花风月 猿猴取月 云阶月地 云堦月地 月里嫦娥 月朗风清 月露风云 月落参横 月落乌啼 月落星沉 月朗星稀 月露之体 月貌花容 月明千里 月没参横 月明星稀 月满则亏 有年无月 月缺花残 月缺难圆 一日三月 云容月貌 月夕花晨 月下花前 淹旬旷月 月下老儿 月下老人 咏月嘲风 咏月嘲花 月晕础润 映月读书 月晕而风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圆花好 月夜花朝 月异日新 优游岁月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月盈则食 月坠花折 月值年灾 月中折桂 月章星句 捉风捕月 忠贯日月 整年累月 樽前月下 峥嵘岁月 止谈风月 众星攒月 众星拱月 众星捧月 ★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