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湘西诗句1、湘西斜日边(唐·刘昭禹·《晚霁望岳麓》) 2、湘西古渡夕阳明(宋·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3、近在湘西原(唐·柳宗元·《种仙灵毗》) 4、昔者湘西借榻眠(宋·赵蕃·《呈潘潭州十首》) 5、愿卜湘西冉溪地(唐·柳宗元·《冉溪》) 6、湘西一回首(宋·赵蕃·《初夏山居有怀长沙从游四首》) 7、想见湘西路(宋·赵蕃·《初夏山居有怀长沙从游四首》) 8、湘西古刹双蹲蹲(唐·刘禹锡·《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 9、北望三湘西九嶷(宋·黄梦得·《句》) 10、我欲湘西看(宋·赵蕃·《次滕彦真韵三首》) 11、平生耳里湘西寺(宋·张嵲·《游岳麓寺三首》) 12、湘西不得归关羽(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13、湘西明在眼(宋·曹彦约·《盘谷胡季随挽章二首》) 14、湘西一杯酒(宋·赵蕃·《次韵酬吴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15、湘西寻旧盟(宋·赵蕃·《次韵王照邻去秋送行并呈滕彦真》) 16、湘西不屡来(宋·赵蕃·《同见可过书院》) 17、梦寐湘西游(宋·孔武仲·《奉酬李时发岳麓见寄》) 18、兴落古湘西(宋·赵蕃·《衡山道中怀清江旧游寄长沙诸公》) 19、湘西绝学今谁绍(宋·赵汝腾·《谢胡绣使招饮》) 20、珍重湘西山与水(宋·郑刚中·《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 2. 描写湘西美景句子贵东驰,精华聚于武陵; 山川围固,灵气钟于吉首。 南有炮台,竿子之雄, 北倚天门,高岩之险, 西据吕洞,喜鹊之峻, 东望巴斗,阳桥之奇, 控西进之门户,居五省之通衢。 十里盆地,万家霓虹。 巍巍乎吉首,浩浩乎州府! 放眼吉首,山川秀美: 三潭凝碧,潕水环清, 烟雨小桥,云岚仙岭。 四水并流,至吉首而弯环。 溶江、峒河,涛声拍岸; 司马、清明,源远流长。 3. 描写湘西美景句子有哪些1. 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河水沿着城墙边缓缓的流过,河水清澈见底,古老的吊脚楼倒影在水面上,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2. 湘西最美的地方就是凤凰古城了,它始建于康熙3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熊希龄故居、沈从文故居、杨家祠堂、万寿宫等一栋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向人们展现着它们独特的文化。 3.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4.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5. “两岸泊舟无数,宿醉未醒的船夫从晨曦中的吊脚楼边匆匆跳到船头,妖冶泼辣的女子在楼头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匪抢了媳妇的小裁缝垂着泪锁纽扣。” 6.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7.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8. 凤凰古城绵亘逶迤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关隘雄奇。 9. 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10. 凤凰古城的建筑拙朴中带有几分秀色。城内石板铺成的街道纵横交错,古朴典雅,两旁多是木板房,房檐伸出来,只见一线天。内中店铺,尽现民族特色。 4. 赞美湘西的文章里耶古镇 邂逅里耶,是一个偶然的缘分,也许正是这种偶然,才有着一种意外的惊喜。 从长沙到吉首,如果去里耶,距离会要近些,可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里耶,而是龙山县城。翻过逶迤连绵的盘山公路到达一片宽阔的高原平地,在这个湘西北边陲的武陵山脉腹地,连荆楚而挽巴蜀,鄂湘渝三省交界之处,建有两个县城——湖南龙山县和湖北来凤县,两个县城的交界处就是一座几十米长的桥。 在这座美丽的县城龙山县工作完成后,本来是要直接回长沙的,可有人提出来去里耶看看,去看那个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的里耶古镇。龙山县城在龙山的最北端,而里耶在龙山的最南端。 于是,只好沿着湘渝交界的公路从北往南走。颠簸的山路,5-6个小时的车程,穿行在乌龙山大峡谷之中。 有人提出疑问,跑这么远的山路专程去看那么一个小镇值不值得。而在我心中认为是很值的。 且不说古镇的风景会怎样,光是穿行在乌龙山峡谷中,那迷人的景象就令人流连。《乌龙山剿匪记》中那片神秘美丽的地方一直只是在梦中萦绕,如今已经悄然真真切切的穿行在神秘的乌龙山大峡谷中了,那种心情自然是格外兴奋。 路的两边高处是莽莽苍苍、蜿蜒秀丽的山石险峰,路的下边是如玉带盘缠绕的清澈的河流,有时是悬崖峭壁,险象环生,有时是曲径通幽,郁郁葱葱的高丘林荫,可见到小块的梯田,散居在山中的苗家木屋。头上是白云悠悠,山中是鸟语花香,令人忘记了山路颠簸的辛苦。 5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视野豁然开朗起来,宽旷的平原上,金色的秋阳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稻浪滚滚,瓜菜连畦,让人忘记这是在湘西了。路边的房屋也渐渐多了,直觉告诉我,里耶到了。 但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一片现代的房屋建筑,三四层高的楼房,有的已经完工,有的正在施工,而有的是已经停工,没人居住,也没完全建好。难道这就是古镇?同行的龙山的朋友说,这是里耶的新城开发区,划出这片地对外招商,但是招商的效果并不好,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 几分钟的车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古镇。这才是我想象中的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土家风格的民清建筑,雕花栏杆的古老木屋,古风荡漾的商号招牌,让人沉醉在厚重的历史中。 然而这里没有象凤凰古城那样的游人的喧嚣,没有急匆匆赶路的人群,只见斑驳的老屋前,悠闲得坐着几位老人,或品茶或叼着烟袋闲聊,有的在老屋里悠闲的做着自己的家事。大凡称之为古镇,往往是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太久,在散发淡淡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弥漫着浓郁的原始风味。 漫步在里耶的青石板路上,我的感觉是,里耶在历史的尘烟中蛰伏得太久太久,她一直还沉睡在明清小说的意境里,如果还这样沉睡下去,以致若干年后会慢慢的让人遗忘。然而,2002年的初夏,一口古井的发现,一下惊醒了一个2000多年的梦,激发出了这个养在深闺隐山居水的湘西古镇的激情。 这是一口古井,是一口会说话的井,一口能诉说两千多年前历史的井。2002年,里耶古城的发掘中,这口古井一次性出土秦代简牍近3.6万枚,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出土的秦简总和,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井”,其简文有10余万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邮递、军备、算术、记事等。 简牍的时代皆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时期,纪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一年不少。里耶秦简是继1975年、1989年云梦秦简、1979年青川郝家坪战国秦简、1986年放马滩秦简、1993年王家台秦简发现后最重要的、数量最庞大的一批秦简(上个世纪发现秦简的总量不过2000枚),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朝的历史记载只有只字片言,里耶秦简极大弥补了秦史空白,复活了秦朝历史。 同时的挖掘中,里耶数百座古墓葬群与这座古城同时重见天日。古城邻江而建,紧靠酉水,占地1万多平方米,有夯土城墙、护城河、房屋建筑遗址、排水设施,多座古井规则地分布在古城内外,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统。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考古专家们的一致共识,使里耶——这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一跃成为“中华第一古镇”,“湘西历史上不是蛮荒之地”。 行走在里耶,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心灵漫步。不时感受她勃发的历史气息,你可以浮想联翩,你可以寻觅那岁月封尘的记忆。 “里耶”的含义是土家语“辟地”的意思。相传开发之初,土家先民从渔猎转入农耕,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 几千年前,这个隐居大山之中的古城,又遭受过怎样的战火洗礼?从古城出土的建筑材料、陶片、青铜兵器以及生活堆积物来看,里耶古城是战国时期楚国修筑的军事城堡,用来开疆辟土和抵御秦国的进攻。战国末年,秦国大军从乌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军被迫东迁,这座古城就被放弃了。 那么,又是什么时候,是谁把那么多完整的秦简沉埋在一口井里。这口井出土的洋洋数万卷秦简是迁陵县的县丞所留下的官方文书。 查阅资料中知道,保靖县在古时候一直叫做迁陵县,今天的保靖县城关镇仍然叫做迁陵镇,这个名字能从两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自有她厚重的历史底蕴。而现在属龙山县的里耶镇的南边是酉水河,酉。 5. 描写苗族的诗句1、仙境的苗寨 作者:蓝计 苗寨美,美得让人羡, 伸手,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 低头,连绵葱郁峡谷尽收眼底; 远眺,白墙青砖苗家民居鳞次栉比; 细瞧,错落有致的梯田, 近观,随风摇曳的油菜花, 远望,蜿蜒大气的绕城河流, 仰视,急弯陡峭的盘山公路, 还有那峡谷间飘渺的薄雾, 竟纷纷涌入眼帘,怎么看也看不够。 桥下的梯田、苗寨、山路、河流, 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2、千户苗寨 作者:程愫 苗族春天里的景象,烂漫多姿, 如同仙女下凡给你带来不尽的动感, 苗寨四月里的春风,暖洋洋的, 如同有一双温柔的小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 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我披着和煦的阳光走进了, 苗族侗族雷公山麓河流谷地。 这儿坐落着中国最大的原生态的净土, 童话世界——西江千户苗寨。 揭开她美丽的面纱,一睹她那神秘的风韵。 3、苗族人 作者:刘子成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来自大山深处的苗族人 我们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 但我们并没有遗忘历史, 多少年来, 人们通过口传方式, 一代接一代地传唱着我们几千年悲壮的历史, 用刺绣形象地镌刻着我们, 先祖们苦难的奔波历程, 一辈接一辈完好地传承着我们。 4、怀念我的西江苗寨 作者:王凡凡 西江苗寨的心跳, 诉说河谷坡上, 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 叠嶂的吊脚楼哟, 你曾牵绊了, 多少怀情的男子? 枫林里,笑声如旧。 夕阳里,炊烟, 成为桃园的美景。 我想,陶渊明似曾在, 这里陶醉。 是苗家少女, 载舞的节拍吧! 5、记往事 作者:侯继红 芦笙欢快的潜响。 刀山火海的渊源, 典藏了,女儿红,醇净了, 南花绣娘的笑—— 巴拉河畔, 灯光潜影了, 远山的红叶。 纺车,把岁月拉长。 板凳舞,把月亮皎洁。 大簸箕苗寨上, 遥望,吊脚楼前的女子, 委婉了,男孩的情。苗家历法, 精确了,成长的速度。 子正人统的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