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成都新场古镇的诗句

1. 形容古镇的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忆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送人游吴】唐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4、【龙门镇】唐 杜甫

细泉兼轻冰,沮洳栈道湿。不辞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门雪云隘,古镇峰峦集。旌竿暮惨澹,风水白刃涩。

胡马屯成皋,防虞此何及。嗟尔远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唐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2. 新场古镇的介绍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交通便利,东到县城10公里,距成都58公里,成温邛高速王泗、新场出口距新场古镇4.5公里,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称新场为“最后的川西坝子”是因为新场古镇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古镇。

3. 新场古镇的古镇名称由来

新场建镇约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余年的历史,得名源于下沙盐场之南迁形成新的盐场,故名“新场”,元代初年,即有两浙盐运司署松江分司迁衙于此,是一座因盐而成、因盐而兴的江南古镇。

随着盐业的不断发展,商人盐贩纷纷聚集到这里,于是新场人口急剧增加。当时镇区歌楼酒肆,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曾一度超过上海县城,有“新场古镇赛苏州”之誉,是当时浦东平原上的第一大镇。后来因盐场变迁以及战乱等变化,曾几经兴衰,但新场镇仍是一个很有文化气息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场古镇上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座石拱桥,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垒的石驳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马鞍形的水桥,这与周庄、朱家角等地的小镇非常相似。

新场镇文化教育历来发达。早在宋元年间,即有瞿士彦在这里创办义学。在南汇县志中曾有新场镇“科第两朝称盛”的记载,“南屏书屋”之类吟诗泼墨的场所有20多处。光绪28年已有女子学堂,30年代,镇上中小学已俱备。解放后,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80年代,全国第一个联合创办的“社镇文化中心”在新场镇成立,有“小镇大世界”的美称。曾多次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彰,是全国著名的农村文化中心先进集体之一。

4. 新场古镇的地理环境

大邑县新场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的山丘坝交汇处,新场东达县城至成都58千米,西经临邛古蜀道可通康、藏; 南由水路直达新津、嘉洲,北连出阝江、天宫庙、花水湾和西岭雪山,《大邑县志》记载:以县城为中心出西门,经黄土桥、灯笼场、清源市、扇子街,过出江,入邛崃的西禅寺、土地垭、三坝场等,再回大邑兴隆场,双河场,越横山岗,通天全县。新场镇原名清源市,清代雍正年间因逐渐取代了明嘉靖以来新场镇头堰村的扇子街集市,兴场设市,故人称 “新场”。新场镇是临近农产品的集散地。至今在新场镇的民间还保留有古时“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在大邑的场镇中规模最 大、经济最繁荣的首数新场镇。同时还有“石人对石虎,银子万万五”的民谣,意为新场的石虎与邛崃市茶园乡西禅寺前的石人之间的某处一个宝藏,藏有大量的金银。还有一个民谣是 “大水冲出三千贯”,至今距石虎庙约一华里处还以一个“三仙观” (三千贯)的小奄。从这些世代流传的口头俗语中,足以看出古时新场镇商品经济的繁荣。

四川大邑县新场镇兴起于明朝嘉庆年间,清康熙年间,陆续有外省客商云集,由于地处山丘与平原交界处,地理位置有利,水陆便通,新场镇在明清时期外省会馆、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繁荣集镇。如今,会馆虽已不在,但古街上昔日大户商贾古色古香的建筑仍大量保存完好,境内文物古迹如佛子岩、川王宫、虎跳出河第一溪等仍然保存完好。走在新场古镇老街上,一片片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群,青砖青瓦木柱木楼,整个街道布局成二纵二横井字型,建筑多为镇楼形式,大部分都保护得较为完好 。

新场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古镇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西蜀水乡古镇,房屋大都为清朝、民国时期建筑;有保存完好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明代建筑川王宫、石刻佛子岩等。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清朝川西民居建筑,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十分古朴美观,鳞次栉比的封火墙群保存完好,街道布局呈船字形,出阝江河依镇而伴,二堰河贯穿整个古镇。2008年新场古镇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12年9月底,新场古镇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

新场古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是大邑西部最早的建制镇,属山丘坝兼有的地区,交通便利,东到县城10千米,距成都58千米,成温邛高速王泗、新场出口距新场古镇4.5千米, 新场古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西与邛崃接壤,南连王泗镇,北通出江镇、花水湾和西岭雪山,是茶马古道上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2008年12月2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古镇有西岭雪山丰富而充足的出江河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而过,将新场古镇环绕。08年开始打造古镇的时候,我们又在主要街道上全部引入了活水,将来时机成熟时,走在新场古镇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涣涣的流水声,这就是新场古镇被称为“天府水乡”的原因。

从新场古镇四个字,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古镇,那么这个古镇最大的特色用四个字来形容就在于它的“亦古亦新”。

古,是指新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新场,位于山区、丘陵和平坝的交融地带,古称思安寨,因其东距成都,西邻邛崃,南有水路通新津,北可达西岭雪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关口要地和客商云集的商贸重镇。数百年来,这里的木材、煤炭、茶叶、大米和杂粮等物资的吞吐量极为壮观,素有“五大市场”之称,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直到现在,新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俗,每逢2、4、7、10,附近山区的农民和百姓都会挑着箩筐、背着背篓来这里赶集,所以也有人称新场是一场“南方丝绸之路上千年不散的集市”。

清朝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霭出江镇伍嵩生(字肇龄,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乃光绪皇帝蒙师),经新场古镇(旧称清源市),被清源市的自然风光及繁华景象深深打动而写诗赞美:“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

文人陈凤鸣用了一副对联描述当时的清源市:清气接雾山,霞蔚云蒸,人文焕发;源头来出水,地杰人灵,明哲挺生。

5. 描写古镇的古诗词

请楼主注意,一楼的很多词句,并不是江南的风景。

如天街小雨,那首是说长安的。

好雨知时节,那首是说成都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那首是说塞风的……

关于江南的:

苏轼的: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关于古镇的:

杜荀鹤的: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挢多。

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荀鹤描写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

你喜欢诗词,喜欢江南吗?

有空发消息联系吧!

或者我的 QQ:书剑怀茗:450842297

其实我个人也写过一些江南诗词的。

6. 新场古镇的古镇风貌传说

传说在新场受恩桥石头湾沙中曾发现石笋,深不见底,所以过去新场镇又名“石笋里”。所谓“石笋十景”即“石笋里”--新场古镇十景。这十景,其中有书楼、寺庙、渔舟塘、古桥等等。因年代久远,几经变迁,有的照原貌翻新修复,有的只有其名不存其貌,有的正在规划重建之中,千年古迹十分珍贵。新场古镇十景为:溪湾石笋、书楼秋爽、雷音晓钟、横塘晚棹、仙洞丹霞、海眼原泉、高阁晴云、上方烟雨、千秋夜月、南山雪霁。新场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特色之一。新场有“十三牌坊”、“九环龙”之称。著名而遗存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千秋桥、白虎桥、扬辉桥、玉皇阁桥、永宁桥、盛家桥。新场镇仍保留着古镇风貌,遗存着部分古景古迹。

7. 四川成都大邑新场古镇好玩吗,四川新场古镇景点怎么样

称新场为“最后的川西坝子”是因为新场古镇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古镇。

古镇拥有古街道七条,分别为下正街、上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还有六条巷子,分别为水巷子、张翼庙巷、谢家巷、猫市巷、桶市巷、上字库巷,布局二纵二横井字型,现存古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房屋大都为清、民国时期建筑。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青瓦、木楼木柱,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封火墙群古韵古色,如李氏旧宅、福临社、集股客栈、黄鹳楼、广东会馆、天主教堂、福音堂等,还有刘成勋故居、璧山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