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卫玠的诗句

1. 关于卫玠的成语

看杀卫玠 [kàn shā wèi jiè] 生词本基本释义卫玠:晋人,字叔宝,风采极佳,为众人所仰慕。卫玠被人看死。比喻为群众所仰慕的人。

出 处《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百科释义看杀卫玠,成语,来源于《晋书·卫玠传》。本义为魏晋时期,西晋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后来多用于形容人被仰慕。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2. 关于潘安的诗句

南北朝.徐陵 洛阳道 一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唐.白居易《不准拟二首》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唐.杜甫《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唐.李峤《李》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

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

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唐.李商隐《拟沈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唐.骆宾王《和李明府》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今日送官君最恨,可怜才子白须长.

唐.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唐.沈彬《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柳边犹忆青骢影,坟上俄生碧草烟.

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

3. 关于“潘安”的诗句有哪些

1、小校潘安白发生

唐白居易 《不准拟二首》

2、已过潘安三十年

唐白居易 《凉风叹》

3、恐是潘安县

唐杜甫 《花底》

4、潘安秋兴动

唐李端 《同苗员外宿荐福寺僧舍》

5、闻说潘安方寓直

唐李端 《山中寄苗员外》

6、美貌说潘安

宋葛长庚 《促拍满路花》

7、鬓云似潘安

宋刘克庄 《水调歌头·落日几呼渡》

8、潘安寄新咏

唐元稹 《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9、潘安过今夕

唐元稹 《赋得九月尽》

10、曾不问潘安

唐李商隐 《拟沈下贤》

11、潘安惆怅满头霜

唐沈彬 《秋日》

12、搔首忆潘安

唐齐己 《溪斋二首》

13、子羽潘安

元丘处机 《金莲出玉花 自述》

14、潘安容貌心蒙庄

宋陈藻 《吾乡有李明府其伯子襟怀夐然世表甘早知敬慕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又名潘安仁,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中国历史有名的美男子之一,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祖籍河南郑州中牟县大潘庄。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有政绩,太傅杨骏引岳为太傅主簿。杨骏被诛,被除名。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孙秀当政,遂夷三族。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试图远离政治纷纭,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亲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隐逸,享受闲居之乐的高雅情怀。

4. 描写美男子的诗句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才貌双全,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本篇文章收集了一些描写男子美貌的古诗

1、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2、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也是沈约。

3、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

4、身长八尺,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5、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

6、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7、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终不可谖兮。

8、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

9、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10、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11、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裂,春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5. 描写“潘安”的诗句有哪些

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

《促拍满路花》 (宋)葛长庚。说有才学的多是夸李白,说貌美的多是说潘安。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行行潘生于此作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花底》是一首诗,写于杜甫流寓成都时。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是李白在盛唐时期的作品。我想:你去她家的路上,一定有许多美女象当初给帅哥潘安掷水果一样,一定会用水果掷满你的车。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贾公闾贵婿曲》,是李贺的一首五言诗。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迎李近仁员外》,鱼玄机创作于晚唐的七言绝句。

出门迎接情人。表示不愿分离,希望长聚。

此诗当是为妾以后所作。7.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哭王元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追忆往昔风华而发人惋惜之情。

8.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之一。

9.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鬓更皤然。 《书怀简孙何丁谓》是宋朝著名词作家王禹偁的代表词作品。

10.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城外回谢子蒙见谕》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6. 谁能介绍下“不可远观,亦不可亵玩”的卫玠,

卫玠 〔晋〕字叔宝,恒少子,拜太子洗马。

后移家建邺(今南京),中兴名士,玠为第一。与兄璪俱其有书名。

《晋书本传、书断》 卫玠,字叔宝,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他是魏晋之际继何宴、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的士和玄理学家。 卫玠天生俊秀,美而白,有“玉人”之称。

由于北方大乱,名门士族部分南迁,为保存门户,永嘉四年,卫玠携母举家南行,由于路途遥远,饥寒交迫,积劳成疾,于永嘉六年不幸卒于南昌。 卫玠祖父卫罐,西晋惠帝时位至太尉,父卫恒,官尚书郎,又是有名的书法家。

卫玠5岁时就很有名,被人们视为神童。 他很早就开始研究《老》、《庄》。

成年后,便以善谈名理而称著当时,其能言善变超过了当时有名的玄理学家王澄、王玄、王济等人。官至太子洗马。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 中原战乱渐起,他便辞别家人,渡江南下,先至江夏(今湖北武汉市),隔两年,又往豫章(今江西南昌),病死在这里。 在魏晋玄理清谈名士中,创立玄学完整理论体系的,当首推何宴与王弼,卫玠是继承王弼理论体系的。

魏晋的清谈辩论,是在理论体系相通的派别中,以特定的题目、特定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共认的评判之下,展开的一种推理性的辩论。何宴,王弼足以《老子》为其理论基础的,他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辩论。

所以卫玠作为王弼的继承人,他常常与何宴的继承人乐广等人展开一些玄学思想的辩论,并且十分认真和精审。《世说新语》卷4《文学篇》中记述卫玠与乐广关于“梦”的辩论:卫玠曾问乐广,人为什么要做梦:乐广回答说,是因为想象。

卫玠说,梦里的事往往不见于思想,怎么能说是由想象而产生的呢?乐广解释说,那是以前曾经想过。卫玠还是不清楚,苦思冥想月余,得不到正确的解答,于是得了病。

乐广知道后,亲自去为他剖析,才使他好起来。由此看来,在玄理诘辩中,包含着许多幽邃难测的哲学思想,探讨着许多为世人不解的问题。

而卫玠苦苦追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不免走入迷途,但这种追求精神还是可贵的。据《世说新语》记述,直到玠豫章病逝之前,他还与王敦或达旦微言,或谈语弥日。

足见他析理至审。王敦说王弼“吐金声于中朝”,卫玠“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

充分说明他在玄理学派中的地位。 卫玠认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人有所不及,可以情恕, 意不相干, 可以理遣。

”意思是说, 要有宽容的度量,凡事都可以析理的方式讲清楚,不至使人们之间关系僵化。这虽然把分析道理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但对于处理一般的社会关系来说,还不失为一种良方。

据《晋书》本传记载,他在家时,因为身体不好,其母常常禁止他与别人谈话。但偶尔精神恢复,亲朋好友请他谈话,他头头是道地说理,常使得在坐的人心悦诚服。

这说明,所谓善玄理,不仅在探讨幽深的哲理,也还能够剖析人间的常理。玄学并不一定象普通人想像的那样玄虚缥缈,而还有一定的古朴之风。

魏晋玄理之学,是在打破汉儒师承传授的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对汉代传统经学的破坏,卫玠这—类“风流少年”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只可惜的是,他们虽然跳出了皓首穷经的圈子,却又进入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迷宫。但它毕竟使人们从唯命的世界走向了唯理的世界。

换句话说,就是从圣人之言的世界中走山来,到达了理念世界,使人们敢于怀疑,想像,使得社会风尚为之一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变革。

象魏晋的许多清谈家一样,卫玠也被形容成“半神秀异”之人,不仅言辞清丽,而且相貌非凡,人们常以一睹其相貌为快。史籍里所夸张的卫玠的秀丽标致,无非表明他在魏晋名士中的地位而已。

“卫君谈道,平子绝倒”,这是魏晋时人评价卫玠善言名理的名言,流传至今。从当时人的评论中,我们可以肯定,在魏晋玄学发展过程中,卫玠是继“正始之音”,启“江表之声”的关键人物,是研究魏晋玄学理论不可忽视的。

------------------------------------------- 记得三国中杀掉邓艾父子的卫瓘吗?卫玠就是他的孙子,表字叔宝。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

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手里拿个麈尾模样悠雅地侃侃而谈。

刚开始时,“清谈”主要谈老庄之道,还有点哲学氛围,后来变成了天南海北乱侃,比如谈论人家的长相和行为(两晋美男子多出名,也有这方面原因)。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政治问题太敏感,最好避开,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

(我们有时候对着进不去的BBS也时不时会唉声叹气一翻)。 八王之乱把西晋政权闹成一锅糨糊,胡人势力乘机进入中原,天下大乱。

卫玠费尽口舌说动母亲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后来死在匈奴人手上。

他们一家子跑到江夏(今武汉),妻乐氏经不住旅途疲惫,死去(热死了?)。征南将军山简。

7. 珠圆玉润是形容卫玠吗

不是,珠圆玉润是出自唐朝张文琮的《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一般用来比喻歌声的宛转优美,或文字的流畅明快。

而形容卫玠的是冰清玉润,卫玠的岳父是晋朝名士 乐广,长的 有姿仪,而且品德高尚,再加上卫玠本人也生的白皙貌美,每逢出门,大家都称他是如白璧般的玉人,其本身也是清谈高手,玄学代表,于是大伙就把他和他岳父合称为了冰清玉润。此段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

后用“冰清玉润”称誉岳父女婿。也比喻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

8. 古代十大美男的名字和朝代,描述他们的诗句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

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

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

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

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三、子都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本来跟某帅哥有个约会,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帅哥哥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几个小时,由此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哎呀,连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那么,这个帅名动天下的子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让天下的女人们疯狂?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

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大帅哥子都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

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

(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哥,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

《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 五、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

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六、卫玠 卫玠,三国时人。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

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