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什么诗词能用来形容一个三十岁的女人1、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4、蚕妇 唐代: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译文 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5、庐江主人妇 唐代:李白 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 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 译文 孔雀东南飞,飞到何处才休息?你就好像象那古时候庐江小吏焦仲卿的妻子。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2. 有没有什么诗句,形容大龄的美女(30岁左右)比较经典的描写美女都是用花来喻,大龄美女很容易让人想到牡丹,下面一首诗歌可以看看: 《牡丹》 作者:戈麦 无数个朝代已经过去 如今 你以成为一座富有的都城 以及 城池下风胰的帝后 神采盎然 无数个夜晚你面对幽暗的蓝天 幻想着不同于月亮的星和不同于太阳的月环 不是为了爱恋 为了云头阴沉的山巅 所有的日子诞生在傍晚 所有的日子 是黄昏 是漫长的黎明之前 大自然 你这浑厚的色调 你万物的主宰 所有的日子为你而去 所有的日子 像沙漠之中追逐蓬篙的牧人 所有的岁月都现实 现实源于梦幻 如今我看到那些过去的游客 破旧密麻的布鞋踏碎百花的花瓣 一苑黄花一苑恋人 寺院的帆数遮蔽了海上的旌旗和浪尖 我在你的身旁看见那些时间的流水 流水之中匆匆的盔影象是恺撒的时代 我那黄昏般的心灵之中娇艳的妇人 你的名字是洛阳 你的命运是黄昏 在我们风雨晦暗的祖国 哀鸿遍野 落英坠满山峦 一阵秋风像一座幻景之中的都诚 一轮夕阳漫步于荒凉的平川 PS:整首诗和你想表达的肯定是不完全符合的,可以节选两句出来。比如: 所有的日子为你而去 所有的日子 像沙漠之中追逐蓬篙的牧人 所有的岁月都现实 现实源于梦幻 3. 怎么形容30岁的女人,好词好句好词: 亭亭玉立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娇艳 美丽大方 温柔体贴 漂亮端庄 长发披肩 闭月羞花 倾国倾城 沉鱼落雁 如花似玉 国色天香 袅娜 回眸一笑百媚生 端庄优雅 大家阖秀 妩媚丽人 优雅大方 婀娜多姿 佳丽 秀外慧中 慧质兰心 柔美婉丽 清新单纯 面若桃花 娉婷婉顺 天生丽质 好句: 1、头上勒着翠蓝销金箍儿髻,戴着黄霜霜簪环并几朵颜色通花,耳朵上两个丁香米珠耳坠蓝绸子明花薄上衣,茶色潞绸螺纹裙子。 2、颈上不戴任何项饰,只让槿汐用工笔细细描了缠枝海棠的纹样,绯红花朵碧绿枝叶,以银粉勾边,缀以散碎水钻,一枝一叶,一花一瓣,绞缠繁复,说不尽的悱恻意态。同色的赤金镶红玛瑙耳坠上流苏长长坠至肩胛,微凉,酥酥地痒。 3、她的脚踝是那么纤美,她的脚更令人销魂,若说这世上有很多男人情愿被这双脚踩死也定不会有人怀疑的。 4、有人说女人如水,有水的坚韧,有水的清灵,有水的温柔,有水的宁静。 5、臂上挽迤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用金镶玉跳脱牢牢固住。一袭金黄色的曳地望仙裙,用蔷金香草染成,纯净明丽,质地轻软,色泽如花鲜艳,并且散发出芬芳的花木清香。裙上用细如胎发的金银丝线绣成攒枝千叶海棠和梄枝飞莺,刺绣处缀上干万颗真珠,与金银丝线相映生辉、贵不可言。 6、她胴体虽丰满,腰却很细走起路来,腰肢摆动得很特别,带种足以令大多数男人心跳的韵致。 7、雪白香花,风动自有花香来。又有殿前莲池的水汽及如荫古树的遮蔽,殿中益发清凉沉静。 8、两片嘴唇经常紧抿。流露出一种自信的神情。 9、一身银朱红细云锦广绫合欢长衣更衬得她娇小的身量如一抹绯红的云霞,灿然生光。 10、只见一个少女穿着淡绿衫子,从庙门快步而出,但见她双眉弯弯,小小的鼻子微微上翘,脸如白玉,颜若朝华,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是粉装玉琢一般。 以上供参考。 4. 形容女人五十多岁好看的诗句有哪些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以后基本没有什么特别专用来形容女子的年龄段的词语了。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50~60 在古诗词的岁月里,已经基本是忽略不计的年龄了,没有多少形容美好的词句了。 对现代社会来说,50岁,可以说是中青年,你就用一些泛泛的词句就好了,哪个女子嫌自己年轻呢? 不同的环境、地点、身份、。用不同的词句,要恰当,别太过,过犹不及。 比如;她刚好回头微笑——“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以套用,当然还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具体环境。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词句形容赵雅芝这样60多的,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形容女人,应景就行了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多了去了,随便用吧 5. 表达一个人女人漂亮的诗句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 形容三十岁的成语有哪些1、当立之年 拼音: dāng lì zhī nián 解释: 指三十岁。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2、三十而立 拼音: sān shí ér lì 解释: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3、而立之年 拼音: ér lì zhī nián 解释: 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一、用什么样的词形容三十多岁的女人? 1.从体型上来说有: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匀称标致、苗条、丰满、修长、玲珑有致、魔鬼身材等等。 2.从美貌上来说有:冰肌玉洁、仙女下凡、出水芙蓉、闭月羞花、风华绝代、风情万种、仪态万方、沉鱼落雁、国色天香、天生丽质等等。 3.从气质上来说有:端庄、高贵典雅、优雅、温柔、贤惠、善良、大方、兰质蕙心、秀外慧中等等。 二、各年龄层的代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shǐ chèn)、韶年:七、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7. 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3.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4.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9.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拓展资料: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年龄称谓-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