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安塞腰鼓的诗句

1. 形容安塞腰鼓的成语

惊心动魄、变化多端、锣鼓喧天、气势磅礴、荡气回肠

一、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译文】:文章以华丽温暖,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字千金

二、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三、锣鼓喧天 [ luó gǔ xuān tiān ]

【解释】: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译文】:早早来到北邙前面,只听的锣鼓喧天,那的军队不到三千,推出一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四、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出自】:近代 秦牧《古战场春晓》:“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

五、荡气回肠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自】: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译文】:女儿娥长歌,声音合宫商,感动心动而已,荡气回肠。

2. 关于安塞腰鼓的仿写句子

这是一篇赞美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表现了汉子的阳刚美,表现了要冲破贫困的生活条件和思想上对自己的束缚、阻碍的愿望,告诉我们作为人就要这样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的文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茂腾腾”地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年轻的生命“朴实”、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这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奔腾踊跃于“黄土高原上”,古老的沟壑纵横的土地,承载着这样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安塞腰鼓”给予他们宣泄的方式。

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神情沉稳而安静”,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果然,他们“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生命的热情一旦被释放出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得住力量的喷涌。

来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人已经不是概念上的“人”,而成了单纯的生命的载体、力量的载体,只有宣泄宣泄再宣泄,喷射喷射再喷射,人与生命合一与力量合一。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些旋转的生命喷涌出的火热的力量灼热了周围的一切。生命如雷霆万钧,如山崩地裂压顶而来,使一切都变得渺小,天地间只有生命的能量呼啸不已,“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又有谁想束缚,又有谁能羁绊呢?生命化成“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伟大、雄浑、激昂、粗犷,也许有点狂野甚至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但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力量更可贵、更激动人心、更让人叹为观止呢?——“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他们的动作不会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是他们的力量却扑面而来,“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不能相信人“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面对这样的生命、这样的力量,人们会怎样呢?——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命太赤裸裸、太霸道、太蛮横,但是它会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作者把这样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是有其深刻含义的。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水乡江南,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全文共30个自然段,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

“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

3. 安塞腰鼓诗歌

九曲黄河苍莽间,千秋更迭系长安。

黄土坡上白翟地,一嗓酸曲动秦川。陕原漫漫梦未古,点点新绿覆黄土。

欲知风貌感雄浑,会当安塞看腰鼓。中华腰鼓第一乡,精壮后生立圪梁,金钹撩动秧歌步,声声唢呐吹太阳。

羊肚手巾头上裹,红绸系腰艳如火。满蓄豪情闪双眸,鼓槌才举已忘我。

乱开花处力飙飙,小缠腰接大缠腰。鹞子翻身龙摆尾,凤凰展翅冲九霄。

(注)一人呼喝百人回,胸中块垒訇然摧。晴空电掣泼骤雨,苍天滚滚走惊雷。

君不见,冰河乍破桃花汛,流苏翻卷时退进,脚下黄尘起旋风,身形舞作八卦阵。火浪奔腾出山坳,激情迸作鼓点敲。

光影恍惚放恣肆,虎跃龙腾汇咆哮。君不见,万丈尘寰放肝胆,摘星换日无不敢。

行云遏止鸟避飞,铿锵节奏纵情喊。耳畔不绝动地声,观者闻之皆震惊。

茫茫未许烟尘落,豪气并随人气生。噫!一脉同兮共轩辕,心神奋兮热血翻。

挥手搅动黄河浪,引吭山呼荡川原。原始情感凭宣泄,无穷张力漫乾坤。

磅礴鼓韵出安塞,赫赫壮我大汉民族魂!扩展资料:一、文章赏析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二、安塞腰鼓的传承意义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塞腰鼓 (传统民俗舞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