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和树木倒影在水中用古诗来形容元好问《泛舟大明湖》:“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 体物穷形尽相的像唐代谢偃《影赋》:“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 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影动袅窕冲融间。船底冥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又《渼陂西南台》:“颠倒白阁影,错磨终南翠。” 窦庠《金山行》:“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乃知水上有楼台,却从波中看启闭。” 其中刻画最为细致的是储光羲《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 清代钱牧斋(谦益)在《初学集》中盛赞杨无补“闲鱼食叶如游树,高柳眠阴半在池”一联,野正是由于这联中的鱼如游树之语给人以新奇生动的艺术魅力。 这使人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采薜荔兮水中,罾何为兮木上?”大概也应该看作是水中倒影的形象。“洞庭波兮木叶下”,正是秋潦水清的时候,而湘江的水又正是以 “漫江碧透”为其特征的。 **的词《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其中“翔”字的运用正得艺术神髓。 元代诗人杨敬德《临湖亭》:“鱼在山中泳,花从天上开。” 王铎《水花影》:“波面波心流蛱蝶,树头树底浴鸳鸯。” 明代阮大铖《园居杂咏》:“ 水净顿无体,素鲔如游空。俯视见春鸟,时翻藻荇中。” 2. 形容"山倒映在水中"的诗句有哪些1、《南游吟草》(现代 郁达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2、《九曲棹歌》(宋朝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3、《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唐朝 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4、《早梅》(唐朝 柳河东)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5、《葛溪驿》(宋朝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6、《三秦民谣》(先秦 佚名)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7、《接客僧》(现代 沈雁冰) 雁荡应名是若山,山水奇秀人称赞。赞美石僧勤接客,客游雁荡乐忘返。 8、《招隐》(魏晋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9、《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南北朝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10、《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唐代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3. 一首古诗,意思河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里的鱼好像在树上游南宫观鱼 文/李者也 北地少见碧水清,苍原难得烟波兴。 一尾独浮莲叶间,百千群游云影中。 空灵似欲与人戏,时而翻跃浪花生。 南宫之湖沧浪下,却疑当有鱼之宫。 南朝·齐·谢朓《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这大意是:鱼儿在荷塘里嬉戏,触及亭亭新荷微微颤动;鸟儿从花枝上散去,抖动枝上残花纷纷落下。鱼在水中戏。荷在水上动,水面还泛起轻轻的涟漪;鸟往天上飞,花往地下落,花香四溢,整个画面都含着动意。描写暮春美景可以借鉴。 找到相似的诗句,供你参考吧。 |